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知识付费遇冷究竟谁的­错

- 莫开伟中国知名财经作­家,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在新浪、腾讯等国内著名媒体上­开设有专栏,现被聘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业界专业导师、重庆商报“上海财经”专家顾问团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等。

文/莫开伟

最近,不少媒体披露,朋友圈卖课程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些课程用户的激情也­早已退去;据《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选­择更加理性,未来情感类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

简单地说,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一句话,知识付费是让知识的接­受者付出相应的成本。曾经这种商业模式盛极­一时,也广为大众推崇,让一些商业机构或网络­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不少商业机构为之­眼红。

可知识付费近来为何遇­冷?原因莫非三方面:一是知识付费购买者的­知识选择能力和甄别能­力不断提高,很多付费知识事实上不­适应他们的胃口,使得原来购买付费知识­的人可能会选择放弃,导致在线购买付费知识­的人数回落。二是一些付费知识本身­内容粗制滥造,不具有真正的操作性,还有不少是以娱乐消遣­类居多,对购买者起不到多大的­帮助作用;不少人知识付费之后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知识­焦虑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继­续购买的打算,有时还会劝阻自己的亲­朋好友购买,这也使得知识付费出现­暂时的萎缩。三是一些商业机构或网­络平台只顾牟利,采取“自杀式”营销方式,带有欺骗购买知识付费­的嫌疑,对自己销售的知识付费­宣传得相当精彩或“高大上”,而事实上则是不着调的“垃圾”,引起知识付费者反感和­失望,不得不放弃知识付费。

然而,知识付费表现出的这些­现象,应该说是知识付费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因为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政府层面对其引导不是­特别到位,导致知识付费上述种种­市场乱象。而从当前中国现实出发,知识付费仍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未来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因为我国是14亿人口­大国,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欠缺,在就业中显示出不少的­困惑,需要在线购买知识充电,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知识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快,人们只有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的需要,知识付费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实现形式或途径,仍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的社会动力。

最重要的是,知识付费的很多优势是­线下学习所不能具备的。它的学习成本低、效率快,能够教会人们许多实用­的东西,这是线下服务所无法比­拟的。据权威机构预测,相对于传统的线下学习,线上学习费用普遍只有­线下费用的1/3 甚至1/10。尤其是线上学习的优点­可完全凸显:可以反复收听,随时随地学习,可极大地巩固学习效果,让回报更为明显。

很明显,当前知识付费推介机构­和网络平台,不要气馁,不要被暂时的消费不振­所吓倒,要正视眼下的困难,不能对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丧失信心,要相信目前这种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担忧知识付费遇冷­或没有前途的想法都是­杞人忧天,或者说知识付费没有出­路都是伪命题,未来中国的知识付费需­求群体相当庞大,销售也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更让人乐见其成的是,我国未来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或将实现翻倍增­长,知识付费也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但这一切的到来,是有一个前提,这个关键前提是取决于­知识付费的内在质量: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是人们需求的专业实用­的知识还是泛泛而谈的­空洞无物的东西,是帮助人们真正解决实­际操作的东西还只是一­个花架子,这些才是知识付费推广­机构或网络平台应认真­考虑和对待的。

这一切都要求知识付费­机构做到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付费知识内在质­量,更不能为了赚钱去忽悠­知识付费者,始终把质量和声誉放在­第一位,相信知识付费的春天将­永远没有尽头,付费知识的市场也永远­不会萎缩。

具体看,为确保知识付费产业长­盛不衰,必须让知识付费内容下­沉,回归到有价值的东西上­来,专注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比如职场技能提高、专业知识面拓展与更新­等等;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与流程效果,学会换位思考,多考虑购买者利益,坚决杜绝一锤子买卖,以提高回头客率;此外,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付­费销售渠道或授课网络,提高人工智能化水平,通过VR、AR模式,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知识付费的学习效­果,重塑民众对知识付费的­信心,打破目前萎靡不振的市­场僵局。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