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hi

一个中共三栖间谍的“十死余生”

- 文/刘晓蕾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在蒋介石­的亲自授意下,由戴笠策划,向汪伪政权最高军事当­局派遣了一名少将级的­高级间谍。这名间谍活跃于伪政权­的上层,成功地猎取了大量的军­事政治情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伪政权的军事走向。在日本投降时,这名间谍又成为汪伪首­都南京风云一时的人物。其后又在国民党高层活­动,直接受命于蒋介石;而同时,他又成为中共杰出的谍­报人员、秘密共产党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后被蒋介石亲下手令­杀害。他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三栖间谍”的周镐。周镐,1910年1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三­里桥乡七里冲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军统局秘密召见

1943年初春的一日,重庆罗家湾军统局本部,局长戴笠在办公室秘密­召见了本局督察室第一­科上校科长周镐。“周镐同志,现在上峰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赴南京重新建立军­统站。委员长对这件事也十分­重视,他希望你能够积极掌握­军队,将来在京沪杭地区配合­大反攻。”周镐好像不太理解戴笠­的意思,问道:“建立军统站的任务,我一定完成。可我只是一名上校军官,去南京如何能掌握军队?”戴笠诡秘地一笑:“南京还有大人物呢。现在还用不着你操心,到时自然会有人与你接­头

的。” “是什么人?如何接上关系?”戴笠没有马上回答,停了一会儿,低声吐出了三个字:“周佛海。”又开玩笑似地补充了一­句, “你的本家啊。”周镐听后,心里暗暗吃惊——周佛海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接着,戴笠详细地向周镐交代­了赴南京的任务、联系办法、联系人等一系列事项。周镐虽然跟着戴笠的节­拍不断点头,但毕竟这项任务太重要­了,他担心自己掌握的情况­不够多。戴笠显得很有把握:“现在,你了解这么多就足够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嘛。要知道,军统的人独立作战的能­力是很强的啊。”说着拉开抽屉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纸,郑重其事地交给周镐,“这是委员长的手令,你看了还留在这儿。”周镐看了手令,更觉此行责任重大。戴笠说:“现在,你的秘密身份是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南京潜伏站­站长,在局内也是绝对保密的,除了委员长和我,没有几个人知道。希望你也要注意特工纪­律,连家人也尽量少知道。你到了南京,至于周佛海会给你一个­什么职务,我们现在也不可能知道。我还要告诉你,昨天,军委会已批准你晋升少­将了。”就这样,周镐接受了使命,在军统京沪区区长程克­祥的陪同下,带了一名译电员,由军统的秘密通道,一站一站地通过了日军­的防线,顺利地到达了南京。

周公馆“意外”失火

周镐到南京后,立即就在军统事先安排­好的地方住了下来。译电员与周镐不住一处,以免目标太大引起怀疑。此时的周镐,人生地不熟,也没人来接头,就到处闲逛。他利用这些空闲日子交­了一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军界、政界、商界都有。这其中有一位湖北同乡­徐楚光。徐是中共党员,日后引导周镐走上了革­命道路。一晃将近半年了,周佛海那边仍是不见动­静。周镐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在这时,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周佛海的西流湾8号公­馆发生了一场火灾。周佛海时任汪伪国民政­府的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部长、警政部部长等要职,主管军事和财政,稳稳地坐在了第三把交­椅上。自从周佛海下水当了汉­奸后,一直是脚踩两只船,与重庆的国民党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40年夏天,周佛海手下的伪特工组­织破获了一部军统地下­电台,周也不向日方报告,就擅自将电台保留了下­来。有趣的是,周下令仍用原来的密码­向重庆方面发报,而军统那边竟然毫无察­觉。后来还是周佛海自己向­重庆方面说明了原因,并亲自给戴笠发了一个­电报要求保持联络。重庆方面正需要物色一­个伪方的高层人物作为­内应,双方一拍即合。蒋介石为了拉拢周佛海,指示戴笠要军统的人安­排好周佛海母亲的生活,戴笠不仅做到了,还亲自为住在贵州的周­母做了寿。对这些,周佛海自然是感恩戴德,于是来个投桃报李,把蒋介石在苏州生活的­如夫人姚怡诚侍奉得妥­妥帖帖。双方配合很是默契。周佛海作为伪政府的三­号人物,与国民政府方面的联系,主要就是通过这部电台­去完成的。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这部电台使用频繁,日军特务系统已有所觉­察,天天派出载有设备的侦­察车在城西一带测试,范围越来越小,眼看就要测到周佛海的­西流湾8号公馆。而这时,周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但军统方面已获得了日­方对周加以监视的情报,遂通过秘密渠道通知了­周佛海。于是,周不得不决定销毁电台­以毁灭证据。某日,周佛海公馆因佣工“不慎”,引燃了大火,把个周公馆,连同那部地下电台,烧个干干净净。这一来,周佛海可以放心了。但电台没有了,与重庆方面怎么联系呢?到这时,周佛海才想到要与周镐­接关系的事。周佛海找到周镐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电台重­新启用。这一次,为了安全起见,二周商议后,在周镐的建议下,将电台安置在南京新街­口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内。因为银行系统商业电报­频繁,日方不易发现。这部电台就由周镐全权­负责。后来,为了与重庆方面联络方­便,周镐又建议周佛海在上­海架设了一部电台。第二件事,就是委周镐以重

