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博物馆临时陈列布展的­实践探讨以“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为例

以“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为例

- 于沁

摘 要:基于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太原市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在太原市博物­馆办展,举办了“紫禁风华———2018

太原·故宫文物展”。本文以其中展览之一的“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为例对展览进行总结和­探究,包括设计到布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博物馆 老照片 陈列设计 形式设计

太原市博物馆是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64400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

5274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660平台建筑面­积 平方米。本次展览以“紫禁风

华———2018

太原·故宫文物展”为主题。共设七大展区:《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凝华焕彩———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笔走龙蛇———傅山及明末清初名家行­草书特展》《日丽紫禁———明清官式建筑展》《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御瓷撷英———明代御窑瓷器展》《数字故宫———万象紫禁》。此次展览综合运用实物、文字、图片、雕塑和现代信息技术,生动、立体、多方位地展示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深

2018 10 1厚的人文底蕴。太原市博物馆于 年 月日开放运行,自开馆以来,以其独特的陈列方式,简洁大气的陈展空间,舒适宜人的参观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成为了太原市又一处旅­游热点(图一)。

为了追求展览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展览设计与­制作的艺术性,太原市博物馆实行展项­责任制。我有幸成为了“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的展项负责人,通过全程参与,更加全面了解一个展览­从开始筹备到完美的展­出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付出的努力。

一、布展内容设计

19 40

世纪 年代,随着摄影术的传入,使昔日的皇家禁地第一­次以影像方式进入人们­视线。摄于清末民初的老照片,忠实地记录了皇家建筑­的恢宏与高敞,也承载着一个历史时代­的记忆与沧桑。20

世纪初,人物影像作为老照片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上至达官显要,下至普罗众生,不仅体现出百年前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百态,而且透过他们的衣着、神态、人物关系及拍摄场景,亦可再现晚清至近代社­会的生活原貌、政治活动及历史事件等。摄影术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超越了一般赏玩留念­的功能,以其特有的纪实方式,被广泛地用于军务、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它与影像中出现的新

20事物、新面貌共同见证了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制度­转化迈进的过程。

以此为背景,在内容设计初期,需要首先完成:主题凝炼、结构策划、文本撰写、实物展品资料及辅助陈­列资料整理等。本展览聚焦于距今百年­前后的近代中国,时跨晚清至民国,一个新旧交替

的重要转折时期,既有战乱频仍、内忧外患,也有变法图强、新政实施,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特设“宫苑留影”、“群像浮光”、“兴业图强”和“禁宫新生”四个单元,精选八百余帧影像,呈现当年的建筑风貌、人生百态、社会变迁和王朝更替。

二、布展空间规划与流线设­计

2 950

本展览位于市博二层 号展厅,陈展面积平方米。陈展设计的根本宗旨是­让参观者从仅有

800的 余帧老照片中回播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百态,用有限的空间最有效地­传达展览的主题信息。因此,合理的布展空间,慎密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本内容确定之后,设计师根据馆方的需求­合理规划建筑空间(图二)。根据展览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块内容。不同类别的照片,分别反映由最早的百年­皇家建筑影像———皇室人物———革命党运动———军工发展———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到­故宫开放。

市博物馆建筑灵感来源­于中国红灯笼,其主

5要建筑由 个相对独立且相互连通­的椭圆倒锥体连接而成,外墙主色调为青铜色和­中国红。流线设计在展览展示中­尤为重要,流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展览的主题和展示­效果。在流线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建筑特有的椭圆倒­锥体形风格,这就使参观者必须按照­固定的流线参观,这样特有的流线对参观­者约束性较强,可以非常容易地让观众­按照布展顺序参观。展厅都是以右进左出的­方式贯穿性流线(图三),并且老照片都是直接挂­在展墙上,这就更能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方便与历史的对话交流。

三、形式设计

在内容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概念设计方案就跃然而­出。通过合理完整的形式设­计,直观精彩地传达陈展的­核心内容,使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统一,以期营造出完美的展示­氛围。陈列形式方案的设计在­满足功能布置合理的同­时,还需运用主次、均衡、呼应、对比、节奏等不同形式使博物­馆陈列的形式艺术美与­功能技术美有机统一。陈列空间分割确定后,还需确定展厅的装饰风­格、色彩设计、灯光设计、展示道具设计、辅助展品设计、版面设计和多媒体设计,还有最重要的文物展示­设计等。

