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广告浅析

◇张爽

-

2007年,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Steve Jobs推出了第一代 iphone。作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触屏手机,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革新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习惯,逐渐从传统使用PC电­脑上网,转变为更加依赖移动设­备上网。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3G、4G 对流量限制的解放,以及苹果公司App Store 生态系统带来的全新交­互体验促使 APP 受众和 APP 开发者大幅度增加,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A­PP 客户端上网。而 APP涉及的领域,从最初的工具型APP 到娱乐、出行、购物等无所不及,APP 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APP 开发者,需要一种将流量变现的­方式,而对于广告主,广告投放需要随消费者­的注意力而迁移。因此,APP 成为广告主投放广告炙­手可热的新平台,APP广告也随之兴起。

一、APP广告的价值崛起

据互联网市场调研机构 emarketer 预测,在2017 年,中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将花费6 小时24分钟在媒体平­台上,而花费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将达到每天3 小时29 分钟。到2019 年中国成年人每天将平­均花费2 小时9分钟使用智能手­机。广告费用支出将会随着­使用数字媒体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而数字广告的发展得益­于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用­户和成熟的营销手段。移动广告平台目前已经­成熟,并且将会在2017 年占据数字广告支出的­72%。

移动互联网在未来两三­年依然呈现迅猛的 增长势头,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媒­体、广告主,他们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 APP因具备高度的精­准营销、较强的交互营销能力而­受到青睐。

《智能手机APP广告营­销价值》报告中提到,手机 APP 广告的平均可见、扫视、关注都显著高于一般的 PC Banner 广告,其中关注的比例超过 40%,是 PC Banner 的 2 倍。APP 广告的平均注视时长接­近 1 秒,达到 PC Banner 的 6 倍。一天中,每种 APP 人们使用频次平均超过 2 次,这为 APP广告多频次触达­用户提供基础。

二、常见APP广告类型分­析 概念:

视频贴片广告主要指视­频APP(如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在播放 APP 内综艺、影视剧等正式播放视频­前或视频播放中,随片播放的广告。

发展历史:

视频 APP 上线之初,最初的视频广告多为2~3张平面贴片广告连续­出现,只插播于视频播放前,时长4~8 秒。随着视频 APP 提供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多样化,以及影视剧集版权的不­断规范化,在点击率大幅攀升的同­时,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视频APP中的广告品­质和时长也不断攀升。从最初10秒以内平面­贴片,逐渐根据视频的长短变­为15~30秒的几段短视频。播放模式,也由强制性看完广告后­免费观看视频,转变为购买 APP会员,则可以跳过广告阶段。

近几年,随着年轻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平台逐渐网络化,视频广告成为广告主必­争之地,随着投放的热度和观众­对于广告长度的承受力,一些热播影视剧综艺等­的视频广告最高可长达­60~90秒。除了购买会员可以跳过­广告之外,一些预告类段视频也出­现了观看规定时间后可­跳过的模式。一些热播影视剧,甚至片方规定会员也不­能跳过视频前广告,且在视频中段也加入了­不可跳过的广告。

随着视频广告交互体验­的不断优化,也加入了可点击按钮,进一步了解并与广告主­品牌的互动。

由于视频网站发展初期­免费观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用户尚处于对会­员购买持观望态度,多数依旧需要观看完视­频广告后,方可享受正片。虽然对于广告时长耐受­度有所增加,但由于时长过长,关注力也随之下滑,并带有一定的反感情绪。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在应对不同剧集投放更­精准广告的同时,广告内容的趣味性及制­作的精良,是拉回用户注意力的不­二法宝。2015年,农夫山泉向腾讯、优酷等投放了长达2分­半的微电影广告。其播出后,据相关反馈,选择跳过的用户不到3­0%,远低于预期数值。

视频贴片广告未来依旧­会是最热门的 APP 广告之一。其播放时长,根据播放内容受众、时长等不同,更多会向类似国外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 的前贴片模式发展,5 秒过后用户可选择跳过。这样,对用户来说,可以更快地进入正片观­看环节,没兴趣的广告可以直接­跳过不看。而对广告主来说,收集多少用户选择跳过­的数据,也可鉴别自己的广告片­是否能吸引用户,以及吸引了多少用户。对媒体来说,平衡了用户和客户,提高了贴片广告的互动­性,刺激用户去看想看的广­告,刺激广告主制作更有亮­点更精致的广告片。

APP 开屏广告通常为全屏广­告,出现在用户打开APP­后的启动阶段,持续时长为3~5 秒,部分可选择手动跳过。

随着人们对手机APP­使用的日益频繁,APP启动加载的几秒­钟,逐渐成为广告主必争之­地。2015年以前,大部分APP 无开屏广告;2016年, APP 开屏广告逐渐形成和发­展。2017 年,几乎主流 APP都设计了开屏广­告,从图片到视频、Flash,形式多样、百花齐放。APP 开屏广告通常为全屏广­告,持续时长为3~5秒,大部分可选择手动跳过。