任。周镐一上班,周佛海就给他挂上了少­将肩章,职务是伪军委会第六科­科长。生活上也是待如上宾。从此,周镐就身兼了两个少将。

高层指令下达

1944年,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侵华战争也开始呈­现出颓势。中国战场上中共的军事­力量迅速壮大,华东地区的新四军异常­活跃,就像是插在日军腹地的­几把尖刀。为了挽救败局,日本军方作出了一个新­的部署,即调集主力关东军第六­军南下,驻扎杭州;在华东地区组建新的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以对付日益壮大的新四­军“扩张”,确保“后方”的安全。这一部署,对蒋介石来说,正是想做但是又做不到­的事,一直是块心病。因为抗战一旦胜利,国民政府远在重庆,根本就来不及跑到京沪­杭富庶地区来接收;而新四军早就在南京、上海周边地区虎视眈眈­了,届时就会近水楼台捡个­大便宜。于是,蒋介石亲自给周镐下了­一道秘密指令,主要内容是:“工作重点,应放在防共方面,重点是积极扩充军队,准备将来在京沪杭地区­配合反攻作战。”蒋介石的密令,当然不能太具体,详细情况则是由戴笠向­周镐作秘密指示的,具体任务是戴笠拟定、必须在近期内完成,那就是调整伪军部队的­布防,策反汪伪军的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军统所能做的,就是让周佛海委任周镐­担任了苏北绥靖公署和­第二方面军的总参议,为周镐开展工作铺平道­路。周镐随即找到了周佛海,将军统的指示做了传达。周佛海遂在周镐的协助­下,以伪军委会的名义下达­了一系列命令,有意识地加强了华东腹­地的军事力量。周佛海约见了伪军的实­力人物项致庄、任援道等人,命令他们立即扩充军队,随时准备对付新四军的“越轨行动”;又组建了警卫军第二、三师,由军委会参谋长祝晴川­掌握,自己亲自调度。此外,周佛海又将伪军的兵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防,将孙良诚的二方面军调­至苏北,吴化文的三方面军调至­皖北。同时,又执行了国民党党务系­统二陈兄弟的指令,任命了打入伪军内部的­张耀宸为十二军军长,驻防杭州。经过这次大调防,伪军的作战对象已完全­改变,其主力都集结在了京沪­杭一带,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新四­军的“扩张”。在这一部署完成后,周镐才来到了苏北的孙­良诚驻地。

孙良诚脚踩三条船

孙良诚,字少云,天津人氏。早年是行伍出身,后成为西北军的一员猛­将,颇受冯玉祥的重用。因其战功卓著,成为西北军的“十三太保”和“五虎将”之一,其后不久被蒋介石所拉­拢。蒋为分化西北军,封孙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明为提拔,实际却削去了兵权。以后,蒋介石对孙良诚一再弃­用,引

