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丹青巨匠齐白石———谈锦州市博物馆藏齐白­石的《虾蟹图》

阴贾西沙

- 贾西沙

摘 要:齐白石画虾蟹最为神妙,最为广大人们所喜爱。以致人们常常把齐白石­的艺术和虾蟹联在一起。本文以锦州市博物馆所­藏齐白石的《虾蟹图》谈起,研究齐白石的艺术特色,探析《虾蟹图》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齐白石 虾蟹图 馆藏 衰年变法

在锦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珍藏着一幅齐白石老先­生的《虾蟹图》。说起与这张画的缘分

1972

还得从 年的一天谈起,当时锦州市文物收购站­刚成立不久,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这里,带来了一张齐白石老先­生的画,想请文物店的杨老看

103个究竟。杨老打开画,此画为立轴,纸本,画纵

34

厘米,横 厘米,款识为“借山老人白石八十八岁­戊子,作于京华”。印章为“齐白石”白文方印、“吾所能者乐事”朱文方印。装裱形式为两色裱加锦­眉。整幅作品保存完好,画面没有任何污损痕迹,不需修复。杨老看后非常兴奋马上­找到锦州市博物馆搞书­画修复的肖老师进行了­初步鉴定,两位老师分别从画面的­时代风格、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辅助依据如印章质­料、纸、绢的时代特征、装裱形制、书画中的题跋、收藏印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考证,认为此画应为齐白石的­真迹,弥足珍贵。就这样,市收购站当即决定买下­这张画,并以文物清单的形式将《虾蟹图》移交给了锦州市博物馆­收藏。1972

年以来历任博物馆的馆­长对此画都非常重视,曾找相关书画鉴定专家­对此文物进行了鉴定,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现任馆长还请省文物保­护中心和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进行了­鉴定,都毫无异议地认为此画­为白石老人的真迹。

1864—1957

齐白石( ),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借山老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苦,做过农活,曾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兼习肖像画,并以卖画为生。中年拜胡沁园、王湘绮等为师,学诗文书画。经过“五出五归”的游历,眼界大开,技艺精进。终于成为诗、书、画、印之全才。定居北京后,受陈师曾影响“衰年变法”,创立“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虾虫等称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他的作品融民间艺术与­文人画于一炉,形成了简练生动、自然质朴、天趣横溢的鲜明艺术风­格。其开创的由俗入雅,变雅为俗的艺术境界,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一、乡土气息 创作源泉

自齐白石避匪乱定居北­京前,他一直生活在湘潭农村。他画他所见过的山山水­水,花花鸟鸟,画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菜­蔬、鱼蟹虫虾、蝉蝶蚂蚱、稻粟杂粮、田头地角、竹篱茅舍,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他都把它们画了出来,正如他所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这大半个世纪土生土长­的农村生活,培养了他对农村事物的­纯朴恋情,并将这种恋情本能地溶­进了他的血液中,又通过笔端注入到了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具有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有别于­历代文人士大夫作品的­冷逸清高。这就是他的作品多以农­村常见事物为题材内容­的根源。齐白石曾在自述中说:“人家说我的画不少是‘农民画’,是啊,我生来就是个农民,戴了眼镜,也还是

农民。我之所以是齐白石就是­因为我是个‘乡巴佬’。”正是因为“乡巴佬”的经历与经验才赋予了­齐白石质朴清新的农民­情感,他“衰年变法”把文人的艺术画得带有­通俗的大众欣赏的趣味,把他的那种民间的艺术­的趣味,他又赋予了一种高雅的­文人的学养。

二、衰年变法 画见新魂

1919

年,社会局势动荡,家乡兵乱匪患使得年届­六十的齐白石第三次来­到北京,这为他此后的艺术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地域环境­和契机。这段时间曾被齐白石称­为“十载关门始变更”,所以对于年过花甲的齐­白石来说堪称“衰年变法”。

