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沁水县现存舜帝庙宇调­查研究

- 马艳芳

摘 要:沁水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沁河中游。舜帝,又称虞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以历山舜王坪、舜帝庙为基点,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形成­了以舜帝庙为依托的舜­帝文化崇拜现象。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及舜帝庙现存­碑刻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整­理,主要对沁水现存重要舜­帝庙宇的建筑历史、布局形制等进行粗浅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沁水县 舜帝庙 研究

舜帝集孝、德为一身,深受统治者的推崇和老­百姓的爱戴,广建庙宇,春秋祭祀就是这种推崇­和爱戴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舜耕历山”传说地的沁水县留存了­大量的舜帝庙,它们成为了沁水文化的­独特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布情况及分析

舜帝庙在沁水又被称作­虞帝庙、舜王庙。下表为“三普”调查所见沁水县现存舜­帝庙具体分布情况。

22调查显示,沁水现存舜帝庙共计 处(碑刻42

通,以重修碑居多),集中分布于中村、土沃、龙

1985港三个乡镇,其他乡镇无存。这个数据与 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对比,变化不大。

从历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属于“舜都蒲坂”的京畿之地。蒲坂即现在的永济。秦置河东郡辖二十四县,蒲坂、端氏同属。端氏,沁水的古称,

25早期的端氏县治所­位于现在沁水县城东 公里郑庄镇西城村。中村、土沃、龙港这三个乡镇距离历­山较近,可以说是围绕历山的舜­文化集中区。在这个范围内庙宇分布­密度较大,这与受传说影响,当地民众信仰较强且稳­定不无关系。对于古代民众来讲,建庙供神的目的与自己­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庙供神是民众对信仰­的一种寄托,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祖居于此,得以出作入息,耕田凿井,火化粒食,而享平成之乐者,皆虞帝之赐也。大都小邑皆立庙以祀之”。离这个区域越远,信仰趋弱,庙宇则相对减少。

二、创建原因及情况

据存于土沃乡下格碑村­南圣王行宫庙《修建圣王行宮之碑》记载,析城山与历山之间一处­山峰的绝顶之上,曾有一座虞舜、成汤二圣行宫。碑文

1250

记载,元朝庚戌年( 年)有大旱,本地村民刘源、徐玉,率邻近堡社耆老人等前­去求雨并应。于是于元中统二年(1261

年)直接在本村崔府君庙的­遗址上也修建了一座二­圣行宫,旱年祈雨,岁时致祭。有学者曾据此碑文推断­出舜帝的重要功能是祈­雨。笔者更同意冯俊杰《新发现的一通含舞庭文­字的元人碑刻》中的观点,民众求雨其实是朝着汤 帝去的。七年大旱,汤帝自焚祷雨,他的“救旱之德”感动了上天、征服了民心,被民众及统治者赋予了­祈雨的专职。阳城析城山传为祷雨之­处,官民建庙祭之,一是为了纪念汤帝,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求雨。而建舜帝庙的初衷应该­是基于传说,为纪念舜帝之德孝。对于舜帝的祭祀,遵循了古代祭祀的原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并没有因为传说而赋予­他专门的神职。

根据资料可查,沁水目前可知创建年代­最早的舜帝祭祀庙宇应­该就是析城山与历山之­间山峰绝顶之上那座二­圣行宫,创建年代最迟为金代,不

22

知毁于何时。在现存 处舜帝庙中,可判定年代最早的是中­村镇上阁村舜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原为一进院落,现仅存正殿,金代风格,为晋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据碑文记载,沁水现存舜帝庙,有确切创建年10 2 2

代的 处,其中元代创建的 处、明代 处、清代

6

处。经过维修、重建,除上阁舜帝庙为金代风­格外,余皆为清代风格。

清代中晚期为沁水修葺­舜帝庙的鼎盛时期,民众修庙热情非常高。如郑家圪塔舜帝庙《创修虞帝庙碑记》碑文记载,即使此地地处偏僻,缺吃少穿,建庙之费,力不能支,村民仍能克服种种困难,家家疏财,集资维修,甚至募化邻村以补不足。选举出的建庙带头人更­是披星戴月,不辞劳瘁,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至嘉庆七年(1802

年),创修庙宇前后历时数十­年,可以看出古代沁水民众­对舜帝的信仰之深及敬­畏之情。

三、建筑布局及形制

作为舜帝传说发源之地,历山舜王坪上的舜王庙­应该最具有代表性。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

年),翼城、沁水、垣曲三县官民曾合力重­修历山舜王庙,沁水境内历山周边十七­个村社及六十余百姓纷­纷捐款。这也是方志中唯一有记­载的舜帝庙,可见其地位之高是别处­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现存的历山舜王庙仅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辟廊,单檐悬山顶,墙体用石片砌筑。已无当年之风采(图二)。

据调查,现存的舜帝庙中,交口舜帝庙属于保存较­好,布局完整的庙宇之一。位于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北,建于高岗之上,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

785 1346地面积为 平方米。创建于元至正六年(年),经过历代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为舞楼(新建)、献殿、正殿,两侧为妆楼、看楼、

1耳殿。庙内存碑记载,庙外原还有影壁 座,现已不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

8出廊,单檐悬山顶。庙内存碑刻 通,碑文记载了历年维修事­宜。正殿中间两石柱上镌刻­有一副楹联:“地近历山怨慕号泣遗迹­千载未泯,势连蒲坂明良喜起休风­万古犹存”。室内存人物故事、花鸟

30

题材壁画 平方米。绘制年代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图三)。根据碑文记载,沁水舜帝庙的整体布局­属于晋城地区比较普遍­的庙院布局形式。中轴线上为山门(舞楼)、正殿,两侧为妆楼、廊房、耳殿。部分庙宇正殿南侧建有­献殿。

四、民俗文化及影响

沁水现存舜帝庙碑文中,明确记载有舜帝庙 会的为土沃村相公庙。相公庙原为舜、汤行宫,是周边村社的公共祈祷­之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庙。每年三月十五、五月初五为庙会之日,演戏祀神,祈祷安康,年年沿袭,代代相传。庙会由周边十余村社联­合举办,且有主办村社的排名顺­序,需遵章进行。

2006

版《沁水县志》上记载,至今保留下来的有下川­村六月初六的舜王庙会­及土沃相公庙五月初五­庙会。据调查,为了更好地传承舜帝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有村镇开始恢复传­统庙会。

古有舜耕历山,历山之说,众说纷纭。但对于古代沁水人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舜帝的德孝深­入人心,能够教化一方、改变风化。正如碑文所说:“独知尊奉舜帝,是犹有重道敦伦意也。其志行之端,风俗之淳可知。”当今社会,我们大力弘扬德孝文化。沁水舜帝庙正是这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1. 田同旭主编《舜帝德风与历山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 9 月第 1 版。

2. 侯晋林、续文琴等主编《沁水百科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 1 版。

4. 冯俊杰《新发现的一通含舞庭文­字的元人碑刻》,《中华戏曲》总第 21 辑,1998 年。5. 晋城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6. 郭永平《搜神记:沁河流域的村庄神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 6 月第 1 版。

(作者工作单位:晋城博物馆)

 ??  ??
 ??  ?? 图一 上阁舜帝庙
图一 上阁舜帝庙
 ??  ?? 图二 下川舜王庙
图二 下川舜王庙
 ??  ?? 图三 交口舜帝庙
图三 交口舜帝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