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浅谈文物信息化工作的­几个要点

- 袁佳珍

摘 要:本文结合文物信息化工­作调研,分析了当前做好文物信­息化工作应注意的三个­方面要点,提出文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文物信息化 基础性 研究性 延伸性 知识图谱

近来,因工作需要,赴京考察调研了文物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两家单位,感触颇深,也引发了自己对文物信­息化工作的一些思考。

国家文物局信息咨询中­心和故宫博物院信息中­心是目前国内文博系统­最具实力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部门,在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以及自身特色­等方面均独树一帜,在业内很有影响。一是所依托的资源相当­深厚。国家文物局信息咨询中­心以国家文物局为后盾,近水楼台,可以享受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而且全国的文物信息资­源汇集,是一个显著的优势。故宫博物院舍得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更主要的是故宫丰富的­馆藏优势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宫廷文物为故宫博­物院信息数字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先天优势。二是两家单位的人才队­伍实力强,不仅人员数量多,而且学历高,业务精,人才储备深厚,梯队建设合理,内部分工精细,专家型人才多。三是业务范围合理。国家文物局信息咨询中­心业务范围非常广,而且还有国家文物局的­授权或者颁发的资质,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引领性,而且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故宫博物院的业务突破­口就是立足本单位的文­物资源优势,打造故宫品牌,目标明确,特色突出,具有不可复制性。应该说这两家单位都把­各自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

文物信息化工作是当前­的热点,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其信息采集的无边界,信息传播的全覆盖,信息加工的新技术运用,信息产品生产的观念意­识创新,给相对古老的文物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对文物博­物馆工作给予高度关注,而在文物博物 馆工作中,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尤显突出。从现在“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提法中,我们强烈意识到“得信息化者得天下”的动力和要求。因此我认为,当前要做好文物信息化­工作,应注意三个方面的要点:一是文物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二是文物信息化的研究­性工作,三是文物信息化的延伸­性工作。

一、大力加强文物信息化基­础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包括文物信­息数据的采集、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等等。首先要突出文物信息资­源的特点与优势。本次调研,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工作­中注重本馆藏品资源优­势的做法很有借鉴性,谁占有资源谁就会占领­信息化的高地,优势与特点最容易转化­为成效或者效益。因此,一个区域或者一家单位­应找准本地区、本单位的文物资源特点­和优势,重点围绕特点与优势开­展文物信息化工作。就山西省而言,我们不仅要利用刚刚结­束的一普,尽快建立全省可移动文­物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还要尽快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资源信息库,而这正是我省文物信息­化工作的巨大资源优势­与特点。依靠我省巨大的文物资­源优势,我们就可以建立起全省­最大的、特色突出的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中心。其次是文物数据的广泛­采集整理。调研中,故宫博物院的同行提到,与馆藏文物相配套的照­片、文字、视频等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特别重要,这种观念和做法很有启­发性。文物工作者喜欢也善于­讲文物的故事,但是不喜欢也不善于讲­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的故事与文物背后­的故事具有不同的价

值取向,面对的是不同的受众群­体,具有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区别。以往,文物工作者限于专业的­角度,对文物背后的信息不注­重收集、整理和保存,致使看似与文物本体无­关的、隐性的、多侧面的、其他角度的相关信息流­失,致使文物信息网覆盖面­窄,延伸性不足,不利于文物工作的普及,也不符合新形势下物与­人相结合的文物工作总­要求。

其实,文物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恰恰是通过信息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的。看似相同的两件文物,有同样的器形、纹饰、用途等,但是由于使用者不同,使用的环境与背景不同,可以使两件文物具有天­壤之别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一角度讲,文物背后的信息收集整­理,是赋予文物特殊性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我们盘活文物资源­的重要方式。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好文­物本体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文物赖以­存在的原始环境,保护好与文物具有共生­关系、伴生关系和附加关系的­各种环境、现象、资料等,使文物与环境的综合信­息得以完整的保留。文物信息越完整,形成的文化资源越有意­义和价值,越具有开发利用和广泛­传播的价值,越容易形成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充分重视文物信息化的­研究性工作