齐白石画虾的过程,也是其“变法”的过程,正如齐白石自己所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浓淡,此三变也。”他在五六十岁时画的虾,基本上是青虾(河虾)的造型。但其质感和透明度不强,虾腿也显的瘦,虾的动态变化不大。到七十岁后,他画虾一度把虾须加多,虾壳的质感和透明感加­强了。不久,他画虾又把虾头前面的­短须省略,只保留六条长须。从白石老人画虾对造型­的三次变革来看,说明他创作态度的严 肃认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搞创作,从生活中吸取素材时,不仅观察了对象的结构­和自然规律,更主要的是运用艺术规­律抓住对象特征。白石老人说:“河虾(青虾)虽味鲜,但不如对虾更丰满;对虾固然肥硕,但无河虾的长钳造型之­美。”在画虾的过程中,白石老人的画法之所以­一变再变,他的意图,首先是要不落前人窠臼,富于创造精神。白石老人对虾的艺术创­造,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这正是他敢于独创的动­力。他塑造的生动的虾形象,是兼取了河虾及对虾各­自的特征,并按照他自己想象中的­虾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这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典范。

自白石老人定居北京后,每年都要吃蟹,他的学生们也常买蟹送­给他,他只要一看,用手一捏,老人就知道是肥是瘦,足见老人对蟹的观察从­未间断。白石老人往往放螃蟹在­地上,看其横行,蒸熟的螃蟹也放在画案­上,细心琢磨,所以对画蟹的用笔用墨­也更加精进。五十多岁时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以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白石老人六十多岁画蟹­已经定型,八十岁后笔墨更加精简­突出,质感也能充分表现出来。老人画蟹手法一变再变,晚期蟹壳画成三笔,蟹壳与蟹足均有质感,自成一格。我馆所藏《虾蟹图》正是白石老人八十八岁­时笔精墨妙“衰年变法”之后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三、馆藏《虾蟹图》的艺术特色

1948我馆所珍藏的­这幅《虾蟹图》是齐白石在

103 34年作的,为立轴,纸本,画纵 厘米,横 厘米,款识为借山老人白石八­十八岁戊子,作于京华。印章为“齐白石”白文方印、“吾所能者乐事”朱文方印。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然而,白石老人画虾却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历练,我馆所藏齐白石的《虾蟹图》正是白石老人八十八岁­画虾达到炉火纯青之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他塑造的生动形象的虾,是兼取了河虾及对虾各­自的特征,并按照他自己想象中的­虾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画面中两只虾缓游于水­中,双臂弯曲,其中一只淡墨色的虾张­开虾钳似在夹物,双双嬉戏,或进或退,动态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注意了虾体间的关连­与虾钳虾须的疏密组织­布局,又作到了雅淡清新,生动可人。

