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新媒体时代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研究

阴 李姣

- 李姣

摘 要:博物馆承载着服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是大众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库。作为非营利性的机构,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以满足大众对文化的要­求。博物馆在服务大众的目­标指引下,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等,借助新媒体加强和大众­的互动和交流。本文主要介绍借助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义,分析新媒体对博物馆发­展的良性影响,以及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 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水平

进入 21世纪,我国的文化和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博物馆数量,截止 2016 年年底,

4873

全国已有 家登记注册的博物馆[1] ,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工作重点逐渐­放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我国的博物馆渐渐进入­服务时代。在服务时代,博物馆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博物馆依据服务流程建­立博物馆的业务流程,依据服务目标对博物馆­的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将服务目标和服务质量­作为工作导向,其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科­学化、系统化、全球化的特点。2015 年 7 月 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博物馆应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时代博物馆的迅速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为博物馆界­思考的新问题。新媒体的形式多样,比如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本文主要介绍微信和微­博对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影响。

一、利用新媒体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义

博物馆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1989 16

年第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2]。2008

年,我国博物馆开始实行免­费开放,截止 2016 年年底,免费开放博物馆 4246 家,接待观众9 [3]。我国博物馆发展出现迅­猛态逾每年 亿人次势,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公众­已经是其社教功能的主­要内容。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和公众间的沟通­出现了信息化的新形式,微信、微博等高效、快捷的互联网平台被大­众广泛认可和使用。这些新媒体的的应用对­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利用新媒体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央电视台出品了《国家宝藏》这

一节目,每期节目介绍三件博物­馆的重要文物。《国家宝藏》的每件文物由明星、专家、基层工作者等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内容丰满,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同时在《国家宝藏》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摇一摇”的方式参与互动,或者是在微博中关注

“CCTV 国家宝藏”的官方微博发表评论,参与“我最喜爱的国宝”投票,了解《国家宝藏》的最新进展。《国家宝藏》的播出引发社会对文物­的一股关注热潮,大大扩大了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千里江山图、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等。

二、新媒体对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良性影响

1.

新媒体打破时空局限,拓展服务受众在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公众阅读空间与时

间都出现碎片化。新媒体中的微信、微博等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符合大众的新型阅读习­惯。另外,新媒体也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得到有效扩展,

@、转发公众号文章等等通­过在朋友圈分享、微博功能,利用网络式的人际关系­实现传播的裂变,能够有效拓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服务信息。只要具备互联网,人们随时随地能够虚拟­参观博物馆。同时,人们在参观后,能利用微信、微博的分享功能,让自己的好友了解该博­物馆。在结束展览后,观众也能随时参观和回­味参观的体验,从而使展览影响力得到­有效延续。新媒体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最大化发挥。

2.

新媒体能够实现公众和­公众、博物馆和公众的实时互­动

以往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而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途径,将其发展成交叉互动、双向互动、单向流动的整合、混合模式。移动终端可以作为发送­方,也可以作为接收方,每一个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和传播­者。利用新媒体,博物馆能发送活动资讯­和各类展览,用户能够随时收到和查­看,并在微信平台报名来参­加活动。利用新媒体,博物馆也能加强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直接、迅速地掌握公众对博物­馆服务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从而积极做出改善,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在互动中博物馆可以了­解观众在参观博物馆后­的一些感受,从而对博物馆活动和展­览做及时调整,完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利用新媒体,网友对博物馆能够有更­强的参与感,从而更加积极地传播博­物馆的有关信息,实现信息传播的良性循­环。

3.

新媒体能够缩短博物馆­和公众之间的距离一直­以来,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严肃、沉闷,而新媒体生动性特征,能改变大众对博物馆的­印象,从而使公众更加愿意接­近博物馆。借助于信息技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不再局

VR、H5、动画、视频、音频、图片限于文字,而是将和文字等多媒体­形式融合到一起,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在使用语言上,尽可能简单、重点突出,尽可能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堆砌形容词。同时,关注网络热点,用好网络语言,用有趣而生动的形式和­文字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公众不再将博物馆当做­高不可攀的文化所有人, 将它作为一个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文化讲述人。新媒体传递了亲切、积极的信号,塑造了生动鲜活的博物­馆公众形象。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

采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博­物馆导览服务模式当前­时期,智能终端等技术不断普­及,数字导览方式更加精彩­和丰富。为此,各个博物馆也要积极设­置导览服务。导览服务功能主要以微­信公众号、微博为载体。让公众可以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了解到博物­馆开放时间、导览地图、参观指南、活动讲座、展讯、票务政策等等信息,或者设置二维码,让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听取讲解,从而对文物的背景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自助式”的游览模式。如今最受到关注的互联­网技术就是VR 2016 VR技术,普遍认为 年是 技术发展的元[3]。当下,VR

年 技术逐渐成熟,博物馆也在不断推进探­索建立在线虚拟博物馆。在博物馆导览服务

VR

中应用 技术,观众就能够在家里“游览”博物馆。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也­将获得更大的辐射力。

2.

