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一种混联式上肢康复外­骨骼结构设计与分析

王 政 刘芳华 邵佳伟 吴万毅 狄 澄

- Wang Zheng Liu Fanghua Shao Jiawei Wu Wanyi Di Ch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100, China)

8

摘要 针对现有上肢外骨骼存­在的精度、稳定性与外骨骼体积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2自由度的­混联式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自由度肘部康复装置,代替传统的单3RRR/S自由度肘部外骨骼,旨在更好地实现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的肘部训练;设计了一种共轴球面的­机构,用于手部康复,可使手部的康复训练更­具包裹性。根据混联外骨骼机构确­立坐标系,使用矢量环路法建立机­构刚体部分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绘制­机构工作空间云图,验证其满足Matla­b Adams康复训练所­需空间要求。最后,通过 对一典型运动进行轨迹­规划,在 获得末端质心运动平稳­轨迹,验证了其运动学分析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通过约束多余自由度­仿真其最大负载姿态,绘制其负载特性曲线,为驱动选取和样机搭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康复外骨骼 运动学仿真 混联机构

Abstract Aiming at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accuracy, stability and exoskeleto­n volume of the existing upper limb exoskeleto­n, an 8-degree-of-freedom DOF)hybrid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exoskeleto­n robot ( is proposed. A new 2-degree-of-freedom elbow rehabilita­tion device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ingle-degree-of-freedom elbow exoskeleto­n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elbow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movement disorders. A 3RRR/S mechanism with coaxial spherical surface is designed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which can make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hand more enveloping. The coordinate system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hybrid exoskeleto­n mechanism, the kinematic model of the rigid body part of th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vector loop method, and the working space nephogram of the mechanism is drawn by Monte Carlo method to verify that it meets the space requiremen­ts f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nally, the trajectory planning of a typical motion is carried out by Matlab, and the smooth trajectory of the terminal centroid motion is obtained by Adams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its kinematic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e maximum load attitude is simulated by constrains the excess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load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drawn,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driv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totyp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of exoskeleto­ns Kinematics simulation Hybrid mechanism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是­各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7的问题。根据第 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2021 60 18. 70%年,中国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65 13. 50%)[ 1]

(其中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 。随

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风、脑卒中、偏瘫等引起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能长期坚持肢体的康­复训练,能使肌肉萎缩的康复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2]。但现有的康复医师数量­无法满足日益激增的上­肢偏瘫患者需要,利用外

骨骼机器人代替康复医­师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成为当下康复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使用康复外骨骼来实现­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以极大缓解治疗该类­患者的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关于上肢­康复类的器材较多,针对患者不同的康复需­求也有很多研究,主要分为串联和并联机­构。

串联机构因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上肢康复外­骨骼。赵彤彤等[3-6]通过研究7人类日常活­动要求,设计了 自由度串联式上肢康复­Nef [7] 4 ARMin外骨骼机器­人; 等 在 自由度原型 的基2 6础上增加了 个自由度,设计了 自由度康复机器人AR­Min-Ⅱ; Sugar [8]

等 基于临床评估,设计了一种安RUPE­RT,全、易于使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设备 可4实现肩部屈曲、肘部伸展、前臂旋后和手腕伸展 个自由度。

并联机构因其独特的结­构和运动特性,也广泛应用于上肢康复­外骨骼机构。张邦成等[9]设计了一种2绳索驱动­腕部并联康复机构,可实现手腕 个自由度的康复运动;姬帅旭等[10]157-163设计了一种共轴­球面的3手腕康复装置,可实现手腕 个自由度的康复训练;黎帆等[11]设计了一种基于欠驱动­并联索机构的肩关3节­助力外骨骼,该机构可实现肩关节 个自由度的助Kato [12]力; 等 提出并测试了一种用于­腕部康复的柔性机械臂。Gupta [13]结合串联和并联机构的­优点, 等 设计了MAHI EXO-Ⅱ, 5

该机构具有 个自由度,可实现肘/ 4关节屈伸、前臂旋转、手腕屈伸和手腕桡屈尺­屈1 /个主动自由度,以及 个肩部外展内收的被动­自由[14]132-140 7度。郭盛等 采用混联方法,设计了一种 个自由度可穿戴上肢康­复训练机构,以满足患者日常活动需­求。

综上可知,目前的上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存在串联康­复外骨骼机构刚度和精­度低、并联康复外骨骼机构自­由度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人机共融要求,将人体的上肢作为设计­的一8部分,减少关节轴线偏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 自由度混联式上肢康复­外骨骼机构,旨在更好地实现上2肢­运动障碍的康复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自由度肘部康复装置,代替传统的单自由度肘­部康复装置,以更好地实现患者的肘­部训练。对康复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其作为人体上肢­外骨骼康复机构的合理­性。

1 结构设计3

人体上肢可分为肩部、肘部、手部 个部分。肩/部主要控制肩胛和大臂­的运动,可以进行水平前屈/ /后伸、上举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肩胛抬/ /升下降以及肩胛回缩前­伸等运动。肘部主要控制小/臂和大臂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进行屈曲伸展、内/旋外旋运动。手部主要控制手和小臂­之间的运动, / /可以进行小臂的内旋外­旋运动、手腕的桡屈尺屈、/掌屈背伸运动。

本文设计的上肢康复外­骨骼机构由肩部、肘部、3 8腕部 个部分构成,共 个运动自由度。针对现有的7自由度上­肢外骨骼机构,基于小臂的旋转是由腕­部和肘部共同完成的,将小臂的旋转拆分为腕­部的内旋外旋和肘部的­内旋外旋。肩部简化为一个球铰关/ / / 3节,可实现外展内收、屈伸、内旋外旋 个自由度; / /肘部简化为一个万向节,可实现屈曲伸展、内旋外2旋 个自由度;腕部简化为一个球铰关­节,可实现小/ / / 3臂的内旋外旋、手腕的桡屈尺屈、掌屈背伸 个自1 [15]由度。人体上肢结构尺寸标准­如表 所示 。

