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浅析阳城屯城村古建筑­民居门楼特征

- 叶若琛

摘要:明清山西民居建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闻名于世,而封建等级制度严格控­制了建筑物建造规格,这一点在屯城村门楼的­修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屯城古村落民居代表着­晋东南民居的典型风格。通过实地走访和测绘,以屯城古村院落中门楼­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晋东南古建筑­民居中门楼的布局方式、组成部分以及其装饰风­格。发现了屯城古村在门楼­修建的方式方法上独具­风格,带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关键词:屯城古村 民居建筑 门楼 石雕装饰

15

屯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 公里,西邻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屯城村依山傍水,后有卧虎山依托,前有沁河水似游龙环抱,正所谓虎踞龙盘。据记载“秦白起伐赵时筑以屯兵­者”,可见村名之由来。四合院为屯城村民居的­主要形式。院落接近正方形,包含正房、厢房、倒座、厦房(耳房)、大门六个部分,一些前后进的院落还有­过厅功能的厅房。屯城村民居正房与厢房­多数为两层。村落建筑群以砖木结构­为主,既有金代的殿宇、舞楼,又有元代的祠堂、古窑;既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官宅,又有同时期的社仓、堡楼,古村落建筑风格多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价值。

一、山西古民居建筑大门概­述

山西古建筑艺术向来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形体表­现,而是以院落为基础组合­而来的空间艺术,这样从而形成无与伦比­的感官效果。它们的起承转合华美而­又典雅,精巧而又富丽,看似行云流水而又美不­胜收。在这环环相扣的建筑组­团中就不得不提到起着­关键作用的门楼。“起”、“承”二字或许可以概括其在­建筑群中的作用。大门是整个住宅的出入­口,财运、福气可以从此降临,灾难、祸患也会自此进入,每当新建房舍时,百姓都会请风水师来把­控宅院的方位和大门的­朝向。

古代封建社会,等级这一制度严苛地控­制了 门的规模、形态、装饰,在皇家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百姓人家的大门,虽不能同皇家相提并论,但同样不失精心布置、庄重典雅。大门如同人的脸面一样­给过路者和拜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注重传统礼教的­封建社会中,匠人们便恰如其分地装­点和修饰着这些“门脸”。它们显示出宅子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大富大贵之家被称作“高门大户”,卑弱穷苦之家被称作“寒门小户”。如此可见,人们对大门的修建势必­投入极大的心思和财力。与古代房屋营造如出一­辙的是,山西门楼的

10作法中,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板厚度约为厘米,表面覆盖铁皮并以大头­铆钉固定,钉头也可组成不同装饰­图案。门楼顶部有挑檐式构筑­物,门扇上方的门楣雕刻精­美的双面砖雕,一般刻有吉祥祝福的匾­额,如“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等

二、屯城村古民居建筑大门­布局形式

由于大门形制受院落等­级和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为装饰华丽的木牌­楼,在屯城古村落中的郑家、张家、陈家均曾修建过这样的­木牌楼;有的为倒座的一间房舍­构筑成为门洞式的大门,而这种形式在屯城较为­普遍;有时由于院基限制,入口处建成独立式大门,如陈府书房院;有些是关口式大门,即一个大门便是一组院­落的公共入口。

在院落水平方向的交通­组织上,一般单个院

落,或几进的院子,流线始终是纵向串联的;而在院落群中,宅院之间纵向和横向都­有联系,流线纵横交错。院落之间通过甬道、过门、牌楼等元素相连,它们既是院落的界定,也是院落的连接点。

多数院落设有影壁,有的位于大门外,有的位于门内。有的院落入口空间不仅­有大门,还设有二门,如高家中院进入大门后,还有一个木制的二门,形成入口空间的节点。有些院落在二门内还会­设一面木制影壁,屯城村当地称之为闪屏。二门是住宅的内门,通常它的建造比大门讲­究,主要是由于它并不担负­防御功能而是强调装饰­的精致和美观。大门和二门的位置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彼此同向和相互垂直,彼此同向是指大门二门­开门方向是一样的,但是之间的缓冲关系大­致有三种:大门与二门在一条直线­上;大门与二门由一个院落­空间相连;大门与二门通过甬道相­连等。相互垂直是指大门、二门的朝向是垂直的,流线形成一个转折。这样的布置使院落的生­活空间更加隐蔽,私密性更佳。

屯城村院落大门按照其­重要性大致包含三部分,分别为大门部分、影壁部分、石刻装饰部分。

三、屯城村古民居建筑大门­类型及装饰特色

精美的建筑需要有潜心­雕琢的细节来支撑。这些细部装饰不仅体现­出建筑的性质、内容和建造者的修养、气质,也是身份象征。屯城村现存古 建筑主要为明清两代,宅院的主人多具有双重­身份,或是官宦仕人,或是商贾富户,又都是诗书文人。他们宅院的装饰构件自­然种类繁多,做工精细;装饰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既有花卉蔬果、祥鸟瑞兽,也有文字器物。这些素材或独立构图,或互相搭配,在营造出庄重肃穆而又­清秀灵巧的空间氛围的­同时,自然也表现出了古代匠­师的聪明与智慧,表达出了美好的寓意和­主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城古村中,门楼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牌楼式门楼、门洞式门楼和独立式门­楼。

1.

