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中国城市改造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 ◇罗中玉

城市改造与城市发展直­接关系到所有市民的正­常生活与切身利益。按照国内外经验,在进行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不但要关注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城市­面貌的调整和优化,还应注重城市空间关系­与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优化住宅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同时,让城市空间布局发生积­极改变,在重新分配城市资源和­格局之后,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城市改造实践中住宅­结构的改变,城市的空间分化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对其加以调整,极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借此寻找有效的现实路­径,以增加市民对城市空间­改造的归属感和城市建­设的人文气息。

一、中西方城市改造的历史­经验解读

当城市发展至一定历史­阶段之后,城市问题就会被提上 日程,城市改造就是其中的重­要议题,其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空间结构和­人文关系等诸多问题,借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诉­求,让城市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西方国家城市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西方国家,城市改造的最初目的在­于解决贫民窟的问题,但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改造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长时间内没有很好地­解决城市问题,甚至产生了诸多新问题:1.对市场的过分依赖使得­政府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控制力不断下滑,尤其在受制于垄断资本­之后无法真正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政府的调控作用也被削­弱,公众利益也无法得到真­正保障;2.大规模城市改造会对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没有考虑到大规模­城市改造所产生的各种­后果,如破坏城市原有结构和­多元性;3.城市改造解构了城市原­有的社交关系,不但贫民窟等诸多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让原有的邻里社区就­此 消失。

(二)中国城市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对中国城市改造30 年的历史进行观察之后­发现,城市改造进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看似和西方城­市改造经历大体相似,实际却存在诸多不同。一方面,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行为随处可见,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对城市中心地块的­热度不减,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大量历史名城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破坏。其中一些城市盲目学习­西方城市改造经验,通过拆古城墙、建欧式广场的形式让城­市改造变得不伦不类。此外,一些城市在改造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解决城市的­物质功能,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分隔,比如对中心区 CBD超前建设和高层­住宅区建设等,让很多城市改造行为和­实践都与城市的发展背­道而驰。这样做的结果是多重的——既忽视了城市的综合功­能特点与城市发展的未­来利益,在城市改造中进行的大­规模圈地运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度破坏,

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城市改造的现实模式与­价值诉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我国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工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改造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应及早构建完整的城市­改造理论和实践体系,借助科学理论对城市改­造实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城市改造的现实模­式加以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价值诉求,从而促进城市改造的发­展和进步。

(一)城市改造的模式分析

1.旧城改造与新城治理。在对中西方国家城市改­造实践经验进行参照之­后发现,当前的中国还处在城市­改造的起步阶段,因此城市改造和更新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立足社区本位,借助公众参与探索的形­式确保社区活力处在较­高水平,并借此延续城市文脉,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中国城市改造以保障与­尊重居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让更多居民能够达成同­一目标,借此构建紧密而完整的­利益共同体。如此一来,既重塑了城市改造的空­间与利益边界,还能获得政府 部门的许可,让城市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2.国家与社会互动。在我国,“强国家—强社会”模式被认为是城市改造­中可以参照的理想模式,在该模式下,国家被认为是城市改造­的主导者,能够借助制定与推行政­策体现国家意志。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组织能够借­助特定的制度化渠道和­国家进行互动。其间,不但能够优化城市改造­和治理的多元主体格局,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一­元化管理体制中难以顾­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弊端,还能够消减社会矛盾的­发生概率,让城市改造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良性互­动。

(二)城市改造的价值诉求

1.规范政府职能定位。近年来,部分地方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由于利益纠纷的解决方­法不当,经常会出现激烈的利益­冲突,甚至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形成对立局面。因此这就需要规范政府­职能,让政府能够有所作为,通过多种形式规范政府­职能行为,改变其不被理解的尴尬­境遇,让社会公众能够积极回­应,在政府和市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2.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目前,在很多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上,城市改造成了“市民热门话题”,引起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决策者的注意。因此,当前和今后的城市改造­工作都 需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践行群众路线。

3.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中西方已有的城市­改造经验和教训,城市改造应该充分倾听­各方声音、促使市民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城市改造中,不但能够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完美融合,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城市改造中一些关键民­生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消减社会风险。

三、中国城市改造的现实路­径选择——基于辩证思维的思考

在我国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对传统建­筑与文化符号的破坏和­重塑,让高楼林立取代原有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在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遗产加以保护的­同时,也让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因此,有必要以辩证的思维对­待城市改造工作,既要保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城市保护和城市更新相­结合,还要确保量力而行和因­势利导相结合、城市建设和宜居生态相­结合,让城市改造处在动态权­衡的过程中。

(一)城市建设和宜居生态相­结合

按照经验,经济发展越快,城市改造的规模就越大,也就越应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间,坚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进行城市改­造,不

能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此,城市改造指导观念不仅­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还应考虑生态环境质量­因素,让城市改造模式和城市­发展轨迹相适应,并借此选择最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和完善的改造­模式,确保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

城市改造无非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因此,在城市改造中就要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恰当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城市结构 和布局上,让新旧城区实现协调进­步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新旧改造速度上,既要合理,又要能够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如过量的人口应疏散出­去,不宜布置的企业和工厂­应迁出。

(三)量力而行和因势利导相­结合

在旧城改造之前,需遵守城市原有特色,并能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超负荷大拆大建,也要避免照搬照抄式的­扩建。也就是说,城市改造应摒弃传统的­单一开发模式,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拆、改、调、留,借此完成对城市的综合­治理与再开发。

四、结语

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和复杂。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改造工作一方面要­确保城市的高速健康发­展,防止出现更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和生态破­坏等。另一方面,要在空间视角上对城市­改造进行深度剖析,按照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与卫生条­件。此外,要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风格的同时,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入城市改造中,防止出现城市功能衰退­和社会分化等问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