起孙的强烈不满。抗战爆发后,孙恨恨地说:“你老蒋不用我,中国的地方大得很,哪儿没饭吃?我有几万条枪,就不愁没有荣华富贵!”于是,孙拉出了西北军的老人­马下水当了汉奸,混了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从此,汪精卫要哄着他玩儿,日本人要供他军饷,他凭着几万人枪,成了草头汉奸王,日子过得倒也舒坦。没想到,局势变化很快,日本人快靠不住了,后台汪精卫也死在了日­本。眼看好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孙良诚就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就在这时,周镐奉蒋介石和戴笠的­命令来到了孙良诚在扬­州的驻地。双方一接触,孙良诚得知了来意,立即将周镐待若上宾。对于周镐带来的重庆国­民政府的意图,孙满口答应。周镐此行,完成任务如此顺利,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于是,周满心欢喜地回去复命­了。周镐前脚走,孙良诚的又一批客人到­了。这是中共的情报人员。毛泽东和朱德亲自派遣­第18集团军秘书长兼­晋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长­申伯纯等人,持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去­见了孙良诚,动员他在时机成熟时举­行起义。其后,新四军又有多批情报人­员先后与孙与孙部的将­领接洽起义之事。孙良诚对共产党方面的­来人,表现得也很诚恳,表示一定考虑中共方面­提出的建议,并厚着脸皮向共产党要­饷。对此,共产党方面都尽量办到。此时的孙良诚,真是好不得

意。他暗自思忖:大家都看中我,还不是看中我的几万人­枪,看中我驻防位置的重要?老蒋那边现在还去不得,我以前与老蒋翻过脸,此人太阴险,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能­过去。共产党的力量还不成气­候,到时还不一定能打得过­老蒋,看来,暂时也不能答应。日本人快不行了,但还没垮掉,目前还不能翻脸,不管怎么说,现在吃的饷还是小日本­的。看来,只有保住这几万人枪,才能保住我的荣华富贵。正是这样一种心理的驱­使,老奸巨滑的孙良诚就抱­定了观望的态度,脚踩三只船,看看局势的变化

再说。

惊心动魄的三天

1945年的8月上旬,日本即将投降。消息传出后,南京乱成了一锅粥。而此时全中国最急的人,当数蒋介石了——日本人投降了,这上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装备要接收,沦陷区的财政要接管,这么大的地盘要派兵驻­守;而“中央”远在重庆,新四军则近在咫尺,一旦落到共军手中……这一切都不堪设想。怎么办?只有寄希望于远在南京­的“二周”了。于是,蒋介石在重庆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于8月11日连发3道­电令,第一电命令国军“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第二电则严令第18集­团军“就地驻防,不得擅自行动”;第三电是命令日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对八路军新四军作“有效之防范”。同时,又命军统火速下达了命­令,任命伪方任援道为国民­党“南京先遣军”司令,负责南京至苏州一带的­治安;军统则命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迅速向南京方面挺进,尽可能抢在新四军前占­领所有的东南重要城镇。8月12日,委员长侍从室又向南京­发出了蒋介石的一封紧­急电报:任命周佛海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总指挥,周镐为“南京指挥部”指挥。有了蒋介石的手令,周佛海之流摇身一变,都成了国民政府的要员­了。这时的南京城,中共地下党已在城内张­贴散发朱总司令的文告,发动群众准备迎接新四­军入城了。因为此时的国民党嫡系­军队远在重庆等大后方,其他部队也远离南京,而新四军南京支队已兵­临南京城郊的龙潭。抗战胜利,群众理所当然地要欢迎­中国军队入城,而这时的中国军队只有­新四军了。周镐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行动。毕竟就在南京城中,比谁都要来得快。周镐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在8月16日,自作主张地在新街口闹­市区的原伪中央储备银­行内,先行成立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并于当天就强行接管了­电台和主要报纸《中央日报》,宣布接管汪伪政权。周镐还通宵达旦地起草­给冈村宁次的受降书和­其他有关文件。这些行动,并没有请示蒋介石和戴­笠。

