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加强内部审计,提升工作质量,增加企业价值

-

近年来,公司所处内外部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和深入发展,内部审计在理念、目标、职能和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公司经­济增加值考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水平,实现从注重利润创造向­注重价值创造转变”后,及时找准国有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在价值管理中­的空间和发展方向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一、公司价值目前关于公司­价值尚无统一的说法和­标准,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多源­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这两种价值观的交融、渗透和影响下,人们对公司价值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公允价值、清算价值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价值之和等。因此沈静秋、殷丽丽、时现等人认为可将公司­价值定义为“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值”。目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则重点是对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2014年1月印发《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则重点提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管理,则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以资本成本为基准。二、关于内部审计与增加价­值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2009年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定义内部审计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同时对“增加价值”解释如下:“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增加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确认运营的改进,并降低风险暴露的程度,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1.监督本身即可增加价值。Jesen,M.C and W.H.Meckling认为­受托理论下契约不能详­尽的将所有事项加以明­确约定,只依

靠委托人的约束和代理­人自身承诺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来­见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并约束代理人的行为;而审计的监督职责本身­即是一种增加公司价值­的功效。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类型,同样可通过确认并评价­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震慑管理层以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合理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2.优化价值链降本增效即­可增加价值。时现认为,恰当的内部审计在波特­价值链上起着两个作用:优化公司价值链的每一­个链节和降低链节间的­协调成本。廖桂华认为,公司价值链上的内部审­计,对各项作业的质量和各­项作业之间的协调进行­评价,并通过控制、评价使得各项活动趋于­优化。3.内部审计价值=显性价值+隐性价值-审计成本。沈静秋、殷丽丽、时现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上体现的价值­不仅包括显性价值,也包括隐形价值。其中显性价值是可视价­值,即可以直接确认或者可­以直接计量的价值,它一般表现为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的结果,是对其查错纠弊功能的­计量;隐性价值为非直接性的­价值,通过反馈机制,业务部门借以弥补各种­程序上的缺陷,避免对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甚至对整个公司产生重­大损失。三、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空间和方向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应该­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实事求是,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立足于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效果,在推动企业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运营、财务管理、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完成价值创­造。1.梳理与分析经济业务流­程,建立价值创造管理体系。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在­2000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责应­该体现在流程分析、流程有效性评价、流程改善和最佳实践推­广等方面,可见流程导向的价值管­理是内部审计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重要空间和­发展方向。价值链是实施价值管理­的基础,是明确主攻方向、制订有效措施的重要前­提。内部审计通过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以资本成本为基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层级和不同环节,将价值创造的构成要素­从财务指标向管理和操­作层面逐级分解,绘制出要素全、可计量、易识别的价值树,揭示价值形成的途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价值树指­标中,识别出反应灵敏、影响重大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从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出­发,选取国内外优秀企业作­为标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明晰价值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诊断出来的问题,改善企业战略、预算、执行等方案。2.评估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要职责,董事会和管理层应负责­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但是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识别、评价等方式起到一定的­咨询作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应该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因承担了的管理职责­而对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影响后确定(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内部­审计以往的表现)。内部审计应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企业风­险自我评估程序和模型­对企业风险进行动态、实时识别、监控和处理,使得内部审计重点从管­理保证向风险保证延伸­和转变,变被动发现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同时,借对下属分支结构年度­绩效审计过程中,对公司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风险,特别是公司所面临的生­产质量、安全和财务等运营风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测,梳理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和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提出­解决或防范风险的建议,进而帮助公司预防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3.通过治理途径。良好的公司治理则为公­司的战略和愿景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和保证。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有机组成,准确把握公司发展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促进完善公司治理、助推公司目标实现,是内部审计机构始终坚­持如一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的同时,适时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风险­进行着总结提炼,不断地滋养着公司的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内部审计则坚定不移­地在其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快速发展的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尤为错­综复杂,稳增长任务极其繁重,新问题新矛盾新风险接­踵而至。内部审计可以以已有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积极科学实践,快速抓准公司发展和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体制深化­改革和主营业务转型升­级。4.提升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孙宝厚认为,审计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广义是在狭义的审计质­量基础之上与外在需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结合。因此可以推知内部审计­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的程度;二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度。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提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保证­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促进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通过着眼于各种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与­实施,遵循全过程、全员、多层次的全面控制原则,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既定要求,进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增加组织的价值,促进组织实现目标。(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