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阳城董封燕氏世系图碑­初探

阴 燕飞

-

摘 要:本文整理归纳了《明处士器之燕公讳大才­配张孺人之墓》碑上刊刻内容和世系图­的信息,对董封燕氏家族的来源­和迁徙路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阳城董封 燕氏 迁徙

《明处士器之燕公讳大才­配张孺人之墓》碑(下文简称《燕大才》碑),刊立于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

年)三月清明,现存山西省阳城县董封­乡董封村东北,董封燕氏祖茔内。碑外建有碑亭,为砖石结构,平面略呈正方形,四面皆开拱形门,外顶为前后坡面硬山顶,顶覆灰筒瓦,砖雕脊饰、吻兽,内顶为砖砌穹窿顶,顶部有石刻八卦图。前面匾额书:“燕氏祖茔”,两侧石刻楹联:“二百年箕裘罔隧,十三世交派攸兮”。

1.1 O.53 2.5《燕大才》碑长 米,宽 米,通高米,梯首青石碑,下设长方形底座。碑阳正中楷书“明处士器之燕公讳大才­配张孺人之墓”,标明此碑志妣考合葬。碑左侧有数行小字,系燕大才的曾外孙田六­善,撰写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内容是追溯董封燕氏一­支的家族史;而碑阴额首书“燕氏世系”,下刻有自燕大才,下迄嘉庆五年(1800

年),燕氏家族十三世宗派世­系图。民国阳城大儒杨念先、杨兰阶、田九德编纂《阳城金石录》,广搜阳城历代碑碣,未知何故,并未将此碑收录。由于未加著录,燕氏宗族的派衍情形,亦不见于诸

[1]。第三次文氏编撰的《阳城县乡土志·氏族志》中

[2]。尽管有物普查时,首次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文字简介,但限于体例,编者未有发凡。

本文试图挖掘家族简史­和世系图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初步探讨董封燕氏家族­的来源、迁徙路径及原因、宗派谱系、姻亲关系等内容,为宗族、移民、区域社会变迁等学术研­究提供高精度和信度的­金石材料。

阳城董封燕氏家族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清康熙二十­四年田六善所撰写的碑­文中。文共五列,

62 44 292

满列 字;第五列 字,共 字;为研究者参 考之便,现将碑文迻录如下:

“呜呼!此吾外曾祖之墓也。外曾祖姓燕氏,讳大才,字器之,行二。处明之季,传其恬退自若,有隐君子风。外曾祖母张氏,亦以妇宗母范,闻于里党。按燕氏派出召公,』郡分范阳。孔门有燕汲,宋有燕肃;北朝有烟罗子,此皆世远无考者。阳城燕氏来自长平赤土­坡,居小桃河,故其地多以燕氏得名,若燕家岩、燕川、燕家井,皆燕氏』蕃衍其间。至讳成公迁北次营。明洪武七年元孙广公为­立石。至外曾祖始迁居董封,生子三:长国清,余外祖也;次国先;又次国廉。清生怀明、怀忠;先无嗣。廉生怀』义、怀新、怀夫、怀禄。此地山水明秀,风俗敦宠。外曾祖卜居于斯地也,亦曰:世世子孙,可耕可读,相时而动,无慕纷华。于子若孙,盖不胜有厚望焉。舅氏勉乎哉!守祖』宗之邱墓田园,长子孙之力田孝悌,继继承承,无堕先业,庶不负外曾祖之志也。夫今当立石,谨序其大略如此云!”

碑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外曾祖燕­大才及燕张氏品行道德­的褒扬;第二部分“考”燕姓的族源,以及燕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名人。尽管与阳城燕氏没有直­系关系,但这种“比附”在当时,甚至现在都是常用的写­作手法。田氏对此也有声明,“(前述燕姓名人)皆事远无考者”。田氏谨慎进行燕氏姓氏­起源的考据,而不溢美专颂,反映了其客观的写作态­度,以及严谨的学识;第三部分介绍阳城燕氏­的祖籍、迁徙、繁衍以及明末清初的世­系分支;第四部分则强调董封村“风水”和宗族派衍,表达作者美好的祝愿。由于撰于清康熙年间,当避圣祖玄烨之讳,故而田六善将“玄孙”转写为“元孙”。

第二部分是笔者讨论的­重点。从碑文内容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