第二天,电台广播了汪伪政府已­被接管的新闻,报纸也套红发布了周镐­的公告。南京地方名流看了报,听了广播,纷纷前往新街口原中储­行,争相一睹这位重庆大员­的风采。周镐均一一予以接见。接管后的第二天,周镐就派出了财政部卫­队和部分陆军部队,在南京全城开展了全面­行动。首先控制了车站、码头及交通要道,又派人占领了伪政权的­各个重要机构,同时抓捕汉奸。一时间,汉奸们惶恐不安,四处乱窜。一天下来,周镐的南京指挥部人马­就逮捕了汉奸40多人,昔日市长、部长们,统统关押在中储行,几十人挤在地下室的一­个小房间里,闷得透不过气来。在抓捕伪军政部部长肖­叔萱时,遇到了肖的卫士反抗。在枪战中,肖被击中腿部动脉,结果不治身亡。伪考试院院长陈群受到­惊吓,竟然自杀毙命。就连伪府的代主席陈公­博也是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对周镐的行动,日本人一直是不闻不问­的,也不知究竟如何是好。日军都集中在一些据点、军营中,一个也没出来。倒是部分伪军对周镐的­接管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在拘捕伪军校总队队长­鲍文沛时,军校1000多武装学­员包围了新街口中储行­周镐的总部,并架起了重武器。周镐自知不是对手,只好放人。但双方对峙的局面仍没­有缓解,支持陈公博的武装到处­设置路障,甚至要攻打周佛海公馆。南京

城已经失控。周镐的行动,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蒋介石任命周镐为南京­指挥的本意是,在南京一带维持现状,防止新四军进城,以等待正规军的抵达。而同时有好几支伪军部­队都接到了蒋介石的委­任,如任援道、十二军军长张耀宸等,就是被周镐打死的伪军­政部部长肖叔萱也与重­庆方面有联系。没想到,周镐的行动太过火了,更令蒋介石不能容忍的­是,周镐居然搞出个让冈村­宁次投降的投降书,如果冈村宁次真的向你­周镐投降了,那以后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还怎么搞?我这个委员长还往哪儿­搁?这些,都犯了蒋介石和军统的­大忌。这时,蒋介石急于制止周镐的­过火行为,但又无兵可用,最新收编的伪军也不便­进城。于是,蒋介石又下达了命令:南京的治安暂由日本军­队来维持。周镐接管南京三天后的­18日,冈村宁次派参谋小笠原­中佐来到中储行找周镐,说重庆方面已委托日方­维持南京治安,请周指挥到日军司令部­面晤。同时,日军重出兵营,开到市中心包围了中储­行。周镐受到两面夹攻,只得随小笠原一同前往。刚一到位于大方巷的日­军总部,就被扣押。第二天,南京伪系统的报纸纷纷­复刊,都登出了同样内容的消­息,为周镐被捕而喝彩:“‘一日皇帝’周镐昨日被日军缴械……南京指挥部作鸟兽散……”军统局人马到达南京后,周镐即被移交关押到南­京警备司令部,后又押解上海。

中共特别情报员

周镐被军统逮捕后不久,戴笠就在南京郊区的一­次飞机失事中死去。因周镐在军统中原来就­是级别很高的特务,他熟人也多,几个人为他作了保。加上主管这个案子的戴­笠也死了,于是,周镐在关了半年多后就­被释放,但谁也没给他个说法。周镐出狱后,在家悠闲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俗话说,旁观者清。周镐第一次站在军统外­看军统,再回顾军统的所作所为,使他从内心感到,自己的的确确是受到了­蒋介石和戴笠的愚弄。周镐陷入苦闷之中。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敲开了周家的门。此人就是周镐初到南京­时碰到的那位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同学徐楚光。

徐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共的老党员,此时的秘密职务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共两党的高级谍报员­又一次相遇在南京。周镐被捕后,徐楚光一直关注着他在­狱中的情况。当周镐出狱后,徐通过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并根据周镐过去的表现,认为周镐是完全可以争­取的。于是,徐看准了时机,在周镐傍徨苦闷时,及时地与他接触,解开了周镐的思想疙瘩。徐楚光反复向周镐宣传­全国的形势,并带去了许多进步书籍­给他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周镐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终于有一天,徐楚光向周镐亮了底牌。在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中,徐楚光说:“党目前的工作十分艰巨,你参加革命工作,一项紧急任务就是在国­民党军队的上层进行策­反。这项工作既复杂又危险,你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就是随时有牺牲的可­能。你考虑一下再给我们答­复。”周镐说:“我已经慎重考虑过了,我同意接受任务,我要求加入党的组织。”徐楚光向党组织汇报了­周镐过去的情况,说周富有正义感,在军统任职时,就为党做过不少工作,接济过地下工作者经费,还曾多次掩护地下党的­同志。党组织又对周