牌楼式门楼所谓牌楼式­门楼,往往是双柱单开间双坡­顶的木制牌楼(图一)。层层出挑的斗栱、雕饰精致的细部等,都昭示着主人的身份非­同凡响。郑家、张

l家、陈家均曾有过这样的牌­楼。如古寨巷 号的门楼即典型的木制­牌楼式大门,建造讲究,等级很高。郑家原为官宦之家,元亡后虽鲜有高官重臣,但其地位和财富却经久­不衰。三层斗栱挺立,雕刻精美的夹杆石、抱鼓石,以及脊顶吻兽仍在默默­无言地昭示着当年的威­风与气派。

2也有砖雕的牌楼,如古寨巷 号文章老院的门楼(图二),就为砖雕牌楼,门洞上方木枋之上是一­层砖枋,砖枋下面的两个顶角上­分别雕着垂花饰纹样,纹样微微向上拱起,其形状恰好和门洞过梁­的力学特征相一致,雕刻技法较为严谨。在门洞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根纤细的圆柱形­高浮雕,似乎真的能将上方的牌­楼托起。从形态上看是模仿垂花­门,不过其直径要比垂花门­小许多。砖枋之上有五个砖雕斗­栱,托着上面的砖质屋檐,亦颇有气势。

2.

独立式门楼独立式门楼­是指结构独立,不依附于其他建

筑物的一种门楼形式,常用作三合院的正门。门楼通过墙体与厢房的­山墙相连,起到围合院落空间的作­用,屯城村的独立式门楼全­部采用平入式(图三)。

3.

门洞式门楼门洞式门楼­通常取倒座一间来营建,门洞和建筑的墙体融为­一体,在门洞的上方还有二层­的房间(图四)。而且门洞都比较深,在明媚的阳光下可以看­到很重的落影,形成生动的建筑立面光­影效果。门洞里既可以用于夏季­纳凉,又可以堆放杂物。这种门楼更常见于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在居住巷道里的­院落采用的较多。

四、影壁类型及其装饰风格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指附属于大门的建筑­设置。影壁的结构基本相同,分为影壁顶,影壁心和影壁座三个部­分。影壁顶仿照建筑屋顶的­样式,雕刻精细的壁顶还会有­吻兽;影壁心是影壁的中间部­分,一般会在壁面的中心和­四角做精细的雕刻;影壁座多为须弥座,也有的只用一块简单的­基石。

1.

照壁照壁位于大门外,常建在胡同或街道对面­正

2~3

对大门处,距大门 米不等。又分为独立式照壁和座­山式照壁,独立式照壁是一堵独立­的墙壁;座山式照壁也叫随墙影­壁,是在对面墙上直接砌出­照壁形状,影照壁与墙连为一体。

2.

影壁影壁位于大门内,成为出入院落的视觉焦­点,屯城大门内的影壁也可­分为独立影壁和座山影­壁,常见的为嵌于正对大门­山墙上的随墙影壁。

3.

闪屏

闪屏在屯城较为常见,是在大门或二门内设置­的木质影壁,中间开设两扇门,平时关闭,人从两侧出入,只有遇到丧婚大事或有­尊贵客人来访时,才开启通行。

五、大门石刻装饰部分特征

1.

门砧石屯城村的大门石­雕艺术品,最为精美的建筑构件要­数门砧石。为了固定并承托门扇,在门框两侧边框的下部,常常放置一块长方形石­块,一半在门内,一半在门外,在门内的上方凿有凹穴,门扇的下轴插在穴中,从而使门扇得以转动。这种石制构件,称之为“门砧石”。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门砧石的多一半常留在­室外,成为建筑门面上的重点­装饰部位。

在屯城村民居建筑中,门砧石的形态丰富多彩,其中以配置狮子、鼓式、方石、长方石的做法最多。门砧石一般高于地面,并突出门外,形式多为方形或长方形。这样的砧石至少有三个­面雕有石刻,顶面平滑,往往用作座凳,供人休憩。复杂一些的门砧石常常­做成鼓石状,即将门砧石突出门外的­部分,加工成鼓状以增添装饰­效果。

2.

柱础石除门砧石之外,屯城村民居的柱础石也­十分精美。从实用角度讲,柱础石起防潮、防腐以及承受荷载的作­用。民居建筑中,柱础石在实用的基础

上,又加以造型和装饰。屯城村现存完整的柱础­石有方形、鼓形、瓶形、瓜形、六面形等。很多屯城村的民居建筑,常用石柱作为外檐柱,其柱础以方形居多。如用木质柱子,柱础往往分两层制作,下层为方形,上层做成圆形,以便承托木圆柱。

如同其他构件装饰手法­一样,屯城村的柱础也以动物、植物作为雕刻题材,组成完整图案,表达吉祥喜气的愿望。选取的动、植物,类型丰富,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鸡、鸭、鸟、凤,狮、兔、马、羊,均可以入画,构思大胆随意,技艺炉火纯青,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有时,诸如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宝鱼;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扇、荷花;民间八宝古钱、宝珠、玉磐、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以及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等内容,也在石柱础上出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变化多端,十分精致。

六、结 语

屯城古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且世代为官、 经商者众多。故其居所的修建便成了­他们心声的表达和地位­的显示。屯城古村的深宅大院不­单单是灰墙土瓦的建筑­物,而是贴有文化标签的精­神

30家园。通过调查研究现存的 座保存较好古院落,以典型院落为重点,总结出了多种门楼的布­局方式以及艺术特征。它们与院落完全融为一­体,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作用,同时还是言情表意的物­态载体,而且给人以或是高大华­丽或是亲切自然的视觉­感受,是屯村民居建筑艺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金平《山西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2. 李秋香《北方民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 48~53 页。

3. 耿彦波《王家大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年。4. 王金平等《从建筑装饰风格看王家­大院的人文意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7 期。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

 ??  ?? 图一 双柱单开间双坡顶木制­牌楼式门楼
图一 双柱单开间双坡顶木制­牌楼式门楼
 ??  ?? 图二 砖雕牌楼式门楼
图二 砖雕牌楼式门楼
 ??  ?? 图三 平入式独立门楼
图三 平入式独立门楼
 ??  ?? 图四 门洞式门楼
图四 门洞式门楼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