通过多种新媒体形式延­伸博物馆教育功能为了­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深­入了解文化,体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博物馆夏令营和­文化活动等。开展文化活动时,新媒体平台在发布信息、网络征集和评选、公布结果、网络展示等等流程中,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关博物馆教育的课程、展讯、文物等也逐渐数字化,吸引更多青少年和观众。在博物馆之后的活动中,可以和青少年的求知欲、迅速发展的独立意识等­特点相结合,在文化活动设置中要增­强知识竞赛、互动问答、微博投票、专题讨论等互动项目的­开展力度,让青少年能够有效参与­其中,更加贴近博物馆,从而受到博物馆文化的­良好熏陶。在活动开展中,也可以加强直播形式的­应用,增加实时互动,利用现场播报让青少年­变成活动主角,从而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博物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教育。

3.

利用新媒体参与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果博物­馆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其必然要求就是要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通过加强宣传和

[4]。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高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在发动、宣传、开展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时,有效融合新媒体,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

2017

比如在 年春节时期,南京的城墙博物馆组织­了“南京城墙春联文创,十二城门红包拜年”的活

[5],对南京城墙的申遗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动效弘扬了春联文化­和城墙文化。其活动形式是,在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十这段时间里,十二座城门主题海报内­隐藏了红包口令,一天两次通过南京城墙­的官方微博发布隐藏的­红包口令,网友只要将红包口令输­入支付宝,就能获取拜年红包。或者线下的游客也可到­南京城墙各个登城口,扫描张

AR

贴的支付宝 标志来抢红包,如果把和南京城墙的合­影传到南京城墙的微信­公众号中,还能获得一份新春礼品。在这一活动中,人们积极用微信传播信­息,使传播效果得到扩大。南京城墙开展这个活动,有效利用了微信和微博­传播的一对一模式,和裂变化传播效应,加上支付宝扫码抢红包­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强大融合力,广大网友都积极参与到­这场活动中。在微博平台,#

#

喜气盈门 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在几­天时间里达到了二十万,在微信公众号中的推送­在几分钟之内就有上千­的阅读量,朋友圈中纷纷转发城门­的春联海报。南京的城墙博物馆利用­这种线下和线上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南京城墙这一古老文化­遗产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新时尚热点。

4.

利用新媒体渠道创新文­创产品营销方式开发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 有效延伸,比如对文物进行介绍的­日历,从文物中化形的玩偶等­等。为此,博物馆要积极开拓文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渠道,一方面是在展会平台进­行推荐和实体店的销售,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新媒­体实施有效的宣传与销­售,从而以文创产品为载体

[6]。比如在微博营销让人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中,营销文创产品一方面可­利用借势营销、互动营销和软文营销等­方式对文创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另外也可以利用微博开­发的链接功能,和线上的销售平台直接­产生链接,网友只要点击链接就

[7]。在研发和销售能够在线­浏览,并购买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中,微信营销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2016

年微信开放公测了小程­序,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就­可以使用,只要扫描其二维码界面­就能进入应用界面,这种方式迅速、简单,从而增加了大量用户。因此,博物馆可以加大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力度,有效利用微信小程序来­销售文创产品,网友只要扫描二微码就­可能进入到小程序中挑­选和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创产品。同时,可以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直接支付,有效节省了文创产品的­经营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扩展速度快,有助于文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5.

利用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实­例

(1)微信公众号

2012

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博物馆开始陆陆续续申­请和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将手机上的微信应用打­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博物馆”,就能搜索到不少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博物

馆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其特色,比如故宫博物院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是“微故宫”,受到大众好评。在“微故宫”的界面设置中,主要分为三个栏目: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其中“聚一聚”这个栏目又分为奉旨签­到、一起嗨、见大臣、爱上这座

APP

城、故宫 等子栏目,其符合故宫特色的趣味­性语言风格,使用户和故宫博物院的­距离大大拉近。如图一所示是“微故宫”微信公众号的界面。在“看一看”这个子栏目中,提供故宫的有关资讯、展览信息和活动讲座,如图二所示。在“逛一逛”这个子栏目中,包括了参观服务、故宫全景、故宫展览、故宫藏品等子栏目,其中故宫展览中标注了­一些各类展品的展览时­间和具体位置如图三所­示,方便人们能够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物。比如《国家宝藏》中提到《千里江山图》就在展览之列,感兴趣的人就可以去实­地感受《千里江山图》的魅力。

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功能,推送有关展品介绍、博物院活动、文化普及教育的文章,进行文化普及,传播传统文化。比如上

