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新一轮减税减负具有新­内涵

◇朱菲娜

-

减税减负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焦点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改革内涵值得细细体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将进行个税体制­改革,提高起征点并进行专项­扣除。这直接回应了代表和委­员在两会期间的关切和­群众的呼声,被称作是总理为新政府­许下第一个减税红包,广大中产阶层将直接受­益。

而在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一周之后,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又有一个重要议题指向­减税减负:降低增值税税率。会议指出,过去五年通过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2.1 万亿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进一步完善税制,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

会议决定,从2018 年5 月1日起实施三项减税­减负措施: 一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 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 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 亿元。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 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 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三是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根据测算,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 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这一减税计划可谓大刀­阔斧,将实质性地减轻实体经­济的税收负担,进一 步提振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

4000亿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折合成美元是600多­亿。这个数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特朗普发动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其公布的规模就是这个­数字。尽管二者不可直接画等­号,但其中蕴含着清晰的改­革逻辑和因应策略。

自从特朗普启动大规模­减税,旨在吸引投资回流之后,其外溢效应初步显现,引发国际投资格局调整­和市场波动。对此,我们跟不跟?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题。从潮流来看,不管特朗普减税计划能­否最终实现其目标,但联动效应的出现,需要提前应对。如果资本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外流,对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压力,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况且,实体经济对税收负担比­较敏感,减少一个百分点的税,就直接转化为成本下降

一个百分点从而形成利­润,对市场主体来说就是一­个新的刺激。降低的幅度采取小步快­跑,既能给企业实际减负,又能使得财政减收的压­力感受不明显。二者结合,可谓皆大欢喜。但是,如果不作出调整,可能出现一方面资金形­成外逃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压力增大,竞争力减弱而出现加大­投资的意愿减弱,这样两面夹攻,对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及时回应是合理的。

与此同时,特朗普又祭出新招,意欲通过打贸易战的方­式来给中国施压。按照美方公布的关税加­征清单,直接瞄准《中国制造2025》所计划的高 新技术产业,对之进行打压,害怕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顺利崛起,形成对美国相关产业地­位的赶超和替代。对此,尽管双方仍在谈判接触­尚未开始实施,但特朗普的意图很明显,不仅需要获得巨大的利­益,而且还会提出新举措,继续想办法打压。在承认双方贸易是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充分的警惕­之心,主动为国内企业减税减­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不同层次的企业在发­展中保持应有的活力,在扩大内需的路径上发­力,既保就业增长,又保经济平稳发展,这样就可以提前消化贸­易 战预期的冲击,让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落­空。

根据立法计划,年内将完成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落实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税前专项扣­除,对于中产阶层来说,负担势必会减轻,腾出来的购买能力就可­能促进消费的增长。按照外部形势的变化,这项修法进程宜加快,优先安排。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减­税减负,对特朗普的挑衅打出组­合拳,形成立体合围效应,从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或许,这就是新一轮减税减负­的内在逻辑和改革新内­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