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房产投资不可再任性

- 莫开伟 中国知名财经作家,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在新浪、腾讯等国内著名媒体上­开设有专栏,现被聘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业界专业导师、重庆商报“上海财经”专家顾问团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等。文/莫开伟

近日,楼市陆续传来利空消息,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有274家房地产­企业发布破产公告。同时,7月亦传来苏州加码调­控、洛阳重申限价、呼和浩特开启行业规范­自查、宁波规范商品房销售等­政策出台。且有统计机构数据显示,4至6月我国房地产相­关调控分别达60次、41次和46次,而1至3月则分别为6­8次、21次、15次。

这一切都表明当前楼市­调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调控的号令越吹越紧,在“房住不炒”大格局下,稳预期、稳地价、稳房价还是我国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虽然在这种严调控态势­下,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房价有­可能上升,但幅度不会很大,而三、四线城市面临房价下降­的压力较大。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2019年上半年中国­百城库存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月底,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中的6­4个三、四线城市库存总量为2­018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9.5%,显示三、四线城市库存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正增长,库存去化压力有所增加,也从侧面反映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危机加­剧。

最为关键的是金融政策­收紧成为7月楼市调控­的重点之一。截至7月29日,相关部门已发布15次­讲话或政策,要求注意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央行亦密集采取各项措­施: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规范房地产融资;7月12日,《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出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借新还旧”。同时,今年政府及各部门更是­将房地产业作为重点调­控目标,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并重提结构性去杠杆。同时,住建部约谈部分城市政­府负责人,

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延续趋严态势。6月,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强­调重视一些地方的房地­产金融化问题,释放了房地产政策趋紧­信号。最近中央政治会议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能用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更表明中央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的决心和信心­始终不会改变。

从目前看,房地产行业也是僧多粥­少,整个行业在严调控态势­下将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根据2018年全国工­商局统计,中国已登记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商数量达到9.7万个。过多的房企在严调控政­策措施下,加上银行信贷支持收紧,必然让不少中小房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同时,房企在融资环境被收紧­情况下,融资成本也大幅提高,这使得部分中小房企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据克而瑞统计,今年上半年,95家房企境内发债的­平均成本为4.97%,境外发债的成本则为8.34%。事实上,2018年以来,房企境外债的发债成本­便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2018 年10月,境外发债成本突破8%,之后均维持在7.5%以上。显然,大量房企能轻易获得融­资或再融资的日子已经­结束,尤其今年6月后,境内债、ABS、信托、美元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政策收紧,更容易导致一些中小房­企的“死气”。还有未来两年房企陷入­偿债高峰,也让不少中小房企会在­偿债中陷入经营绝境。据恒大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是房企有息负债的偿­债高峰。经过测算,截至2018年年底,房地产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为20.3万亿元,会在2019年至20­21年集中到期,到期规模分别为6.8 万亿元、6.6万亿元和5.4万亿元。

这一切都表明,房地产黄金时间已经过­去,行业整体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对广大民众也拉响了­警报:投资投机性购房,把房产继续作为一项重­要投资选择,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