表 人体上肢结构尺寸标准

1. 1 手部机构设计3-RRR/S

手部康复装置机构为 并联机构,由手3部平台、小臂平台、传动与驱动机构 部分组成。手部平台中的手柄与手­掌接触,用于牵动手部康复运动;传动与驱动机构负责驱­动手部平台运动;小臂平台固定于小臂,负责提供手部康复运动­的基座。3 2 3 1

手部平台包括 根连杆 、 根连杆 及手部平台1 2 1等,连杆 与连杆 、连杆 与手部平台之间通过旋­转关节(柔性连接件)连接。将手腕关节简化为一个­球铰关节,通过定长杆(手掌至腕关节)与末端执行平台的3R­RR/S 3固接,构成一个 并联机构,具有 个旋转空2间自由度。连杆 与大齿轮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连2杆 与大齿轮环垂直。进行康复运动时,大齿轮环依2 1次带动连杆 、连杆 、手部平台一起运动,其设计参数是:手部平台连接轴线与运­动轴线之间的夹角= 45°, 1 = 90°, 2

β 连杆 两端轴线之间的夹角α­2 连杆= 90°上端轴线与大齿轮环轴­线之间的夹角α1 。

由于康复运动过程中易­受到冲击等其他影响, 1 1 2动平台与连杆 、连杆 与连杆 的旋转关节均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件由销轴、轴承、弹簧、[10]158-159, 2挡圈组成 如图 所示。销轴可以避免连杆之间­的直接接触摩擦;弹簧和挡圈可以保证连­杆受到冲击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使其恢复形态。MF128ZZ, E M10轴承型号为 挡圈为 型 挡圈,弹簧

0. 5 mm×5 mm×5 mm尺寸为 。

C

传动与驱动机构由电动­机、 形固定架、小齿轮组、大齿轮环组组成。考虑结构的稳定和紧凑,小齿C 120°轮组的电动机通过 形固定架沿 均匀布置在小臂3 3平台。进行康复运动时, 个电动机分别通过 组小齿轮组依次沿着小­齿轮组、大齿轮环组、手部平台传递输出力矩­和传递速度,最终带动手部进行康复­运C动, 形固定架负责驱动电动­机和小齿轮组的固定。1. 2 肘部机构设计

在上肢康复外骨骼机构­的肘关节设计中,一般/只考虑了肘关节的屈曲­伸展,而忽略了上肢联动时小­臂的旋转是由手腕和肘­关节的运动共同完成的。在肘关节运动时,肘关节是一个由肱尺关­节、肱桡3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个单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肘关节的运动形式首先­是屈伸运动,其次是桡尺近侧

/

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动实现的小臂的内­旋外旋运动。因此,在设计肘部康复机构时,需要使肘部/ / 2关节实现屈曲伸展、内旋外旋 个自由度的空间运动,以达到在上肢康复运动­中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穿戴时,患者肢体肘关节可视为­万向节。2肘部康复装置机构由­小臂平台、大臂平台、 条UPS 2支链及肘关节简化的­万向节组成。该机构具有个自由度,可实现肘部关节屈伸、旋转运动,符合肘部康复要求。

肘部关节既需要承担部­分患者上肢的质量,又需要承担手部、肘部康复装置的自重。相对手部关节,肘部关节需要承担较大­的驱动力矩。为此,在1 UPS肘部后侧加入 条 支链和肘部支撑板与垫­子,用于提供支撑并提高肘­部关节的负载能力。3-UPS/U 3肘部康复装置机构为 并联结构,由 条UPS 2支链、小臂平台、大臂平台组成,可实现 个自UPS由度的空间­转动。每条 支链都由万向节、电动推杆及球铰构成。穿戴时,将定长杆(小臂)与定长3-UPS/U杆(大臂)铰接,整体形成 并联结构。因此, /肘部平台可以实现以肘­关节为转动中心的屈曲­伸/ 2展、内旋 外旋 个空间自由度的运动。

1. 3 肩部机构设计/

肩部的整体运动包括大­臂的水平前屈后伸、上/ / /举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肩胛抬升下降以/及肩胛回缩前伸等运动,因此,在肩部康复装置机3-UPS/S [14]133-134构设计时采用 并联机构 。3

肩部康复装置机构由固­定于肩部的肩部平台、UPS条相同的 支链和大臂平台组成。由于肩关节运动的特殊­性,将肩关节简化为一个球­铰,通过定长杆(大臂)与动平台(大臂平台)的固接,整体上构成3-UPS/S一个 并联机构。因此,肩部康复装置的运动只­能实现大臂平台绕肩关­节为球心的空间转动。3 3改变 条电动推杆的长度,可实现大臂平台 个自由度的平台姿态变­化。

2 机构运动学分析2. 1 机构整体运动学分析3

上肢康复机械臂机构简­图如图 所示。-分别构建各关节坐标系。肩关节静坐标系O0 - X0Y0 Z0,动坐标系O0 x0 y0 z0,肩关节静坐标系和动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均与肩­关节动平台转动中心O­0重- -合。大臂平台静坐标系O XYZ 动坐标系O b b, b b b - - xyz b;肘关节静坐标系O XYZ 动坐标系O b b e e e e, e - - xyz e;小臂静坐标系 O XY Z 动坐标系O j j, e e j j j - - xyz j;腕关节静坐标系O XYZ 动坐标系O w w, j j w w w xyz w,腕关节静坐标系与动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均与w­w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