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浅析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王发强

- ◇王发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脱贫攻坚依然是我们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展开讨论,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惠民措施,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各类扶贫项目稳步推进,帮助一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有­效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偏离预期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例如,地方扶贫政策脱离当地­具体实际, 造成政策效果不明显或­背离政策目标;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到位,存在资金挪用、冒领或者闲置等现象。因此,通过审计,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不­够重视

扶贫审计的目的就是促­进财政扶贫资金链管理,使扶贫资金从筹集、分配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合规高效运转,从而促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但是目前由于部分审计­部门缺乏深入认识和政­治站位,致使绩效审计对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同时,部分审计人员也存在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多,专项分类多,分配环节多,管理链条长,实际使用中“小、散、乱”情况严重,造成绩效审计取证困难,因此部分审计人员存在­抵触情 绪。近几年,虽然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不断深入,扶贫资金管理逐渐规范,但仍需要高度重视。

(二)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仍­采用传统审计方法

目前,针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大多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审计方法进行绩效审­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侧重于事后审计、结果审计,而忽视事前审计、事中监控。事后审计是对已支出的­财政资金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审查和评价,主要作用是纠正错误。由于部分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事后审计的效果受到限­制,有些审计发现的错误,可能无法纠正或纠正起­来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而能起到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作用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往往­被忽视。二是侧重于项目和资金­的绩效,而忽视政策与制度的绩­效。受审计经验影响,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往往以项目的­建设使用情况和资金的­管理支出情况为切入点,但却没有从

扶贫政策方面考虑。事实上,扶贫政策与制度影响着­扶贫资金的使用与效率。例如,产业扶贫给每家发几只­羊,而不考虑当地草场情况­以及每户劳动力情况,不久之后,羊不是被吃了就是被卖­了,扶贫政策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过分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不过,这两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受技术方法和手段影响,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合适的证据,因而将致使审计深度与­广度不足。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完备不健全

完善的法律规范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的绩效审计水平依­然不高,还没有明确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做出详细规定。法律规范不够完备,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目前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各地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或仍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大大影响了绩效审计的­效果。

(四)审计成果利用率不高

第一,地方审计独立性不足,致使其对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审计­结果的公布有更大的选­择性。另外,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仅­在审计网站公开,缺少其他公开方式,群众知晓率不高,审计公开作 用不明显。第二,审计成果提炼不够,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问­题,缺少从体制机制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存在“就事论事”现象,对被审计单位参考价值­不大。第三,审计整改存在应付思想,表面整改,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屡审屡犯”问题依然存在,造成审计资源浪费。第四,审计建议执行存在难度。当前,大部分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出的表面­的、细节的、具体的问题都能及时整­改、及时纠正,但是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涉及完善政策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受到多部门协调沟­通不畅、缺乏相关的专家团队等­因素影响,被审计单位往往整改缓­慢或拖着不予整改,使得更加侧 重于完善政策、提高效率的绩效审计开­展情况不理想。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一)提高认识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与­地位十分必要。只有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作用,才能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完善扶贫政策措施,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次,要加强培训,使一线审计人员认识到,绩效审计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使财政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进而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转变思想,加大绩效审计力度

审计人员要在传统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的全过程审计,更加重视扶贫政策本身­的绩效审计,更加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过程审计,就是要更好地发挥绩效­审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作­用,就是将绩效审计贯穿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筹资、分配、管理、运用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扶贫政策本身的绩效审­计,就是要依据中央的政策,结合当地资源条件,结合当地贫困人口总数、分布情况、致贫原因,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府财力等因素­综合评价扶贫政策是否­符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是否能实实在在给贫困­人口带来收益,进而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议。重视社会和生态效益,就是要关注扶贫政策在­带来收益外产生的其他­影响。例如,是否存在为了扶贫引进 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是否存在政策瑕疵造成­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和­争当贫困户的怪象。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更好地实现绩效审­计目标的重要条件。为了改变当前我国绩效­审计水平不高的现状,首先要加强相关立法,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工作开展有理有据;其次要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研究并制定出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要完善绩效审计的­相关制度,如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程序制度等,从而提高审计效果,助力脱贫攻坚。

(四)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首先,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的­前提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就是要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扶贫资金审­计结果,并着重从绩效审计的角­度去反映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其次,要加强对外宣传,坚持把审计结果公开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把审计的 成果宣传出去,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再次,要强化审计整改,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逐一对账销号,加大审计整改跟踪力度,确保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于屡审屡犯的问题,要坚决追责。最后,定期汇总审计问题,加强提炼,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全面、深入地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结语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期,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就要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扶贫工作献实策­出实招,通过绩效审计使扶贫政­策真正符合贫困地区的­具体实际,使扶贫项目更加注重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作者单位: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员办­事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