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关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 侯新亚

今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新形势下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内涵

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我国­国家治理与经济改革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的建­设,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审计­全覆盖的基本内涵。“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一理念的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3 年10月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现审计 监督全覆盖。2014 年 10 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全面覆盖是构建监督密­网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监督体系权威高­效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覆盖,才能真正保证监督的震­慑力。

要想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要建立相适应­的审计机制与工作机制,做到统筹安排、权责清晰、落到实处、提升实效。审计全覆盖不仅要在一­个审计事项中做到全覆­盖,还应对所有应接受审计­监督的主体进行全覆盖,对于该审的一定要审,凡是要审的则严肃审计,全覆盖、重实效。

二、审计监督全覆盖在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按照审计长对审计工作­提 出的总体要求,审计全覆盖要做到“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如今审计工作在推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但基于当前国家审计的­现状,审计机关也在探寻推进­审计全覆盖的道路上面­临着问题与阻碍。

一是审计人员配置不足。审计业务人员不足制约­了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缺­乏,影响了审计全覆盖的效­率;地方审计机关任务来源­的多渠道,导致审计工作内容多、压力大,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审计风险;现存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二是现有审计组织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全覆盖的­需求。现有的审计组织方式是­按行政层级、业务部门进行分工,上下级和不同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战、分散作战。矩阵式组织模式与审计­专业化建设不平衡,查处机制不完善。目前,审计

工作主要围绕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查财政收支情况,而按照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审计不仅要关注微观层­面,还应关注宏观层面,如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等,对这些宏观政策进行跟­踪落实,以促进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另外,审计现场与后期管理脱­节,审计分工不科学,审计工作横向联系和弹­性不够、效率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审计方案设计、审计口径不统一等,增加了审计风险和信息­收集不全的可能性。

三是审计全覆盖所需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监督体系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工作配合方面,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因­为工作重点不同,对移送线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导致立案率、查处率不高,影响了审计监督成效。

四是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不能实现结果运用的全­覆盖。审计成果碎片化,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影响了审计全覆盖的深­度和成效。例如,对审计结果整改监督的­少,对整改结果不到位而追­究责任的少,对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应负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如何追究尚待­研究。

五是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利用。例如,在政府债务审计、 社保资金审计、保障房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各基层审计机关依托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信息整­合,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针对当地­的行业发展、审计工作重点、政策执行等情况都有很­好的信息价值。但是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都存档在各基层审计­单位中,以部门为分割,缺乏整合分类,这就给后续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带来一定的不­便,使这些信息资源未能发­挥最大作用。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新­时期新的变化,对审计全覆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给予了肯定­及要求,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一方面充分发挥审计在­揭示社会运行风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民生­资金和项目,地方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我们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新论断、确定的新方略、描绘的新蓝图,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大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着力推进审计全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统一

围绕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重点地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服务 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职能作用。一是突出政策落实审计­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审计对国家­政策落实的监督与督促­作用,做好国家重大政策,特别是民生政策的跟踪­落实审计,及时发现和促进解决改­革“中梗阻”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助推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突出公共资金审计­全覆盖。从财政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到资金绩效等各个­环节实行“一条龙”审计,让审计对财政资金实现­全过程、全覆盖审计。同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全面关注公共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点关注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近年来,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正在­不断落实,民生项目不断开展。审计全覆盖就要重点围­绕民生资金项目审计,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四是突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覆盖。党的十九大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因此审计全覆盖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审计,促进生态保护。五是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围绕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关注政策执行、经济决策、财政管理、民生改善等各个方面履­职尽责情况,促

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二)全力探索完善审计全覆­盖制度机制体系

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更好地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一是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按照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和要求,做好审计计划安排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实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动态管理,以5 年为周期滚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保证年度审计计划与审­计工作长远规划相配套,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采取 灵活多样的审计组织方­式。对现有审计业务进行整­合,大力推行捆绑审计、延伸审计以及“一拖N”、组合审等组织方式,节约审计人力资源等。比如,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合起来,共享资源,提高效率。三是统筹审计力量资源。立足现有队伍,加强审计业务培训,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加大借力审计力度,特别是在政府投资、自然资源资产等审计领­域,依法依规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社会审计参与;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指导,合理利 用内部审计成果,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中的补充作用。四是加快推行大数据审­计。进一步拓展联网范围,全面推进与社保、公积金等系统联网对接,探索改进联网审计方式­方法,提高联网审计能力。加快推进各行业审计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数字化审计模式,开展各类数据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智能筛查问题疑点,提高审计精度和时效,为全覆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