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雷人共享”的背后是资本轻狂

◇陈静

-

“共享经济”先交押金再使用的方式,让一些人看到了“押金池”这个灰色盈利点。

不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不考虑可操作性与合规­性,“雷人共享”只会来得容易去得快,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雨伞­出现之后,共享马扎、共享空调、共享衣橱甚至共享零钱­又加入了“共享大军”,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费解。

投资机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说,创业项目叫“共享”还是“分时租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喜欢用,单位模型算出来能赚钱。但一哄而上的“共享产品”还是引来了诸多吐槽。北京白领张萌萌坦言:“共享睡眠不就是个胶囊­旅馆吗,试问哪个酒店不是共享­睡眠?”而针对自称“共享图书平台”的“借书人”,网友“擦亮双眼”在社交网络上写道:“仿佛字典里应该删除图­书馆和租书店这两个词­了。”

网友的吐槽折射出雷人“共享产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共享运动仓”注册系统有漏洞,儿童在没有监护人在 场的情况下使用跑步机,出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共享衣橱”的本质就是衣服租赁,卫生状况谁来保障?家电业分析人士刘步尘­则如此评价“共享空调”:“空调用了拆掉再安装,产品品质一定会受到影­响,用户使用不满意怎么办?分时租赁也要看产品本­身是否有共享性质,不能硬往‘风口’上靠。”

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共享产品”也在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政策发生冲突。主打“共享睡眠”的享睡空间,开业不久就遭遇警方调­查,原因在于用户进入享睡­空间时无须登记身份信­息,易成为违法犯罪人员的­藏身之处。此外,享睡空间为封闭式,内部空间狭小,在发生火灾后难以逃生,存在消防隐患。共享马扎扎堆出现在人­流密集地区,则挤占了大量公共空间。

既然如此,这些雷人项目背后的创­业团队,究竟想从“共享产品”中得到什么呢?一方面,“共享经济”先交押金再使用的方式,让一些人看到了“押金池”这个灰色盈利点,拿运营共享遛娃小车的“笛檬小车” 来说,每辆小车押金99 元,但在电商平台上,同样的小车售价仅为8­8元,而一辆小车可以对应多­份押金,还能赚取租金。共享空调同样要缴纳3­000 元押金,但在淘宝搜索“1.5 匹空调”,销量排名前三的空调均­价仅为2715 元,也就是说,只要有用户投入押金循­环使用,相当于不但卖出了空调,还能收取租金。

但更多项目则更像是博­眼球的炒作,其可操作性令人生疑,拿共享马扎来说,虽然要求扫码付费才能­使用,但并无诸如密码锁之类­的限制,因此被网友评价说:“难道不扫码坐上去就会­弹出什么机关吗?”共享篮球同样遭遇了尴­尬,资深街头篮球爱好者王­永刚对此表示:“你要打篮球,总要换个衣服换个鞋吧,到底什么情况下,我能做好了这些准备,但就是不带篮球去球场­呢?”

“共享产品”乱象的背后,是风险投资的狂热。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表示:“早期的投资者应该睁大­眼睛关注下一个重大事­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闭着眼睛­进入共享经济,

很多投资基于从众心理­而非商业理性。”

而到底什么样的共享经­济项目能够存活下来?单有噱头显然不够。投资机构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表示,共享经济产品一定要建­立在刚需之上,也就是说,它能解决的问题, 替代方案不容易找到。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表示,共享经济产品是否成立­取决于两个维度:产品有多少价值(成本)和所有者对该产品的集­中使用程度(使用频率)。产品需要有比较大的价­值,否则租赁市 场的协调成本非常高。

擦亮眼睛看“共享”,恐怕已经是风投机构和­消费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不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不考虑可操作性与合规­性,“雷人共享”只会来得容易去得快,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据测算,2016 年小龙虾养殖、加工业和服务业产值总­计1466.10 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 500 万人。截至 2016 年第二季度,全国小龙虾专营店总量­达17670家,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3倍。

为这样一个火爆的产业­量身定制人才,为农业、餐饮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持,让毕业生实现直接上岗、无缝对接,小龙虾专业称得上大有­前途。而且,该学院还配有专业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教师队伍由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烹饪大赛的获奖­者组成,学生可以学习到虾稻共­作养殖技术与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3 月8日公开招收首批学­员后,参加报名的有162人, 通过自主招生入学考试,实际合格录取人数为8­6人,且多是30多岁有工作­经验者。

一直以来,高校专业与市场脱节饱­受争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特意强调,要将地方高校的办学思­路引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因此,近几年各高校都在动态­调整专业。

学校调整专业的依据主­要是教育部制定的专业­目录。目前我国本科共设50­6个专业,中职共设321个专业,高职共设761个专业,基本覆盖了适合于毕业­生就业的所有职业类别。在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且日新月异的今天,专业目录的更新换 代难以跟上市场脚步。嗅觉敏锐的学校和学生­能捕捉到市场需求,及时适应,其实是件好事。特别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一定非要跟时髦,实用才是最好的。例如,潜江有小龙虾专业,重庆有火锅学院等,一点不奇怪。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只要是市场有需求、学生有需求、企业有需求的专业,都可以尝试。

当然,这种尝试不能拍脑门仓­促上马。2016 年,教育部专门发文扩大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并加以明确了设置专业­必须满足相关条件。也就是说,只要经过论证,并且经过相应的程序,设置相关专业是学校的­权利。至于专业前景如何,市场会给出答案,一向灵活的职业院校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跟进­调整。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