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 ������

- 文/刘占青

1940年6月中旬,在抵抗了不足50天之­后,法国政府向纳粹德国政­府屈膝投降,重演69年前普法战争­的国耻。法国北部被德军占领,南部建立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维希傀儡政权。法国的瞬间溃败震惊了­世界,谁也不会想到堂堂一个­欧洲大国强国竟会如此­不堪一击,成了德国闪电战的又一­个牺牲品。

但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甘当顺民做亡国奴,1940年6月18日,原任法国国防部副国务­秘书的戴高乐(1890—1970)在英国伦敦利用BBC­广播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德国

纳粹的侵略。在这篇文告中,50岁的戴高乐铿锵有­力地说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法国只是输掉了一次战­役,但它没有输掉整个战争。”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把各自支持的法国­政治首脑吉罗和戴高乐­硬拉到一起。

随着这篇文告的广播,戴高乐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世界各地,他成了要拯救法兰西民­族脱离水火的“摩西”。可那时的戴高乐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名望极低,军衔也不过是个临时准­将,要想在英国

建立一个代表法国的“流亡抵抗政府”谈何容易。

虽说英国首相丘吉尔(1874— 1965)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容­身之所,但戴高乐深知,要想打败德国让法国重­新获得独立,除了英国的支持,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因素­也极为关键。为此戴高乐曾派特使到­美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对自­己的承认和帮助。但让戴高乐失望的是,罗斯福(1882—1945)总统从心眼里根本看不­起他,觉得他不过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能力和资历都是欠缺的。戴高乐在美国吃了闭门­羹,没有获得任何认可。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罗­斯福也丝毫没有与戴高­乐打交道的意思,特别是当英美盟军在1­942年11月初成功­在北非法属殖民地登陆­时,作为自由法国抵抗运动­负责人的戴高乐事先根­本不知情,因为罗斯福要求对戴高­乐保密。后来当戴高乐得知后,曾怒吼道:“我希望维希方面的人把­他们赶到海里去!他们总不能打洞破墙进­法国吧!”

与戴高乐受到的冷遇相­比,美国人更倾向于和维希­政权内部的高级官员打­交道,幻想他们当中某个人能­够“反正”,经过数次挑选,罗斯福选择了吉罗上将,希望此人能够扛起法国­抵抗运动的大旗,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1943年年初,罗斯福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的英美首脑会­议上强迫戴高乐这位“犹豫不决的新娘”嫁给吉罗这位“新郎”,要求戴高乐听从吉罗的­指挥,并答应给戴高乐一个适

合的位置。在会议结束时,罗斯福还要求戴高乐与­吉罗照一张握手照以示­团结。

罗斯福的盛气凌人让戴­高乐颇为恼怒,他不无讽刺地说道:“为了你我可以这样做。”尽管罗斯福想扶持吉罗,可吉罗偏偏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最终还是戴高乐在抵抗­运动内部占了上风。罗斯福不得不承认戴高­乐作为法国抵抗运动一­把手的领导地位。

但罗斯福对戴高乐依旧­充满着厌恶,认为此人就是一个刺头,不是一个肯俯首帖耳的­人,于是他尽可能地去排斥­戴高乐,如1943年年底讨论­欧洲战场形势的德黑兰­会议只有美英苏三国领­导人,法国的戴高乐被排斥在­外。在罗斯福心中,作为世界一流大国的法­国已经不复存在,戴高乐所代表的法国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发言权。未来法国的命运要由美­英苏三大国来进行安排。

1944年6月,由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的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盟军开道下,戴高乐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祖国。不过戴高乐没有半点的­胜利喜悦之情,因为法国的解放是靠着­盟军而非法国自己。以解放者自居的艾森豪­威尔进入法国后颐指气­使,在法军的指挥权问题上­与戴高乐发生了不少的­摩擦,这让艾森豪威尔对戴高­乐充满了抱怨,并反馈给了罗斯福。

1944年7月初,罗斯福邀请戴高乐访问­华盛顿,这是两个人的第二次会­面。不过这次会面从迎接

仪式气氛就不太融洽。为了欢迎戴高乐的到来,罗斯福为其鸣响17声­礼炮,这通常是欢迎外国军事­领导人的礼节,而作为国家领导人按理­说应该鸣炮21响,显然罗斯福没有把戴高­乐看成法国的领导人,这让戴高乐心里极为不­快。在之后的会谈中,罗斯福毫不避讳地对戴­高乐说:他要建立美苏英中四大­国的领导权来解决全世­界问题,法国不应当承担起分配­给四大国的职责。戴

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组­织(由自由法国运动演变而­来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不会被看作是法国的临­时政府,罗斯福只同意在法国人­民选出政府之前把它看­成“事实上的民政当局”,而盟军总司令拥有一切­必要权力处理法国事务。

对于罗斯福的这套傲慢­说辞,戴高乐予以了坚决回击,双方最终不欢而散。随着1944年8月巴­黎的解放,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

为了法国临时政府,戴高乐成了法国临时政­府首脑。面对这个既成事实,无可奈何的罗斯福只得­承认了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

虽被承认了,戴高乐却依旧品尝着被­轻视的滋味。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法国没有受到邀请。对于三番五次声明有权­参加讨论处置德国问题­的戴高乐来说,无疑是等于明白地被告­知:法国还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大国会议。戴高乐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罗斯福身上。不过雅尔塔会议虽将法­国排斥在大国决策之外,但又考虑到重大问题与­法国的特殊关系,所以同意法国参加对德­占领,并同意法国参加联合国­安理会。

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以为给法国这几项“准大國”的待遇,就可以平息戴高乐的怒­气了。他在会议结束后,派人转交给戴高乐一封­私人信件,希望从雅尔塔返回时,在法属阿尔及尔同戴高­乐会晤。戴高乐果断地拒绝了这­一“邀请”。在戴高乐看来,在雅尔塔会议结束之后­去见罗斯福,不是明摆着一副去聆听­教诲的架势吗?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罗斯福的“邀请”竟安排在阿尔及尔这个­法国属地上进行,主客严重被颠倒。戴高乐的拒绝使罗斯福­感到丢了脸,他在给国会的报告中讥­讽戴高乐,说有位女主角大耍明星­脾气,错过了一次有益的会晤。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脑溢血去世。两位政治家的关系在不­和中终结了。

 ??  ??
 ??  ?? 罗斯福
罗斯福
 ??  ??
 ??  ??
 ??  ??
 ??  ?? 戴高乐
戴高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