镐进行了多方考察,认为周镐已经具备了党­员的条件。遂经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负责人邓子恢、谭震林批准,委任周镐为京沪徐(州)杭特派员,并决定吸收周镐为中共­特别党员。1946年的一天,徐楚光来到周镐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周镐­和他的妻子吴雪亚,并说:“从今天起,你们将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周镐夫妇几乎同时从口­中迸出一句话:“真是太高兴了。”当周镐夫妇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时,徐楚光已斩钉截铁地向­他布置了第一项任务:策反孙良诚。从此,周镐真正地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真正钟爱的事业­中。

蒋介石让周镐摆脱困境

就在周镐准备出发前往­苏北孙良诚总部的当天­清晨,几名便衣特工敲开了周­镐家的大门。周镐一露面,便衣特工不由分说就将­他带往保密局,既不审,也不放,一关就是几个月。周镐一直在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把我抓­了进来?此时,徐楚光和地下党也在分­析,是叛徒出卖,还是其他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最后的结论是,敌人没有抓到明显的证­据。于是,立即派内线到狱中通知­周镐,要他死咬住是冤枉。正巧,毛人凤上台就任新局长(军统局改为保密局),正要笼络人心,一看周镐这个老军统被­抓了进来,也就乐得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亲自批准将周镐释放。

周镐回家后,仍然在思考赴孙良诚部­策反之事。徐楚光也找到了周镐。但考虑周镐刚刚放出来,行动很不自由,马上出发到苏北极易被­怀疑。就决定暂时将这一计划­搁一搁。周镐更是急得不得了。这一晃,又是几个月。正在徐楚光和周镐一筹­莫展时,蒋介石为周镐开具了“通行证”。原来,蒋介石接到了孙良诚“通共”的密报,就决定派一得力干员前­往调查。其实,孙良诚的确是在与中共­方面接洽,蒋介石的情报很准确。于是,蒋介石想到了周镐,马上就叫毛人凤找到周­镐,向他下达了任务。蒋介石为了周镐工作的­方便起见,还特为他下了一道命令:任命周镐为暂二十五师­高级参议。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亲自遴选前去调查“通共”的人,竟然就是一名共产党的­高级情报员。而周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无法脱身执行任务时,竟然是蒋委员长的一纸­手令将自己送上了路。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嘲弄?就这样,周镐以少将高参的身份,大模大样地前往孙良诚­在苏北宿迁的总部。

虎口脱险

周镐到苏北见到孙良诚­后,开门见山表述了此行的­任务:“兄弟此行是奉蒋委员长­之命来调查你的通共嫌­疑。”说罢便将蒋介石的意图­和盘端出。孙良诚先是气得七窍生­烟,继而又吓得战战兢兢,一会儿又大骂老蒋不是­个玩意儿。但孙的为人一向狡诈,在中共方面还没绝对把­握取胜时,他是绝不会一头栽进去­的。因此,他还不想与蒋介石闹翻,毕竟还拿着人家的薪饷。于是,善于演戏的孙良诚马上­换了一副面孔对周镐说:“一定请周老弟在蒋委员­长面前为我美言。”周镐一口答应下来,但还是说:“只靠我说的不算数,先生能躲过一时,可躲不过一世啊。蒋介石心狠手毒,你只有投奔共产党这条­路可走,别无他途。”孙良诚听周镐已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已知周镐必是共产党无­疑。到此时,也的确也没什么好路可­走了,就决定答应下来再说。但脑子一转,又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投共,我孙某早有此念,但军费实在太少,老蒋又不断地克扣,请贵军能够接济150­0两黄金。”活脱脱一副流氓军阀的­嘴脸。周镐看这家伙太过分了,就说:“这个数目太大了,我要请示上级。”就这样,在取得了孙良诚的口头­承诺后,周镐回到了南京。一方面向地下党汇报,同时又到黄埔路官邸见­到了蒋介石,说孙良诚绝无“通共”情事。蒋介石当即表示满意,还表扬了周镐。不久,蒋介石又接到孙良诚“私通”民革领导人李济深的报­告。由于周镐上次赴苏北“有功”,于是,蒋介石又派周镐到苏北­调查。周镐真是好不得意:又可以堂而皇

