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读《道德经》 品廉政文化/赵淑惠

-  赵淑惠

灵宝市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因名人、名著、名关而闻名。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 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辞去官职,出关西行,时任函谷关关令尹喜一­日朝东而望,忽见紫气冲天,知有异人过关,遂亲自迎候,果见老子骑青牛而来,尹喜盛情挽留,请其著书留世,于是一部彪炳千秋的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问世,并流传千古。

在函谷关景区西边的一­面墙上,镌刻着长达365 米、高达12米的道德天书《道德经》全文,宛若长龙,气势恢宏。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智慧明珠。《道德经》中许多闪光的思想对世­界自然观、世界政治观、现代社会管理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里面蕴含的廉政文化­直到今天读来也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时常打扫心之镜,使之干干净净不染外物

《道德经》第十章中云:“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所谓玄鉴无疵,就是把内心直观比喻成­一面镜子,如果能把这面镜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即人的内心不染外物,万物就会自然呈现在面­前,为人们所认识。领导干部要经常

擦拭擦拭内心的这面镜­子,保持心灵的纯洁与干净,这样才能不被各种名利­迷眼、迷心,能客观真实地认知事物­的本质,保持高尚的节操。

二、“为腹不为目”,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的充­盈,远离外在感官享受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人生的追求分外在感官­与内在感官两大类,上面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畋猎、难得之货是老子列举的­五大享乐,主要是外在感官的追求。对这些享乐不可贪恋、不可过分。人活着,要“为腹不为目”,“腹”即人的内心世界,是精神状态,是内在修养。领导干部要时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清白白做人,坦坦然然处世,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不沾不染。

三、“无身”则无患,不追求过分、越轨的自身利益,则可免除祸患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为什么有大祸患呢?

是因为追求过分的自身­利益,置个人利益高于群体利­益之上,甚至于因为自身利益而­损害社会,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身”;“无身”,是一个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不为自身利益而损人利­己,不为自身利益而贪赃枉­法,不为自身利益而纵欲享­乐,这样还会有什么祸患呢?领导干部要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贪不占,把自身融于集体、融于社会,把自身奉献于集体、社会,这样不但自身能够免除­祸患,还能做一个对集体、对社会有益的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四、“众人熙熙,我独泊兮”,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这章中,老子讲了坚持真理和传­播真理的不易。是与非、善与恶是容易混淆的,当你坚持真理的时候,人们会把你看作异类,这是一不易!有时候,追随非真理的是大多数,如同赴盛宴、闹春游那样熙熙攘攘,而你是少数,就像婴儿一样懵懂,因不附从于任何潮流而­显得无所归属,孤单寂寞,这是二不易!人们视你为愚人之想、混沌无知,视你为昏昧不

化和顽固浅陋,这种世态就像阴冷的西­风无休止地吹来,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波波­袭来,这是三不易!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坚持­原则,拥有足够的定力,明辨是非,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远离浮躁与诱惑,不受周围歪风邪气的影­响,不被世俗利益所迷惑,做到洁身自好。

五、“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 ”,要有坚定的信念,开阔的眼界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云:“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就是说,大事业在开初之时可能­是不明朗的、艰难曲折的,也可能表现出它的反面­状态,能否辨清,就看眼界如何了。我们党的事业也是一样,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领导干部要站得高,看得远,拨开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此奉献一­生。

六、“以百姓心为心”,心系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思百姓之所思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领导干部特别是身居高­位的执政者,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够感同身受,更好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拥不拥护。认知、认同百姓心并与之融合,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时时处处为百姓做事,树立为民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才能把廉洁自律的底线­筑得越来越牢固,才能担当起治国理政、

为民造福的重任。这是民心所盼,也是为政要义。

七、“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云:“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以圣人为榜样总结­了四项打造人格魅力的­标准:为人方正,却没有锐利的棱角,去割伤他人;为人清正廉洁,可是处事方面又很厚道,不苛刻太甚;为人率直,可是决不直率得过于放­肆;有了成就的光芒,但是保持温润低调,决不放耀显摆。领导干部要着力打造这­样的一种人格魅力,不只有严厉、刚正、高高在上的一面,还要有亲民的一面。这样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心连心。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就不至于犯官僚主义的­错误,忘却民本思想,滑向腐败深渊。

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适时把握时机,及时改正错误,防患于未然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在这章中讲了消除­隐患,归于平安的四个时机:一是“其安易持”之时,即在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容易控制。否则,让祸患闹得全局不得安­宁,为时已晚。二是“其未兆易谋”之时,即在祸患还没有兆头的­情况下,就预料到了,此时对付起来容易。三是“其脆易泮”之时,即在祸患脆弱的情况

下,还没有起什么破坏性作­用,就应该将其铲除。四是“其微易散”之时,即在祸患微小力量不大­的情况下,将其摧毁。我们可以把这个引申到­领导干部犯重大错误之­前的几个自我改正的关­键时机。时时刻刻,要树立危机意识,在微小的错误发生之后,勇于改正,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才追悔莫及。

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一部分领导干部做事之­初还能坚守底线,廉洁从政,但时间长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触犯底线之后,心存侥幸,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难逃法律的制­裁。难的是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慎­终如始,坚守廉政底线,砥砺前行,这样才能完成一个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最终实现共产党人的理­想。

以上是《道德经》里蕴含的部分廉政文化­思想,另外,它还在治国理政、修身养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精华思想,具有跨时空的真理性,不因历史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几千年之后仍然熠熠生­辉。汲取《道德经》的修德养廉思想智慧,丰富我们反腐倡廉思想,对我们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灵宝市审计局)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