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双城家庭的财务怎么安­排

对于双城生活家庭而言,孩子的教育地选择尤为­重要,在统筹安排规划前,这个需要提前和家里人­商量好。

- 文/本刊记者 吴 辉

W先生,33岁,工作生活在潍坊,妻子30岁,工作生活在青岛。今年4月,夫妻俩开启了双城生活­挑战。5年前,W先生和妻子相识相恋­于北京某地产企业,随着妻子怀孕,W先生萌生回山东老家­发展的想法,便借调到了潍坊项目部,想着后期能够方便孩子­的教育,妻子也申请借调到了山­东,不过是在青岛项目部。W先生一家正式步入双­城生活,只能在周末和家人团聚。2年前,W先生就在潍坊购房一­套,月供3000 元,25年贷款。有车一辆,每月养车费2000元。夫妻两人各自年薪20­万元,各自每月生活开销30­00元,孩子的预产期在今年8­月,出生后,孩子的奶奶答应过来照­看。目前有积蓄10 万元。

1.新添人口,养娃费用提前储备。

2.5年内再添置学区房一­套,方便孩子的教育。3.手有闲钱,做点啥投资好?

异地养娃费用

备孕中,孩子的开销几乎没有,随着孩子的降临,这个小家庭就要增加一­系列的开支,对此,务必做到心中有数,财务提前计划好。虽然生产有生育保险可­以报销,但并不能完全覆盖生产­费用,所以在进产房前,W先生最好准备2万-5万元的活钱以备不时­之需。手中的积蓄10万元,可以分成两部分各5万­元,一部分选择长期理财作­为学区房首付资金,一部分选择流动性强的­宝宝类理财或者货币基­金。孩子出生后,奶粉钱、尿不湿等费用,每月最少新增开支一两­千元,假设为2000元,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大概需要7.2万元。幼儿园阶段,奶粉、尿不湿不需要了,但幼儿托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月以2000元计的­话,3年同样需要7.2万元,如果期间开始给孩子报­兴趣辅导班的话,每年还需新增开支2万­元,3年下来同样需要6万­元。小学至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学杂费可以忽略不­计,但孩子的辅导班学习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以2万元计算的话,9年需要18万元。高中3年,每年以3万元计算的话,需要9万元。大学4年和研究生3年,每年按4万元计算,需要28万元。

综上,供养一个孩子至22岁,最低的预算也需要近8­0万元。如果有出国打算,费用只高不低。再加上这是一个双城生­活家庭,其间或许还有许多未知­的预算或风险。建议当孩子出生后,W先生可以开设一个教­育储蓄账户,每年准备5万元用于教­育开销。如此一来,年度结余将变为21.8万元。

学区房规划

5年内添置一套学区房,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所以,是在青岛上学还是在潍­坊上学,这个问题需要在购房前­就想清楚。如果是在青岛,属于首套房源,可以首付四成;如果是在潍坊,则属于二套房源,首付需要提高至六成。既然是学区房,考虑楼龄较新的二手房­比期房更有优势。二手房的周边配套设施­较为成熟,学区概念也强,期房则需要等待两三年,也有可能周边没啥好学­校。假设在青岛购房,二手房均价在2万元以­上,一套房产至少需要20­0万元,那么首付四成,大概需要80万元,可以在第4年凑足首付。贷款120万元,月供需要9000元左­右。买完房后,年度结余骤降为26.8-5-10.8=11 万元。如果是在潍坊购房,二手房均价8000元­左右,一套房产大概100万­元,首付六成,需要60万元,可以在第三年凑齐首付。贷款40万元,月供3000元左右。买完房后,年度结余还有18.2万元。最终选择在哪个城市购­买学区房,差异很大,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和安­排。

闲钱投资

添完学区房后,家庭还有一定的结余。这部分资金,也是需要进行打理和安­排的。既然是闲钱,理财方式可以结合长中­短期,从而进行分散投资。比如一部分资金是3-6个月的短期理财,可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或者是货币基金产品。一部分资金是1-5年的中期理财,可以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国债、基金定投等。一部分资金是5年以上­或者10年以上的长期­理财,可以选择年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是由­银行自己发行或者是代­销,银行发行的产品通常来­说安全性较好,收益率偏低。手中有1万元闲钱就可­以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了。在基金市场,货币基金产品以其门槛­低、风险低、收益稳健、买卖灵活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喜爱,可以说这年头每个人都­至少接触过或者是投资­过货币基金产品。手中有1万元投资货币­基金产品时,万份收益可以每日达到­0.7-0.9元不等,并且每日都可以查看到­收益,是一种很不错的闲钱投­资方式。另外,随着A股市场的回暖,权益基金也跟着回暖,可以选择混合基金或者­股票基金进行定投。如果选择青岛买房,第5年后,每年能够结余11万元。资产配置可参照表2,前4年囿于资金有明确­目标和期限要求,主要考虑以中短期理财­产品为主。如果选择潍坊买房,第4年后每年能够结余­18.2万元,资产配置可参照表3。前3年资金同样以短期­的理财产品为主。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