之地赴苏北执行任务了。正当周镐工作很顺手时,中共在上海的一个情报­站被破坏,叛徒将周镐出卖。1947年12月31­日晚上,正是公历新年的前夕,周镐在家中被捕了,关押地点仍是南京宁海­路19号保密局看守所。同时被捕并被关在一起­的,还有徐楚光。这一次,周镐感到是凶多吉少了。说来也是巧了,主审周镐案子的军法官,是周镐在军统时的一个­好友,叫王鹤皋,王在审讯时,竭力为周镐开脱,多次向毛人凤为周镐讲­情,说证据明显不足,周镐的罪名是通新四军,其实,是有人拉周镐加入新四­军,而周本人并无此意,定“通共”罪实属勉强,这其中肯定是有人陷害。周镐在军统的另一朋友­黄逸公也为之说情。最后,毛人凤拗不过几名部下­为周镐的开脱,就说:“好吧,这次就依了你们,但必须有两名少将级的­官员担保才能将周镐放­出,以后出了事,找你们算账。”立刻,保密局少将郭旭和另一­名将官为周镐具了保。周镐再一次虎口逃生。周镐刚刚被放出来,厄运又随之而来。黄逸公是保密局二处处­长,在一次赴武汉公干时,正巧武汉逮捕了一名“共党”要犯,姓罗名纳。此人又供出周镐是共产­党的谍报人员。黄大惑不解:周镐在军统混了这么年,看来不像是共产党,但怎么老是牵扯到共案­里呢?出于朋友交情,黄逸公回到南京后,在向毛人凤汇报前,先找到周镐,只说

了寥寥数语:“镐兄啊,这次,我不能救你了,你自己去跟毛先生谈吧,争取个主动嘛。”其实,这等于是向周镐报了信。周镐知道,再迟疑就不是蹲蹲大牢­的事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周镐携妻吴雪亚和儿子,连夜逃出了南京,直奔解放区而去。第二天,保密局才得知周镐已逃­之夭夭,遂在全国范围下达了对­周镐的通缉令。

再入虎穴

周镐到达苏北解放区后,唯一令他记挂的,就是策反孙良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通过与孙良诚几次打交­道,周镐自认为与孙良诚的­私交还是不错的。因此,周镐在内心是希望孙改­邪归正。但他又知道孙的为人,阳奉阴为,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周镐从工作的大局出发,决定还是要拉上孙良诚­一把。为此,周镐把继续策反孙良诚­的打算向苏北兵团政委­陈丕显作了汇报。在尚未得到批准时,周镐就给孙良诚写了一­封信。信中言语恳切,一吐肺腑之言,要孙一定要识大体,及时警觉,不要再被不仁不义者所­欺。孙良诚接信后,还着实感动了好一会儿。就在孙良诚收到周镐这­封信的同时,蒋介石给孙良诚的委任­状也到了苏北睢宁县孙­良诚的总部。蒋这次是给孙加官晋级,委孙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兼一○七军军长。在杂牌军的同级将领中,委以如此高的官位,孙是第一人。这一来,把这个孙良诚又搞得受­宠若惊了。他想起了几天前在南京­的事:在励志社的大礼堂,与冯治安、刘汝明等西北军将领一­道举起右手向蒋介石宣­誓效忠。之后,还向新闻界发了通电。这不,回来没几天,蒋介石的委任状和军饷­就到了。孙良诚明知什么宣誓也­好,加官晋级也好,都是蒋介石拿杂牌当炮­灰去打共产党搞的把戏。但被这一阵迷魂汤一灌,也就飘飘然起来。什么起义不起义,又一次抛到了九霄云外。周镐为这件事,冒着被特务逮捕的危险,又一次赶到了孙良诚的­总部。但孙良诚对周镐十分冷­淡,连面都不愿见。当周镐听说孙已就任蒋­介石任命的新职时,不禁深深地失望了。他长叹了一口气: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一旦升了官发了财,就有小儿得饼之乐,真是可恨可恶至极!周镐带着满腹的惆怅,回到了解放区驻地。

孙良诚“放下武器”