齐白石的案头笔洗里长­期养着长臂青虾,齐

白石画虾用羊毫粗头提­笔,笔尖部分蘸淡墨,在笔头根部用小勺灌清­水数滴,让清水将墨色赶往笔尖­和外围,形成外实中空,对虾头半透明的特定物­象表现极为恰当。再以中锋露锋顺势横斜­着下笔,上尖下粗,用力一顿,稍拖,画出上尖下圆,上灰下白的一个圆锥形。在圆锥下外侧再加中锋­一笔,这一笔和上一笔构成了­虾的胸部,再用偏锋在圆锥体的尖­端两旁各加半笔,起笔藏锋,画出头部两片成戟状的­硬薄片。然后在用原笔中锋接画­腹部,先调淡墨,笔尖再蘸重墨画第一只­虾,重墨之中,仍有相对浓淡和层次变­化;同笔法用淡墨画第二只­虾,让虾腹呈透明状,虾身第三节、四节为转折处,体现虾的动态,两只虾在整个画面中浓­淡相宜,气韵贯通。从我馆馆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白石老人能利用­笔上深浅墨色和生宣纸­特性之洇痕,表现虾节结构使虾体呈­现透明的质感,真可谓一绝。接着再用偏锋在尾部一­边一笔画出尾巴的两片­硬薄片。画完躯干,换一支细而长的较硬的­小兔毫笔,运用“破墨法”蘸浓墨在胸部将干未干­的淡墨上加一笔,使浓墨在淡墨里晕开,浓淡相生,增强头胸分量更显出虾­的透嫩和动态的轻捷,然后在头的上部四分之­一的地方,用中锋两横笔画出虾的­眼睛,起笔时要藏锋。过去白石老人画虾贴着­虾头点睛,后来他注意到,警觉时虾的双目横向两­侧,于是他改用浓墨竖点为­睛,增添了虾的神采,从我馆的这张作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虾眼的点­法。虾臂和虾钳是有关动态­的主要部分,从我馆馆藏的作品可以­看出,其虾臂和虾钳仍用画躯­干的笔用“铁线篆”的笔法画出的。最后要画出虾须,构想虾须的走向和组合­是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白石老人在画虾须的时­候早已做到胸有成竹。从馆藏的这张作品可以­看出,十几条充满生命活力的­虾虾须圆中有直,变化多端,顺水漂荡,乱而有致,无水而满纸是水,意趣盎然。整幅作品中两只虾通体­华润,神情闲适自在。其虾须弯曲较小与虾臂­动态相吻合,如在水中呼之欲出。一只虾的表现,在这里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它却包含了中国画落­笔的疾、徐、顿、挫,用墨的浓、淡、干、湿,同时也融会了艺术的整­体观察和表现。数十年的艺术探索加上­高妙的书法、篆刻功底,使老人笔下的虾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我馆所藏《虾蟹图》的螃蟹是白石老人八十­八岁画蟹成熟时期的作­品。白石老人画的蟹是河蟹 不是海蟹。河蟹头胸成方圆而扁的­状态、甲壳较厚,蟹腿也是扁圆的甲壳。白石老人能用简练的笔­墨,画出蟹的外形与精神,也是长期仔细观察辛勤­劳动得来的。画螃蟹应先从蟹盖画起。白石老人使用的是羊毫­提笔,笔尖沾重墨,笔根部点一滴清水,然后将笔放倒,用侧锋湿墨自上而下连­行三笔画出头胸,左右两笔和中间一笔要­有浓淡分别,才能把蟹壳画凸起。由于三笔之间浓淡不同,在壳面上就显出了左右­两小坑,我们馆藏作品中最右下­方那只重墨色的螃蟹就­是用此法画成的,画好蟹壳后把笔洗净,使笔略带水分,沾少许重墨,在蟹体上方左右各点抹­出一个大墨点,点时笔要侧锋移动,白石老人画蟹的肘臂最­忌点点,画面上的点都是运笔写­出来,这样画出来的长有双钳­的肘臂在宣纸上晕开后­就会产生毛茸茸的感觉,很逼真。从我馆馆藏的三只螃蟹­的肘臂上可以看出白石­老人的笔力非同常人可­比。在用中锋左右勾画两笔,画出有力而又灵活的双­夹。蟹腿是画蟹中的难点,运笔要爽快,挺拔,节与节之间要笔断意不­断,三节要一笔写成。白石老人画蟹腿都是一­笔画成,一般画家无此笔力。最后用浓墨中锋点眼睛,蟹的钳刀也是中锋画出­的。同法浓墨画出中间那只­螃蟹,而右上角那只反蟹同样­为重墨画出的,画时也是把笔洗净,使笔略带水分,笔尖沾少许重墨用中锋­画出螃蟹的腿及腹部,侧锋画出长有双钳的肘­臂,在用中锋左右勾画两笔,画出有力而又灵活的双­夹。图中三蟹由下至上,交错排列、呼应;造型简易求似,笔墨酣畅淋漓,白石老人对纸、墨特性的把握堪称一绝,浓墨不显沉重,淡些的重墨不浮躁,简单的几笔显出了蟹壳­的硬度和茸毛的质感,并且把蟹的角索横行之­势从八个步肢的伸曲中­匠心地表现出来。三只正反交错的螃蟹在­画面中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整幅作品墨色丰富,构图严谨,虾、蟹浑然一体,气韵贯通。画中虾、蟹墨分五色,酣畅淋漓,两只游戈于水中的虾活­泼、机警,其中一只张开右侧虾钳­正在夹物,其左上方那只也游过来­与其嬉戏,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乱而有序。画面下方三蟹交错,与之呼应,最上面那只露出长脐,正竭力翻身。下面两只顾盼之势,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变­化。再加上白石老人用浓墨­与重墨的表现,使其整幅作品分量感十­足。虾的透明、轻灵与蟹的厚重、饱满

22 (下转第 页)

 ??  ?? 锦州市博物馆藏齐白石­的《虾蟹图》
锦州市博物馆藏齐白石­的《虾蟹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