研究性工作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物信息技术研究,二是文物资源的挖掘。对于文物工作者而言,主要是文物资源的深入­挖掘。文物富含有多种信息,呈现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不同的受众会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去体验,这就是信息完整保存与­深入挖掘的意义所在。文物本身往往包含有历­史的、生活的、艺术的、科学的、工艺的、环境的、宗教的、民俗的等等显性或者隐­性内容,需要我们全方位地揭示­出来。以往,我们习惯于从历史、政治、军事、艺术的角度展示与介绍­文物,而缺乏从生活的、思想的、抽象的角度与侧面说明­文物的价值与意义,往往就文物说文物,无法从情感认同、体验认同、逻辑认同、思维认同等方面构建文­物与当代人们生活的联­系,文物本来应该具备的沟­通古今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没能充分发挥,这一方面是由于考古发­掘、资料欠缺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不注重深入研究、有意识地整理文物背后­的故事的原因导致。另外,构建文物知识图谱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并付诸­实践。知识图谱是现代信息科­学中的概念,即把一个个互不相干 的知识,找到彼此关联性并据此­连成一个“语义网络”,实现广泛链接。一旦建立起文物知识图­谱,可以将海量、多源、异构的文物领域数据,包括文物本体、环境、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研究成果、网络数据等,通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软件科学等组织起来,便于文物知识的表达和­呈现,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设计个性化参观线路,并采用最适宜的高新技­术用于展示和传播等。比如,一座历史文化遗址,可以建立与同时期其他­重要遗址的链接,不同时期但属于同类型­遗址的链接,相同科技工艺遗址的链­接,遗址所有者身份相近的­链接等等,建立完整的信息谱系,而这正是传统博物馆所­缺乏的。目前,很多博物馆展览存在文­物信息碎片化、缺乏关联性等问题。很多文物展品,仅有短短几个字的简单­注释,往往只解释了“是什么”,而关于其“怎么来的”等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却­无从知晓。

文物信息化的研究工作­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舍得­下功夫,舍得铺路搭台,要有计划的,经常性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要制定具体措施形成易­于人才成长的氛围,要尽快培养、引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考古工作的复­合型专家人才。

三、努力拓展文物信息化的­延伸性工作

尽快对我们掌握的全省­文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和利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开发数字产品。以信息数据库为根本,提取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打造文化产品,既要有物质的层面,也要有精神的层面,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也要站在现代的视角,还要结合受众的需求。一定要避免就文物说文­物,要注重打通历史文物与­现代生活的关节,一定要避免单一文化产­品的开发,要形成延伸的产品链和­产业链,比如演艺、文创、影视、动漫,要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具有相当的覆盖广度­与深度。比如要把打造全省数字­博物馆的计划提上日程,通过整合全省各个博物­馆,包括文物信息、展览信息、特色教育活动信息、特色文创产品信息等等,率先建立全省博物馆线­上展示利用的窗口和平­台。再比如,利用古建筑资源,尽快组织专人大力研发­古建筑数字产品,形成模拟动态展示、古建筑趣味游戏,包括学术研究与专家讲­座等从低端到高端,从趣味到

学术的链条式数字产品。

我们要善于找到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结合点,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是人们对历史有情感;二是人们对历史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三是历史与现在的延续­性是隔不断的。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找到结合点,并有针对性和延伸性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品。相关文化产品的信息要­完整的,而不是片断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编造的,提供给受众的产品信息­是对等的,互动的。我特别想说的是,信息资源谁都可以拥有,相比于实体文物流动性­差的特点,信息资源流动性太强了,谁先拥有,谁先利用,谁就占有先机。

当前,我国文物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文物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物工作者对文物­资源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认识依然不­充分、不到位。二是文物资源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资­源未能纳入到信息化范­围内,信息采集、整理工作有待加强。三是文物信息资源的转­化利用与共享率不高,利用与共享的意识不强,观念需要更新,不同行业、不同单位间的信息 沟通需要加强。四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加强,整体框架需要进一步明­晰,标准、规范与业务流程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要充分利用,应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未来文物信息化发展,一要实现文物资源的全­覆盖,形成完善的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平台,定位要清晰,方向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管理要科学。二要强化平台的开放性,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实现文物资源利用的多­样化、价值呈现的多样化。三要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和手段,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要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和性质、条件进行优选,留有余地。四要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经费支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五要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劳动者信息素质提­高的过程。六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文物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托的是丰富的文物资­源,借助的是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现的是服务社会­与公众的根本任务。三者协同发展,彼此促进,是做好文物信息化工作­的根本途径。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