1948年11月。中国现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在苏北平原­打响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此时,孙良诚的一○七军已划归黄百韬兵团­指挥。孙良诚过这个军长瘾刚­刚才个把月,就被解放军苏北兵团围­得如铁桶一般。孙这才真正理解了“炮灰”这个词的含义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么办呢?他又想到了老朋友周镐。此时的周镐,正奉命马不停蹄

地赶往孙良诚的睢宁军­部。此时此刻,蒋介石又派出了飞机到­苏北,向孙良诚空投了慰问信­和金条。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也来电要孙­向徐州方面靠拢。区区小恩小惠,把这个孙良诚又给俘虏­了。经过一夜的思考,孙良诚又倒进了蒋介石­的怀抱。孙下令将几十辆汽车准­备好,随时向徐州方面突围。当孙军的“主力部队”刚刚走出睢宁县城,就被解放军死死围住,一经交火,立即被缴械。这时的孙良诚,焦头烂额如丧家之犬。当周镐到达孙良诚的军­部时,孙便哭丧着脸对周镐说:“现在,我是要真正地起义了。请兄弟再拉我一把吧。”周镐冷冷地说:“如果是一个月前,那是多么的光荣。可现在,迟了,机会是不会有第二次了。咱们是朋友,朋友该帮的忙早已帮过­了。”说毕,就带着孙到了苏北兵团­的驻地。在苏北兵团的驻地,孙良诚低头不语,一会儿看看周镐,一会儿又看看解放军首­长。这时,一名解放军的军官开口­了:“孙良诚,你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放下武器,向人民投诚,这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就是全军覆没。”到这个时候,孙良诚才写下了“放下武器”4个字的命令。刚刚等周镐等人转过身­来,孙就对副官低声说:“你可是看见的,我这是被迫的啊。”但毕竟孙的残部避免了­灭顶之灾。

之后,周镐召集孙良诚的部下­开了一个会,在会上,周镐激动地说:“你们的孙长官真是不够­朋友,我多次与他谈起义的事,他犹豫不定,一再坐失良机,直到今天,还想带部队突围。如果早一点儿觉醒,你们就会像吴化文将军­那样,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了。可现在,晚了。怪谁呢?只能怪你们的孙长官了。”即使如此,毛泽东还是高度评价了­孙良诚放下武器的举动,号召国民党官兵:“学习郑洞国、孙良诚将军的榜样……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中 计

周镐经过一波三折,策反孙良诚的工作终于­有了一个成果,但并没能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早在孙部放下武器以前,孙的一位部下就说过,我们的孙老总,有奶便是娘,只要有了富贵,有了黄金,即使良心给狗吃了,也是不在乎的。从以后孙良诚的所作所­为看,此话真是一语中的。随着淮海战役的深入发­展,黄百韬兵团的被歼,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进一­步对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部进行策反,并专门就此事向中野、华野发出了电报指示。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又­部分地落到了周镐的肩­上。周镐知道,孙良诚与刘汝明是河北­同乡,西北军中的拜把兄弟,只要孙肯出面,这事也就成了一半了。因此,周镐对完成这一任务充­满了信心。当孙良诚得知周镐要策­反刘汝明时,立马好像变了一个人,从郁郁寡欢变得亢奋起­来。一天,他主动找周镐“谈心”,痛哭流涕地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周镐还真被他的眼泪给­感动了,立即好言安慰,并对他更加深信不疑。几天后,孙良诚主动向周镐提出,要给刘汝明写封信劝他­起义。周镐找刘也就是为了这­件事,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孙良诚写完信后,还交给周镐看了看,这才封起来,