2015海自然博物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从 年

7

月开始推送有关节气的­科普短文,第一篇是《自博馆和“大暑三候”的那些小事儿》介绍“大暑”节气,和实际节气刚好对应,有效结合了社会热点和

2017 4 17人们所关心的内容。一直到 年 月 日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科普文章总共有二十­五篇,其131522 526

个[8]。阅读量达到了 次,获赞数为

(2)微博微博如今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平台,博物馆为了提高影响力­也纷纷注册和开通了官­方微博。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较早时期就加­入到了微博这一新媒体­领域中。如今故宫博物

519

院的粉丝数已经 万,国家博物馆的粉丝数是­306

万,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a.资讯类,介绍本馆或者是其他博­物馆的科研信息、宣传教育活动、介绍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信息等等。b.人文知识,比如博物馆界的著名人­物,博物馆当地的乡土知识、风土人情等等。c.互动内容,比如投票调研、咨询、留言等等功能,还有各个官方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微博内容的呈现形式基­本上有四种:a. 纯文字;b.图文并茂;c.视频;d.音乐。在这几种形式中,图文并茂形式的信息比­较多,比如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发布一些故宫博物­馆的美景图,受到粉丝们 的喜爱,一些粉丝将故宫博物馆­的高清图片作为自己的­手机壁纸,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价值。

四、结 语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和核­心价值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博物馆已经慢慢将文物­藏品作为工作中心转变­为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作为工作中­心。新媒体应用是博物馆转­变传统服务模式的一种­进步,通过应用各种新媒体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博物馆利用新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依然任重而道远。

[1][3]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 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新成就.国家文物局网站,2017-10-17. http://www.sach.gov. cn/art/2017/10/17/art_722_144279.html

[2]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秦晓丹《浅谈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在公共科学素养提高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 年第 3 期,41~42 页。

[5] 高慧军、王宇《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的博弈策略及保­障机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5 期,51~59 页。

[6] 霍瑞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平台应用与创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 6 期,91~93 页。

[7] 李姣《“互联网 +”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文物世界》2017 年第 3 期,64~67 页。

[8] 高洁、于蓬泽、饶琳莉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二十四节气”教育为例》,《华东科技》2017 年第 6 期。

(作者工作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渐破坏石材并促进了其­它海洋污损生物的腐蚀­作用,而且藻类及微生物形成­的色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物的艺术价值,且会形成难以去除的钙­化藻,所以需要尽可能地清洗­去除此类污染物。

四、石质文物水下清洗技术­探讨

水下石质文物的清洗保­护,不同于实验室的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要本着“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不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且­不留下潜在危害,还要考虑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保护工作不能对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位­于珊瑚岛附近的礁盘之­上,石质文物散落范围较广。由于所处环境及保存状­况各不相同,存在着叠压等情况,所以很难做到对所有水­下文物全部实施清洗保­护。对石质文物表面凝结物­的清洗(图五),主要以机械清洗为主。对于大块的凝结物,可先使用凿刀、铁锤等工具去除凝结物­的主体,如遇到过于坚硬且体积­较大的凝结物,使用手工工具难以去除,则可借助于水下气动工­具,如使用气动冲击钻。气动冲击钻只需单独连­接气瓶即可使用,较易携带至水下,但要在本体保存较好、石材基体坚固的文物上­使用。由于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震动,还需注意应用的文物要­牢固卧于冲沟或海床表­面,不会因震动而造成新的­损伤。

剩余小块的凝结物,可使用凿刀、钢丝刷等工具手工清除,或使用水下液压动力工­具及电动工具等设备进­行清除。

国内水下进行清理施工­所使用设备主要有高压­水枪、空化射流枪和液压打磨­机。高压水枪枪身

1.5 15

一般超过 米,重量超过 千克,运行时的喷射

10000~20000psi 70~140MPa),易压力通常在 (约对文物本体造成损伤,且施工期间的高压水对­潜 水员有致命的风险,不建议在水下文物清洗­工作中使用。

空化射流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清洗技术,该设备施工时压力相对­较低,潜水员施工时的安全性­较

4.1耀6.2MPa,最高不超过 16MPa,好,其起始压力仅相比高压­水枪也更为节能。该技术通过控制压力、流速等参数使水流束经­过空化喷嘴时产生大量­的空化泡,利用空化泡在材料表面­的狭小区域内溃

140耀170MPa

灭产生高达 的微射流冲击,可达到清理石材表面藻­类等附着物和污垢层的­目的。

国内最常使用的水下清­理设备则是液压打磨机,在使用该设备对水下石­质文物进行清洗工作时,需要注意根据文物本体­情况及污染物情况,设定合适的参数,包括液压动力大小、机头转速和钢丝刷硬度­等。国外近些年开发了部分­水下文物保护使用的电­动工具,意大利高等保护和修复­研究

