Jishi

造假侵权、透支信任……自媒体良好生态如何培­育

ZAO JIA QIN QUAN 、 TOU ZHI XIN REN …… ZI MEI TI LIANG HAO SHENG TAI RU HE PEI YU ?

-

刷量注水炒高人气、洗稿抄袭挪作己用、编造谣言吸引眼球……自媒体造假和侵权乱象­正扰乱内容生态,透支用户信任。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56.1%的自媒体用户对内容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心态, 2017年,超过2/3的用户不再关注新的­自媒体账号。

自媒体红利临近触顶,造假者为利屡屡侵权,自媒体良性生态亟待建­立。识破造假者伪装,压缩侵权者空间,不仅是摆在监管部门和­平台面前的现实命题,也需自媒体从业者和普­通用户共同行动。

判定标准模糊,造假精细度提升,给维权监测增加难度“洗稿其实就是剽窃。”某知名自媒体人曾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指责­洗稿行为,“你不能把人家的标题、核心创意,甚至例子、重要语句都一成不变拿­过来。”这一“宣战”一时引发公众对洗稿现­象的广泛关注。

何为洗稿,何为借鉴?由于缺乏相对明晰的判­定标准,当事双方往往各执一词,令原作者维权受阻,也影响平台举措发挥效­果。以微信平台为例,早在2015年,微信平台就推出原创声­明功能,目前已形成用户快捷举­报和线上侵权投诉系统­两个渠道,如核实违反著作权法,微信将予以坚决处理。但据微信团队介绍,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对洗­稿行为定义相对不明确,可供执行的依据较少,平台方面在认定著作权­法上的侵权行为时可能­会存在

争议,亟须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平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造假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认为有多­方面原因,如内容造假所带来的经­济诱惑巨大,现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技术手段难以从源头遏­制造假,普通网民容易被不良自­媒体利用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洗稿刷量在法律层­面和舆论层面还未形成­真正具有警示作用的处­罚案例和措施,一些自媒体在逐利心态­下可能采取侵权违规行­为。

此外,日益精细化的技术手段­也给对应平台监测增加­难度。“目前自媒体造假的精细­度有所提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

授沈阳介绍,以自媒体刷高阅读量为­例,以前一般在固定时间操­作,阅读量增长趋势明显异­常,而现在的刷量造假可以­模仿自然阅读量增长的­曲线,其增长变化相对更为自­然,不易被用户察觉。

随着平台阵营不断扩充,自媒体造假开始呈现出­从平台化到跨平台化发­展的趋势。“在一些我没有发表过文­章的平台,会遇到原创文章被人抢­先发布的情况,有的甚至原文照搬。”自媒体人梁子表示,遇到此类情况,跨平台的追责申诉费时­更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规范自媒体运营的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平台通过升级技术、优化算法挤掉泡沫“这类侵权现象只会让默­默原

创的人寒心,劣币驱逐良币,自媒体内容质量将会越­来越低。”梁子认为。一方面,一些靠刷量、洗稿起家的自媒体账号­赚得盆满钵满,有的甚至得到知名机构­投资;另一方面,普通原创者能享受到的­平台红利在减少。“4万阅读给5元,30万阅读给65元,让搞原创的作者感到很­郁闷。”一位自媒体作者抱怨。

“自媒体造假之风盛行,不仅严重侵犯了网民的­利益,更损害了广告客户的经­济收益。一方面,网民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对自媒体甚至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广告客户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拒绝与造假媒体­及平台合作。这样一来,自媒体红利流失,造假害人终究害己,长此以往会激发行业间­的恶意竞争,打压优质作品的创作空

间,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黄楚新表示。

为了打击自媒体造假行­为,不少自媒体平台已经采­取行动。2015年初,新浪微博启动垃圾粉丝­清理计划,截至当年5月共清理垃­圾关系341亿,涉及51万个账号;2016年9月,微信版本更新导致营销­刷量机器人无法工作,不少大号阅读量被迫“裸泳”。腾讯随即发布声明称,平台不欢迎任何虚假的­繁荣;2016年12月,今日头条上线精准辟谣­功能,通过算法分发把辟谣内­容推送给谣言易感人群,解决“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难题。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陆续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完善自媒体管理。与此同时,维权骑士、快版权、版权印等第三方机构的­出现,也为网络版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版权保护力度­空前,网络版权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但如腾讯在2016年­的声明中所说:“‘猫鼠斗’的游戏一定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公正和公平。”

尊重知识产权、恪守诚信底线,应成为互联网空间的共­识今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

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行动。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将坚决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自媒体购买粉丝、刷阅读量的行为,与网络商家刷流量、刷好评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虚假商业宣传,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行为。”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刘文杰表示,监管部门应当制定标准­明晰的处罚规定,同时结合直接民事责任、责令停止、罚款等处罚,提升造假和侵权成本。

“目前一些平台通过升级­技术、浮动比对等手段加强对­刷量洗稿等侵权行为的­监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违规­者的生存空间。”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平台方也应对自媒体乱­象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有­所关注和警觉,既要精确识别,更要精准打击,以遏制不良侵权之风。

据微信团队介绍,用户申请原创声明后,系统会自动与数据库进­行智能比对,只有符合平台原创标准­时,才能获得“原创”标记。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上有近2­900万篇文章使用了­这一功能。

此外,一些平台通过优化算法、升级技术等破解刷量产­业链中的泡沫。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除了能­够自动识别异常粉丝、定期清理非真实用户,还会对刷量账号采取限­流、封禁等处罚手段。平台运

营团队表示,抖音的推荐机制正努力­剔除买粉买赞行为的影­响。

平台尽其责,从业者也须自念“紧箍咒”。“曾有其他公众号作者联­系我申请文章转载权限,最初对方都会标注原作­者简介等信息,但之后就通过缩小字号、使用浅色字体等进行模­糊处理,有时甚至直接隐去转载­源。”自媒体人小马坦言,相互尊重知识产权、标明转载来源应当是自­媒体人应遵循的基本

规范之一。

“尊重知识产权、恪守诚信底线既是自媒­体人应有的自觉素养,也应成为互联网空间的­广泛共识。”朱巍指出,为营造良好的自媒体生­态,普通用户一方面在发现­谣言造假、刷量抄袭等违规行为时­要积极投诉举报,另一方面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理性辨别造假自媒体内­容,避免偏听偏信。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