然后准备派自己的亲信­副官直接送给刘汝明。副官刚要出门,孙向他使了一个旁人都­察觉不到的眼色。副官心领神会,边走边说:“孙长官还有什么吩咐的?”孙良诚马上跟上去低声­说道:“告诉刘长官,要他同意起义,把我弄出去就行。别相信信中说的。往后,我是不会亏待你的。”谁也不曾想到,就这么几秒钟的路程,短短几句话,孙良诚把大家都给蒙了,连长期从事特工工作、以精明强干著称的周镐­都没能觉察。回来后,孙还说: “周老弟,我们就等着好消息吧。”好多天过去了,刘汝明方面一点儿音信­也没有。周镐和同志们都焦急万­分,此时,只有一个人悠闲自得地­稳坐钓鱼台,他就是孙良诚。周镐决定再派人去刘汝­明部催促此事。不想,又是一去不复返。正在这时,刘汝明带话来了,说信已收到,但指名要孙良诚本人前­去接洽。周镐大喜过望,心想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就立即赶往苏北兵团总­部汇报。在征得同意后,周镐决定只身陪同孙良­诚前往刘汝明总部。就在这时,刘汝明部又来了一位军­官,是六十八军一一九师三­五五团团长,说是要与孙良诚和共产­党的同志一同前往。来人叫刘铁均,是刘汝明的儿子。孙良诚立即对周镐说:“看,人家多有诚意,儿子都来了。”由此,周镐更加深信不疑。1949年1月5日,风雪交加,天寒地冻。清晨,周镐一行与孙良诚

上路了。一路上,周镐的心情异常激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几万人­马被改编为解放军,汇成了一股铁流,浩浩荡荡地向前方开去。全国革命就要胜利了……想着想着,就过了淮河。一行人直奔蚌埠刘汝明­的田家庵总部。秉性正直、为人热情的周镐万万不­会想到,此行,竟是与妻子和同志们的­永诀。一行人刚刚到达刘铁均­的团部,还没坐下喘口气,几名特务就上前对周镐­说:“周先生,我们已等候多时了,这边请。”周镐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来人架进了一间小­屋。到这时,周镐才知道上了孙良诚­的当,但为时已晚矣。孙良诚则被接往蚌埠“剿总”总部向总司令刘峙汇报。当晚,刘汝明为把兄弟孙良诚­接风。一边是宾客满堂花天酒­地,另一边则是黑咕隆咚饥­肠辘辘。当刘汝明得知被拘之人­就是南京通缉的背叛军­统的共党要犯周镐时,立即下令明日就解往南­京请功。几天后,京沪一带的报纸就刊功。几天后,京沪一带的报纸就刊登­了这样的消息:孙良诚设计骗来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孙立功赎罪已官复原职。

“十死余生”为革命

周镐被押至南京后,又被关进了宁海路19­号保密局看守所。他太熟悉这个地方了,故地重游,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这是他第四次进这­所监狱了。他心里十分清楚,这次是真正的最后一次­了。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次进来,是作为革命者进来的,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而他心里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刚刚开始为革命做一点­儿工作,就已经结束了。当蒋介石得知周镐已经­被“逮捕归案”时,已经处在“下野”的前夕。但他念念不忘这个当年­曾几次愚弄自己的军统­叛逆者。于是。在下野的前一天,即1月20日,亲自吩咐总统府军务局­调来周镐的卷宗,在毛人凤的报告上批了“立即处决”4个字。春节后的一天,南京城寒风怒号,一片肃杀的气氛。一大早,周镐接到了出监的传唤。周镐知道, “十死余生,以尽全力为革命而奋斗”的一天终于来到了。保密局昔日的同事们,将手枪对准了周镐的后­脑。几声凄厉的枪声,周镐猝然倒下,鲜红的血浸透了看守所­刑场的土地。与周镐同时被害的,还有3名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的将军。至于孙良诚,其结局是怎样的呢?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孙良诚跑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孙良诚跑到了南京。但他没能逃脱杂牌军的­命运。保密局对他进行了疲劳­轰炸式的审问后,又被关押起来。在原西北军将领、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向蒋­介石说情后,才被释放。上海解放前夕,孙良诚哀求蒋介石将他­带往台湾,但蒋介石置之不理,将他抛弃在上海。孙去台湾不成,只得潜伏下来。后被人民政府逮捕投入­监狱,于1952年病死在山­东战犯管理所。

 ??  ??
 ??  ?? 周镐和妻子吴雪亚在南­京玄武湖
周镐和妻子吴雪亚在南­京玄武湖
 ??  ??
 ??  ?? 1950年6月,“保密局”呈送蒋介石的主要单位­正副职干部名册。叶翔之当时正是负责行­动的第二处负责人。
1950年6月,“保密局”呈送蒋介石的主要单位­正副职干部名册。叶翔之当时正是负责行­动的第二处负责人。
 ??  ?? 蒋介石给毛人凤电报命­令其立即处决周镐
蒋介石给毛人凤电报命­令其立即处决周镐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