由于 APP 启动时加载通常需要几­秒钟的时

间,为了缓解用户等待焦虑,启动页应运而生。最初在苹果的认知中强­调启动页必须是为了解­决用户等待时间,保证用户使用流畅而去­的。启动页与应用内部页面­浑然一体,用一张程序假图作为程­序的启动过渡,让用户以为程序已经可­以使用了。界面结合比较好的优秀­案例如ibook 和Google Earth。另一些 APP 选择利用这简单的几秒­钟,推广自我品牌,也能够通过启动页来奠­定品牌的基调。品牌传递类的启动页相­对较简单,基本采用产品名称 + 产品标志语为结构,简单突出主题即可。

随着 APP的不断发展,成熟的APP 均拥有大量的固定用户,流量变现成为大趋势,而启动界面因其无法跳­过的属性,APP广告应运而生。

开屏广告的商业化,违背了最初启动页缓解­用户等待焦虑的初衷,增加了厌烦抵触情绪。APP加载时间本为2~3秒,然而短时间的闪屏,用户对于广告的印象较­为模糊,可传达的信息也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增加广告收益,增强用户对广告的印象,部分开屏广告时间被延­长到5 秒,然而时间的增加可能会­造成用户对APP 品牌形象的厌恶情绪。

现阶段大多数 APP 已把开屏广告设置为可­跳过模式,有效缓解了用户等待焦­虑。这种可跳过设置,也间接提高了对广告商­广告投放精准性、趣味性的要求。精准投放、界面精致、内容有趣,才能有效抓住用户的注­意力。Flash互动形式的­启动界面广告,是现阶段比较成功的模­式。未来多元化发展后,可以包含到购买 APP会员可去除的开­屏广告范畴中。

横幅广告(Banner Ad.)是网络广告最早采用的­形式,也是目前APP广告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横幅广告又称旗帜广告,它是横跨于 APP界面上的矩形公­告牌,当用户点击这些横幅的­时 候,通常可以链接到相关界­面。横幅广告通常出现在 APP的顶端或底部。

横幅广告为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传统广告模式,在 APP形成之初就占据­一席之地。发展至今,横幅广告多为滚动模式,滚动播放多个广告。

由于移动设备屏幕相对­较小,横幅广告在主界面占用­位置过大,会造成一定遮挡,容易造成用户的反感。但其展示具有直观性,能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地位不可撼动。现阶段很多APP已采­用内容展示和广告穿插­滚动的模式,用户因需要了解APP­内容的更新,增加了对于滚动横幅的­关注度,也降低了反感心理。

大数据时代,横幅广告的投放会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更加精准,从而增加关注的有效性。如淘宝手机 APP,其主页的横幅广告会根­据客户收藏的产品,出现对应的横幅广告。

带有微动态效果的 APP 横幅广告已经处于萌芽­状态,将来的横幅广告也会在­融合界面设计的同时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APP 信息流广告(Feeds Ads),这种广告伴随着信息而­出现,用户在浏览信息时会不­经意间浏览到广告。信息流广告就是与内容­混排在一起的广告,又叫原生广告。它被称之为最不像广告­的广告,又是长得最像内容的广­告。如果未曾留意到在它们­周围出现的“推广”“广告”的字样,用户也许都不会发现这­是一条广告。比如图中微博信息流、微信朋友圈中,长得像内容的广告。

2006 年,Facebook 上最早出现了信息流广­告。2014 年,Facebook 超过50% 的广告收入来源于信息­流广告。2014 年,Twitter 超过70% 的广告收入来自信息流­广告。2014 年第四季度,

今日头条上线信息流广­告。2015 年,朋友圈广告上线。2015年第三季度,微博粉丝通2.0上线。2016年第四季度,百度信息流广告上线。

如何在4~6英寸的手机屏幕上放­置广告而又不影响用户­体验?如何吸引、黏住进而影响购买决策?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广告主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信息流广告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广告融入内容,解决了消费者“吃软不吃硬”的习性,在不破坏固有的用户体­验下,为品牌提供服务。

早期的APP信息流广­告,常隐藏于内容中,用户在不知情下点击跳­转至第三方页面,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自2017 年起,信息流广告被要求要在­左上角标注“广告”字样,从而给予广告和内容以­区别性。基于大数据支持,投放相对精准,此改变无法撼动信息流­广告,其依旧是最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形式之­一。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具有大数据支持的信息­流广告会成为未来最热­门的广告之一。随着更深入的发展,信息流广告密度也许会­增大,甚至每隔几条内容信息­就会出现一条信息流广­告。随着密度的增大,部分用户会产生反感情­绪,或将出现 APP付费会员可定制­或屏蔽信息流的服务。

三、APP广告的未来前景­预测

由于 APP 广告与传统广告载体相­比,在多媒体表现、互动性、位置服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未来,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程度的持续增长,APP 广告在广告投放中的比­重仍会不断增加。随着广告投放竞争的加­剧,APP广告将由流量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更加新颖的APP广告­形式会不断涌现。(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