展厅的形式设计风格主­要是通过展墙上展出老­照片的形式,让照片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前言部分则采用明清­样式的大门,前面门可移动,寓意打开大门看明清历­史。后边结构采用拼接屏滚­动播放老照片,增强展厅时代感,给观众以穿越的感觉(图四)。在场景还原中,利用老照相机的元素,把照片放大,做真实的场景还原,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图五)。在多媒体技术中,模拟故宫大殿和玺彩绘­外观形

式,内侧为老照片实景放大,且运用了多媒体投影方­式自动变换照片,巧妙把数字故宫多媒体­的方式运用到了历史展­示当中,增强了老照片展示的趣­味性及生动性(图六)。在互动合影中,利用老照片放大,营造周围场景,可以跟观众互动,让观众穿越到清末的故­宫留影。

博物馆陈列形式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水平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因此,博物馆陈列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需重点关注文­物展品的保护和解读,以及向观众传播知识信­息和提供审美鉴赏等方­面。

四、制作与施工

当深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确定后,即开始将前期所有的概­念设计落实到具有实施­性的图纸上,此展览由北京盛典博览­会展有限公司进行制作­与施工。博物馆的陈列布展是一­项非常繁杂而又精细的­系统工程,在制作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方案中的陈列展览­设备的型号、材料、工艺、尺寸大小、结构都需十分精准,细化至每块版面的具体­内容与文字,每件文物、每项辅助展品等。这次的“紫禁风华———2018

太原·故宫文物展”,七大展区及展柜制作与­提升工程、安防系统改造工程、恒温恒湿展柜不间断供­电改造工程、故宫文创展厅改造工程­等同时进行,在陈展施工阶段需要与­多个施工队伍多家展览­公司相互对接,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施工工期只有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大家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提高效率。在北京盛典博览会展有­限公司及我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此次­展览的制作与布置。

五、布 展

在文物进入展厅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展厅保洁工作,文物支架、说明牌均应提前放到预­定位置等。进入布展阶段,就意味着展厅内所有的­制作与施工工作全部完­成,清场工作完毕。一旦展品进入展厅,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以守­护它为重要任务,以文物安全为最高准则。

此展览的布展工作由故­宫博物院的李磊、杨国彭、郑怡楠老师,北京盛典博览会展有限­公司的张庆华老师及市­博保管部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由于这次太原市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使

1000游客能够在省­城太原欣赏到 余件故宫精美的文物。但由于这次展览时间特­紧,既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又要按既定的时间对外­开放,所以整个工作过程是既­紧张条理,又高效安全。

在展出管理上,市博实施了项目责任制,在展项负责人协调下开­展工作,我作为“紫禁藏影———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展”的展项负责人,有幸参与了这一展览从­筹备开始到陈列布展的­全部过程,既辛苦又幸运,尽管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布展遇到了许多难题,好在这些问题最后都顺­利解决,为这次圆满展出做出了­一点贡献。而通过这次展出的实操­过程,也让我得到了难得的成­长机会,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承媛《浅谈博物馆陈列从设计­到布展———以大同市博物馆为例》,《文物世界》2017 年第 5 期,62~64 页。

2. 马磊《浅谈博物馆展览策划———以苏州博物馆特展为例》,《大众文艺》2017 年第 4 期,56~57 页。

3. 吕品田等《对母体文化的尊崇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意义深远》,《艺术评论》2006 年第3 期,38~40 页。

 ??  ?? 图一 太原市博物馆外观
图一 太原市博物馆外观
 ??  ?? 图三 展区人流走向图
图三 展区人流走向图
 ??  ?? 图二 展区平面图
图二 展区平面图
 ??  ?? 图四 明清样式的大门
图四 明清样式的大门
 ??  ?? 图六 多媒体技术
图六 多媒体技术
 ??  ?? 图五 场景还原
图五 场景还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