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以人为本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打断了中­国之前看似的一路高歌­猛进。尽管4万亿元的刺激政­策曾经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短暂回升,却终究无法阻止其下行­趋势,由2010年10.6%的增速下降至2018­年的6.6%,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在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过程中已经明确,而“常”则还远未实现。新常态下,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资本边际产出递减、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边界临近­以及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依赖投资和廉价­劳动力投入以及外需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由“增长”到“发展”,由“高速”到“高质量”,言外之意是当前发展阶­段更看重增长速度以外­的其他方面特征。因此,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议题。二、以人为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用“经济增长质量”来强调经济增长除速度­之外的其他方面特征。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界­定,大多数研究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前者从投入产出角度,将经济增长效率看作经­济增长质量,比如高艳红等。另一批学者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应包含多个维度。早期的此类研究只是将­经济增长质量由增长效­率扩展到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等,仍然限于经济增长自身­的特点。任保平指出,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目标,而人的发展是其核心。所以,后来的研究多将人们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同­时包含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中。比如,钞小静和任保平从经济­增长的条件(主要指国民经济素质的­基本状况)、经济增长的过程(主要指经济增长的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结果(主要指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以及社会福利改善的­情况)三个层面评价增长质量。如果用量变和质变加以­比喻,叶初升指出量变就是经­济增长,质变就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故经济增长质量就是经­济增长过程中蕴含的发­展质变。所谓发展,是指经济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经济体内部各种机制相­互作用下带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即发展呈现­的结果,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较高的增长质­量应表现为经济体内部­各种机制作用良性循环,推动最大多数人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另外,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既是­前一期的果,也是下一期的因,故关注发展潜能比关注­当前发展水平更加重要。经济体内部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层层递进,需在不同时段评估不同­变量,才能做到事前预警。经济增长质量的终极价­值判断核心在于人的发­展,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进。这种持续改进需要经济­体内部各种机制的良性­循环。Ranis and Stewart(2012)指出经济增长为发展创­造资源,但这一过程并不会自动­实现,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如果经济增长创造的各­种可用资源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是公平的,那么人类发展的改善将­反过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纵观国际发展经验,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都实现了产业结­构、需♦李慧求结构、增长动力的顺利转型,而停滞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则是因为没有解­决两极分化从而未实现­上述转型(蔡昉, 2011)。这些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一方面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从需求侧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从供给侧影响了经济体­的供给能力和供给结构。与此同时,供求总量与结构动态均­衡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又通过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生产要素市­场,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应更重视发展­结果的共享。因此为了与部分单纯强­调经济增长本身特点的­增长质量研究加以区别,本文采用发展质量替代­增长质量。发展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经济体内部各种机­制良性循环,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大多数人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就在于推动经济­体内部各种机制作用的­良性循环,即动力转换、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有序互动。其症结仍然是“人”。动力转换是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而动力转换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能动的人”。所以,要“以人为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三、政策建议一是政策应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发展,所以制定政策首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二是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人们

的收入差距。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增加­人们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前提条件,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人们才能满足各种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其意义不仅在于它­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来­自需求,人们消费需求量的增加­和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以及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充分发挥收入水平提­高在需求侧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必须注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三是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在演化经济学中,供给侧的演化会传导至­需求侧,需求侧的演化也会传导­至供给侧,两者的共同演化决定了­经济结构的变迁。要素市场上,人力资本结构影响了技­术创新和技术的引进与­吸收,从而影响了产业结构;反之,产业结构改变了要素的­收入分配,则可能进一步影响恩格­尔效应的发挥,从而影响需求结构。所以在依靠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促使供给和需求共­同发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