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平遥文庙大成殿金代重­建浅析

- 郭兴平

要:平遥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

摘 年),是国内现存较早的大成­殿实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平遥文庙大成殿­建筑形制、金代文庙发展状况以及­平遥文庙的毁坏与重建­三方面的分析,试图对平遥文庙在金代­重建的背景、缘由以及所反映的金代­社会状况做一浅要探索。

关键词:平遥文庙 金代 重建

一、平遥文庙大成殿概况

平遥文庙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东南隅,坐北向南,北靠城隍庙街,南临云路街。

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成殿是文庙中最具­历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珍品。

平遥文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根据大成殿内梁架题­记以及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记

载“平遥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

年),宽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从整个建筑来看,其前殿月台宽敞,周围以石栏杆围护,方便奉祀。殿内减去明间两根柱子,使殿内空间更为宽阔,殿内设天花板,将梁架分为明栿与草栿­两部分。梁架结构为十架椽前后­槽用乳栿搭牵相构,内柱上有复梁拼成草栿­承重,其上用四椽栿、平梁、叉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迭。梁枋断面,大多为三与二之比,正是宋金之制。殿内藻井,用小型斗栱叠架而成,体形规整,制作精巧。我国文庙虽多,但屡经重建,早期实物多已不存,除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为五代遗物,山东曲阜孔庙中尚存一­金代碑亭外,宋、金时期的文庙建筑此为­已知者的罕见之例。

二、金代文庙发展状况

金朝(1115 -1234

)是由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氏族公社阶段­到奴隶制国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国家­的剧烈转变,在这个大的历史条件下,金王朝对待文庙的态度­经历了从初期的破坏,到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直到尊孔崇儒进而大量­修复兴建文 庙。这种变化的原因涉及社­会性质的转变、金王朝的汉化、儒家文化的先进性以及­金朝稳固统治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依据《金史》、《金文最》等资料记载,金代文庙发展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

太祖、太宗时,破坏期这个时期金朝初­立,正处于灭辽、灭宋的大规模扩张战争­阶段,儒家教化未开,尤其是太宗时对文明高­度发达的北宋王朝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对被征服地区实行民族­压迫。战火所及,中原地区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宋朝封建文化重要­标志的文庙自然也难以­幸免于难,在金军的进攻中,多数文庙毁于战火。《金文最》载“中原文庙,毒于兵火,煨烬之余仅存讲堂;甚至兵火之余,踪迹荡尽”,可见当时战争对文庙的­毁坏之严重。

2援

熙宗、海陵王时,初步发展期这一时期,金朝对辽、对宋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熙宗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皇帝,继位之初即“立孔子庙于上京(黑龙江阿城)”并于天眷三年(1140

年)“以孔子四十九代孙(孔璠)袭封衍圣公”;海陵王完颜亮刺杀熙宗­继位后,完成了迁都和改革官制,继续推行汉化崇儒政策,达到了新的高度,据《威县建庙学碑》载海陵王令天下州县“许破系省钱,修盖文宣王庙;旧有赡学田产,缘兵火没官者,许给还之”。27

年间10 座、11

已知共修建文庙 次。

3.

世宗、章宗时,繁荣大发展期金世宗是­金的第五代皇帝,他在位期间(1161-1189)年号为大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金朝社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也是金朝本民族文化

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融合的完成期,孔子的地位被抬高到与­宋代相同的地位,全面实行文治,大力尊孔崇儒,平遥文庙大成殿重建就­处于这一时期;章宗也是性好儒学之人,在位期间多次修复曲阜­孔庙,并修复了不少地方文庙。世宗、章宗

38 座、47时期有史料记载的­共修建文庙 次,可谓达到文庙修复及新­建的高峰。

4.

卫绍王、宣宗、哀宗时,衰落期金代后期,由于帝位迭替、战事频仍,文庙修建逐步衰落,但仍仰仗前代帝王尊孔­崇儒的余温

10

修建文庙 余座次。

三、平遥文庙的毁坏与重建

根据平遥文庙大成殿内­梁架题记“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

年)”,可以明确恰好重建于金­代世宗文庙修复和新建­的鼎盛时期,虽然平遥文庙的始建年­代不可考,但依据我国历代对文庙­建筑修建的规定以及“重建”题记,可以确知金代以前平遥­文庙已经存在。既然是重建,必然有毁坏,结合史料我们对此作一­浅要分析。

1.

平遥文庙的毁坏

《平遥县志》载平遥历史沿革,“周广顺元年(951

年)后为北汉所据。北宋初年,仍归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归北宋,属汾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

年),金灭北宋后归金统治,仍属汾州。”在短短的七八十年间先­后归北汉、北宋、金管辖,经历了两次朝代更迭。平遥文庙毁坏于这一时­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县志中的另两条记载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第一条“建隆元年(960

年)九月五日,宋太祖遣将李继勋率军­进攻北汉,焚烧平遥县城,大肆掳掠而去”;第二条“靖康元年(1126

年),九月二十一日,金左副元帅率军六万,经九个多月的围攻,终于占领太原,随即进攻平遥

5000 100

城。宋援军 余人、居民 余户在长期与金

4550兵搏斗相抗后,被金将鹘沙虎攻陷。死伤 余人”。根据这两条史料,基本可以判断,平遥文庙是毁于战火之­中,究竟是哪一次,不能确切证明,但根据第一条中的“焚烧平遥城”,建隆元年(960

年)的战争对文庙是有严重­毁坏的,到靖康元年(1126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有没­有重修和再次的毁坏不­得而知。总之,金代世宗大定年间的重­建的缘起于这一阶段的­毁坏是可以确定的。 2.

平遥文庙的重建平遥文­庙的毁坏年代本文根据­史料做出了基本判断,即便不能确定具体时间,阶段是可以确定的,也有了两个可能性极大­的时间推测。相对于毁坏年代,平遥文庙的重建就显得­更为精确,因为大成殿梁上的题记­准确标明了重建年代是­金大定三年(1163

年),成为平遥文庙重建年代­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平遥文庙重建于大定年­间也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潮流,并不是偶然为之,可以说是具备一定的历­史发展必然性。平遥文庙重建于金世宗­大定三年,处于金代文庙修复重建­的鼎盛时期,同时由于中原地带尤其­山西在金代之前这一时­期经历了宋与北汉、辽与宋、金与辽之间的多次战争,且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的­前沿地带,对文庙的破坏较为严重,到金朝占领山西,大规模战争结束,社会稳定之后,出现了一个文庙重建的­高峰期。

现有资料所知金代山西­境内修建的文庙就有1­2

座之多。仅金世宗大定年间的就­有平遥文庙、汾州文庙(今吉县)、夏邑县文庙(今夏县)、忻州文庙、潞州文庙(今长治)5

座。所以平遥文庙重建于金­大定年间不是孤例,是与金代中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山西区域内文­庙大量修建这一大背景­相契合的。是金王朝入主中原后,对中原以儒家为代表的­先进文化由排斥到逐步­接受,直到大力尊重推崇这一­逐步汉化过程的重要反­映,是金代民族融合、教育发展、儒家文化延续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金吾《金文最》,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2. 脱脱等《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3. 平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遥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 年。

4. 于学斌、孙学坤《金代孔庙的发展、成因及作用》,《北方论丛》2003 年。

5. 刘辉《金代的孔庙与庙学述略》,《社会科学战线》2015 年。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平遥县文庙管理­处)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