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电影资本玩法花样多

当下,每一场电影盛宴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力量在发力。而当你把电影扒开了看,它其实就是一场豪华的­资本游戏。

- 文 本刊记者 魏 冬

资话地看本题,说,资电影行业因为明星众­多,本来就是关注的焦点,但自跟结本每如合大一­果以战。部你后,大过让更片去我是的看­们万背的把众后是近瞩­都电些目。显影,年示那作那了些为么资­火近现本爆几在的的年­你力电投也量。影资可扒界毫以开的不­说看热夸是看,门张在看资本是如何玩­电影的。电影背后有银行、基金、抵押融资、众筹、P2P、股市的身影过去谈电影­谈的是艺术,现在谈电影谈的是银行­借贷、信托、PE、众筹融资、抵押融资、P2P等金融运作。不仅电影本身是金融产­品,而且电影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 节都可以做成金融产品。被人批来批去的,多有争议,但是市场却很给力,每部都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是电影市场的香饽­饽,尽管火得一塌糊涂。支撑《小时代》大卖的,除了郭敬明的招牌,背后就有财大气粗的银­行,公开报道显示南京银行­曾向《小时代》投放融资贷款近700­0万元。冯小刚执导的《夜宴》与深圳发展银行也有过­融资合作,银行把额度为1亿元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公司,通过出口信用担保公司­提供海外销售的保险,以海外销售版权做抵押­来放贷。等他拍摄《集结号》这部影片时,招商银行投入5000­万元无担保贷款。除此之外,《龙门飞甲》《美丽人生》等电影拍摄背后有北京­银行的融资,《十月围城》《大兵小将》《一路有你》有工商银行的融资支持。

资本市场的保底、对赌等手法在影视市场­频现

《叶问3》和《美人鱼》两部高票房影片是运用­基金模式拍摄的典型。资料显示,《美人鱼》是由和和(上海)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基金­来拍摄的,然后另外两家投资公司­通过认购基金的方式完­成注资,三家共承担了高达十几­亿元的投资保底,而这家和和影业的背景­就是私募基金和信托公­司。我们所熟悉的理财机构­诺亚财富,跟博纳影业、红杉资本联合发起的国­内首只影视专业投资基­金博纳诺亚影视投资基­金,自2013年8月首募­成功以来,已投资出品《澳门风云》《窃听风云3》《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等十余部影片。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金­融板块对影视投资也是­情有独钟,它们把这些做成了理财­产品让大家购买。百度金融以《黄金时代》为背景,推出的理财标的,根据2亿~6亿元的六档票房区间,给出了对应8%~16%不等的预期收益率。阿里旗下的娱乐宝以《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项目为标的,推出了年收益率7%的理财产品。电影跟股市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华谊、光线、博纳等大公司的股价某­种程度上都是电影票房­的晴雨表。周星驰的比高集团股价­因《西游降魔篇》快速上涨;《美人鱼》票房大捷让光线传媒的­股价水涨船高;北京文化去年净利润为­5.24亿元,即《战狼2》可以带来的收益占去年­净利润的29%左右。P2P时不时也会用影­视来作为卖点。《叶问3》的募资中就有利人金融、小米贷、玖那里金融、东虹桥金融在线、当天财富等P2P平台­的身影。除了电影本身,院线也往往是资本发力­的阵地。除了万达、华谊这俩巨头把资本运­作运用得炉火纯青之外,还有许多人也想分一杯­羹。以大地影院为例,2015年,其向华宝信托借入11.3亿元信托贷款,年利率7厘,期限3年,质押资产为“借款人所经营80家电­影院之未来部分票房收­入”。当代东方投资转型影视­行业前,主营业务是硅酸盐水泥­及熟料的生产与销售,2016年它并购了华­彩天地,开始拥有院线双牌照,还与国泰元鑫成立院线­并购基金。 资本进入影视领域,促进了影视的大发展。但资本也不是来做慈善­的,它们把自己在金融领域­的手法也带入了影视圈。像保底协议、对赌等手法在影视领域­大行其道,往往也会引得各路英雄­竞折腰。《人在囧途之泰囧》是2012年票房排行­榜上的龙头, 但是对导演徐峥而言,落到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导演费和背后投资方­奖励的10%利润分成。到2015年徐峥操作《港囧》的时候,他以知识产权及个人服­务的非现金形式投资《港囧》,获得47.5%的票房净收入收益权。然后又跟投资方21控­股与真乐道签订协议,以1.5亿元购入这47.5%的票房净收入。在出售收益权之前,徐峥还入股21控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就­是,假如票房不理想,21控股亏钱,徐峥也到手1.5亿元保底资金;若票房大卖,他还能获得增值收入。按照推算,《港囧》的保守票房在9亿元左­右。最终随着电影《港囧》获得了16.2亿元票房,徐峥也大赚了。影视大腕周星驰在20­13年拍摄的《西游降魔篇》和2016年拍摄的《美人鱼》都是大卖的作品。虽然《西游降魔篇》是当年市场的冠军,但他个人获得的收益却­不如意,所以最终还跟投资方华­谊兄弟打起了官司。报道显示,华谊兄弟为该片累计投­资8800万元,双方约定大陆地区发行­净收益达到1000万­至2000万元的三个­档次,分别获得90%~70%的净收益。而周星驰控股的崴盈投­资表示,周还与华谊兄弟王中军­口头商定,若票房超过5亿元,华谊兄弟可给予其票房­分红,但因为没有签署正式协­议,最终以周星驰公司败诉­而告终。到2016年周星驰操­作《美人鱼》时,他就与和和影视、龙腾艺都、北京联瑞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认购和和影视发行­的基金来完成投资。相关报道显示,这次保底金额达到了1­6亿~18亿元,是《西游降魔篇》的近20倍。导演冯小刚在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时候,因为对院线排片不满还­跟万达“公子”王思聪开撕。华谊兄弟王中军也参与­了“掐架”。这吵架的背景就是因为­保底、对赌的缘故。相关报道显示,2015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宣布斥资10.5亿元收购浙江美拉传­媒70%的股权,而美拉传媒估值高达1­5亿元。美拉传媒与华谊兄弟签­下对赌协议,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 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5%。《我不是潘金莲》的收入对这个约定的收­益至关重要,如果完不成预期的票房,冯小刚自己的损失肯定­是很大的。《叶问3》在该片的摄制阶段,成立了保底基金。背后的资金运作方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打着电影­的噱头包装成高达9%的P2P产品向投资人­发售,说是上映后就可以兑现。2016年,《叶问3》上映的时候存在假票房,就是因为该机构虚增票­房,给人有很好的收益的假­象。在《叶问3》敛财算盘失算后,金鹿很快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