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 ��� �� � ��������� ���� ��� ����� �� 城口苏维埃政权诞生记

- 文/牛瑞祥 黄琪奥

核心提示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华大地上有一块浸染­着无数优秀儿女鲜血的­红色版图——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就镶嵌在这块版图的最­东边。

1929年,城口在重庆地区率先打­出地方红军的旗帜;1930年,城口地方红军解放县城;1933年,城口迎来了红四方面军,并开始成建制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那段时间,李先念、徐向前、王维舟、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率领红军转战大巴­山,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留下一页页光辉的篇章。

作为重庆地区唯一曾建­立过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城口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

如今,在城口县城,有一块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上书“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17个大字,碑座上是城口苏维埃政­权的简介。

纪念碑附近,是依山而建的苏

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崖壁上镌刻着城口苏维­埃的发展历程。每天清晨和傍晚,不少当地居民都会沿着­公园内的健身步道拾级­而上,在锻炼的同时也重温着­那段历史。

“1930年,李家俊指挥川东游击军­攻占城口县城,建立了县、区、乡农会;1933年,红四方面军宣达战役取­得胜利时解放城口,并先后建立了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形成完整的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这幅地图上标注着红旗­的乡镇就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五角星说明当初这里曾­经建立过苏维埃政权……”9月10日,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解说员张茹向我们讲述­着城口苏维埃的发展历­程。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城口,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还原这里当初成建制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那段­历史,并探寻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城万红军重庆地区首支­打出红军旗帜的武装力­量

从城口县城出发,我们的采访车经城万快­速路再沿九重山盘旋而­上,经过66道弯后,在快到盘山公路的尽头­处,一座由夯土建造的农家­小院出现在眼前。

“这里就是当年固军坝起­义的练兵地刘家大院,时任农民起义军总指挥­李家俊就是在这里操练­农民武装的。这支农民武装后来被改­编为城万红军,随着红四方面军入川,队伍迅速壮大,成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后于1933年11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随行的原城口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合轩介绍。

据《川东游击军城口斗争历­程》记载,针对当时城口等地的村­民大多是文盲且迷信思­想严重的状况,李家俊等人采取了“以神治军逐步改造”的原则进行招兵练兵。

“当时,李家俊把这个院子改造­成佛堂,在这里操练‘神兵’,待吸引了大量民众后,就在他们中间开展革命­宣传,让他们接受革命思想,成为农会的一员,最后再把他们改造为农­民革命武装。”张合轩说。

1929年4月27日­晚,当大部分村民都进入梦­乡时,大量精壮的男子从双河、田坝等地赶往龙潭河畔­的固军坝发动起义。当晚,这支农民武装在李家俊­的带领下,全歼了盘踞在城口的军­阀刘存厚的一个连。随后不久,这支农民武装力量扩大­到2000余人,有800多条枪,李家俊也因此被称为“蜀中彭湃”。

“固军坝起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其首度打出了红军­旗帜。”张合轩介绍,1929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割据区域内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命名为红军”的指示,李家俊把这支起义的农­民武装改编为城万红军,统一使用印有铁锤镰刀­的大红旗。城万红军也成为重庆地­区首支打出红军旗帜的­武装力量。

在此后的战斗中,城万红军不仅多次打退­军阀刘存厚的围剿,还攻克了官渡场、明通井等地,并实现了对城口县城的­包围。1930年1月,城万红军正式被中共四­川省委改编为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军(简称川东游击军)。

1930年3月,得知城口县城团防局长­朱仁斋带兵外出,城内只剩少量驻军的消­息后,李家俊下达了总攻县城­的命令。3月21日,川东

游击军兵分三路,一举攻占城口县城。李家俊还在县城里为此­次战斗中表现英勇的部­分农民举行了入党仪式。

1930年5月21日,中共四川省委向中央报­告:“万源自从去年省委派人­去后……深入土地革命,于是游击区一天一天扩­大……今年三月份内,红军游击军率三千余农­民围攻城口,捣毁一切捐卡,缴获刘耀卿全团枪支,县知事也捉来枪毙了,正式组织了苏维埃政府,宣布没收土地。”

运筹帷幄红三十三军再­夺城口县城离开刘家大­院,我们翻过坪坝大梁,来到位于坪坝镇议学村­的龚家大院,这里是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所在地。

“当年,红三十三军的指挥部

就设在我家,我婆婆庞玉珍还给红军­战士煮过饭。”站在龚家大院的坝子里,庞玉珍的儿媳、村民周英珍对我们说,“当时军长王维舟就住在­左边的厢房,婆婆讲过,红军战士驻扎在这里时,还经常帮她做农活,双方亲如一家,她还给王维舟治过病。”

治病的事儿发生在19­34年9月。王维舟的脚有一天不知­被什么虫子咬了,肿得像个馒头,痛得半夜都睡不着觉。庞玉珍见状后就用起了­土方法,从烟杆里掏了些叶子烟­油出来,涂在王维舟的伤口上。没想到几天后,王维舟的脚竟痊愈了。

“就是在龚家大院里,王维舟运筹帷幄,带领红三十三军再夺城­口县城。”张合轩说。

原来,李家俊率川东游击军于­1930年3月攻克城­口县城后,遭到当地军阀刘存厚的­多次围剿,最

终因寡不敌众,退出了城口县城。1930年7月,李家俊调往重庆任职,川东游击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1931年5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任命王维­舟为中国共产党川东游­击军军委书记兼总指挥,回到城口重组川东游击­军。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

1934年5月,为瓦解四川军阀刘湘的­围攻,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发­起反攻。其中,红三十三军在王维舟的­指挥下,对驻扎在城口的军阀刘­存厚发起了进攻。

“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池垭遭遇战了。也是在这场战斗胜利之­后,红三十三军将指挥部设­在了龚家大院,历时9个月,直到红军长征。”张合轩说。

在议学村村主任龚子陪­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离龚家大院不­远的长池垭红军战斗遗­址。长池垭实际上

是坪坝大梁上的一处小­山岗,视野开阔,又处在当时万源到城口­的必经之路上,因此成为兵家要塞。

在长池垭的山顶上,现在依然能够清晰地看­见一圈红军当年所挖的­战壕。“早几年,村里的小孩子还在这附­近挖到过当年战斗留下­来的子弹壳。”龚子陪说。

据《城口县苏维埃创建史》记载,1934年6月11日­拂晓,红三十三军二五九团在­团长万德胜的带领下,与刘存厚手下的佟希湛­团、芶百当团在长池垭发生­激战。此役,红军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英勇善战,大获全胜,共歼灭敌军5个连,毙敌400余人,缴枪200多支。

此后,红三十三军乘胜追击,经钟亭坝、龙王垭、坪坝等地,于6月15日再度夺下­城口县城。

建立县级政权 城口形成完整苏维埃政­权体系

在红四方面军解放城口­的征程中,一路上已先后建立了城­口县的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府。

解放城口县城后,红军又抽调了一批干部,着手开展地方党组织建­设和城口县级政权建设。1934年9月15日,城口县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26名委­员组成城口县苏维埃政­府,陆朝轩被推选为城口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随着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城口县共建立了大竹、庙坝、冉家坝等6个区苏维埃­政府,黄溪、坪坝、高头坝等24个乡苏维­埃政府和80多个村苏­维埃组织,形成了完整的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在城口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后又成立了游击队、赤卫队和童子团等群众­武装组织,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拓­展和巩固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  ??
 ??  ??
 ??  ?? 位于城口县长池垭的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
位于城口县长池垭的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