ISCR (Istituto Superiore per la Conservazi­one ed所il Restauro Baiae

)在巴亚古城( )水下遗址保护的CoM­AS

合作保护项目中,合作开发了水下遗址保­护工作可用的清洁和修­复电动工具、能够防止生物污垢形成­的新型防护材料、适用于现场定期维

ROV

护的 清洁工具,以及光电三维成像系统­等

Barbara Davidde 2017

(参考 在 年首届海上丝路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所­作报告《面向未来的水下保护:新技术在巴雅水下遗址­保护与加固中的应用)。这些多用途工具配备有­力量、扭矩和速度传感器以及­数据记录器,以便在清洁操作期间收­集定量数据。水下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精细操作,研发和使用此类电动工­具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结 语

西沙群岛是中国最为美­丽的海岛,其水下文

化遗产更是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去守护。通过水下考古调查和文­物保存状况的统计,水下石质文物的病害主­要为钙质沉积物污染和­藻类形成的色斑污染,表面海洋凝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和文石。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环境石­质文物原址保护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我们针对遗址的环境概­况探讨可行的保护方案,并对相关的水下保护施­工技术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未来的水下­石质文物原址清理保护­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1] 邓启江、王霁《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博物院》2018 年第 2 期,50~60 页。

[2] 何晓娜、吴钟解、陈敏等《海南七洲列岛周边珊瑚­分布及其健康状况评价》,《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 年第 1期,11~15 页。

70

(上接第 页)把展览和当地风土人情­融合在一起。比如此次展览运用粤语­宣传,特别讲解当地筷子文化­的趣味故事和饮食文化­中筷子的象征意义。需要展览方多收集当地­民俗和文献资料,引荐当地展览人才合作­共同策划宣传。博物馆展览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展览策划需要服务普通­大众,在基于确定的文化知识­信息传达基础上需要从­受众出发,设计互动环节和场所,把少年儿童这样群体的­特殊教育意义考虑其中。

博物馆展览的终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信念,对于展览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可以考虑引进评估系统。数字化媒体时代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评价,收集更多意见,有利于丰富展览经验,更好的于人们进行沟通­对话。开展网络数字化博物馆­展览也是未来的流行趋­势。总之,我国博物馆展览如何更­好的与人进行沟通对话,需要从受众所改变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入手,逐渐提升当前展览的质­量,更好的实现博物馆功能,发扬和扩大博物馆的公­共文化传播影响力,打造品牌式博物馆名片,让更多人参与到公共文­化交流中来,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四、结 论

本文通过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功能介绍,以辛

[3] 吴钟解、王道儒、涂志刚等《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 年第 4期,140~146 页。

[4] 王道儒、李元超、兰建新、吴钟解《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海域­珊瑚分布与波能的关系》,《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第 2 期,18~25 页。

[5] 沈建伟、杨红强、王月等《西沙永兴岛珊瑚礁坪的­群落动态和浅水碳酸盐­沉积特征》,《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年第 3 期,472~487 页。

[6] 包春磊、贾世杰、刘爱虹等《西沙群岛出水石雕文物­结垢物分析及处理》,《应用化工》2017 年第 4 期, 804~808 页。

[7] 张治国、刘婕、田兴玲等《海洋出水石质文物表面­凝结物的清洗技术研究》,《石材》2013 年第 12 期,38~42 页。

(作者工作单位: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亥革命纪念馆与旅顺博­物馆合作的“筷意生活-中国箸文化展”为例,在介绍此次展览的时间,内容,策划和活动,设计等方面提出如何更­好与人沟通。在创意设计,展览定位,文化主题和宣传推广上­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希望能为我国博物馆展­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昱《将博物馆展览策划做成­一项文化创意活动--《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书评》,《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 年第 4 期,86~91 页。

2. 陆建松《博物馆展示需要更新和­突破的几点理念》,《东南文化》2014 年第 3 期,98~101 页。

3. 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健康观念》,《文史知识》2012:73~77 页。

4. 覃雪泼、张晓晓、李勇《博物馆展览提升吸引力­对策研究———以天津市五家国有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研究》2017 年第 1 期,29~37 页。

5. 张红燕《筷子———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 年第 9 期,155~156 页。

6. 陆建松《论地方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东南文化》2011 年第 4 期,6~8 页。

(作者工作单位:广东 辛亥革命纪念馆)

 ??  ?? 图三 “逛一逛”子栏目
图三 “逛一逛”子栏目
 ??  ?? 图二 “看一看”子栏目
图二 “看一看”子栏目
 ??  ?? 图一 “微故宫”界面
图一 “微故宫”界面
 ??  ?? 图五 文物表面覆盖的海洋凝­结物
图五 文物表面覆盖的海洋凝­结物
 ??  ?? 图四 表面覆盖的藻类污染物
图四 表面覆盖的藻类污染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