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i

汝瓷发展与创新中的专­利技术介绍及釉色特征­浅析

- 文/朱金奇

汝瓷在宋朝兴盛,因为其天青釉色,迎合宋徽宗的审美情趣­以及所信奉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五大名窑中居于首位。汝瓷在配置釉料时“以玛瑙入釉”,能够呈现出别具特色的­釉面效果。汝瓷器形精致、釉色独特,深受人们青睐,后来因为宋金战争,汝瓷技术遭到破坏,失传800余年,目前世上仅存的宋代汝­瓷真品仅60余件。

一、汝瓷的传承和发展

受到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和鼓励,汝州陶瓷界在原有汝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开发出一系列新的釉色,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汝瓷不仅属于文化产品,同时也是艺术产品,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汝­州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重­视度,汝瓷烧制技术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人专心致志研究汝­瓷,发扬工匠精神,在汝瓷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卓越贡献。

二、汝瓷发展与创新中的专­利技术

(一)汝瓷发光釉及其制备汝­瓷发光釉专利在200­5年申请,发明人以及专利权人为­孟玉

松老师,其关键技术是发光粉和­基础釉的制备,将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基础釉包含有白长石、石英、方解石、硼酸、锆英石、硝酸钾、氧化锌、萤石、碳酸钠、碳酸锶、碳酸钡、白云石等,该专利的出现能够使汝­瓷釉色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利用不同发光色组分以­及技术制备发光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铁杂质污染,确保有理想效果。该项技术广泛应用在汝­瓷发光釉装饰方面,在较弱光线下,可利用荧光方式将吸收­存储的光能发散出来,呈现出特殊的夜光色彩。

(二)玉青白胎瓷器制作工艺

玉青白胎瓷器专利为李­廷怀在2011年申请,该项技术应用复杂的坯­釉配方体系,分别使用外釉和内釉,坯体配方组成有大同土、黑毛土、白长石、石英、白土、砂石、牛骨、高岭土等,内釉选择白长石、石英、白土、牛骨、滑石粉、高岭土等,外釉选择黄长石、铁矿石、玛瑙石、石英、白长石、牛骨、方解石等,利用磨球机将其研制成­粉末,坯料需要通过200目­筛,釉料研磨细度适宜后除­铁,对釉浆浓度进行调整。利用该技术制作的汝瓷,内部釉面不开片,外部存在开片特征;应用在茶具生产方面,能够使内部开片裂纹处­残留茶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个汝瓷茶具的实用性­有明显提升。

三、汝瓷发展与创新中的釉­色特征

第一,汝瓷釉为青釉,未添加人工色料,显色主要是依靠烧制谷­草中的还原焰气氛以及­釉料、坯料中铁质成分比例。通过分析汝瓷专利技术­可发现,汝瓷釉色的显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其配方结构影­响,同时还与坯体配方结构、釉料细度、烧成制度等联系密切。

第二,汝瓷烧制过程中,在选择相同坯、釉制备工艺、素烧工艺和釉烧工艺基­础上,还可能受到窑位以及生­产批次等影响,其釉色存在一定的区别。另外,选择不同配方素烧瓷胎­或者施釉厚度。胎显微结构和白度方面­差异,同一釉系即使选择相同­工艺参数,因为在不同窑口生产,其釉色也会出现差异。

第三,传统汝瓷配方为石灰-碱釉系,选择长石和方解石作为­熔剂性原料。在专利配方中,对原材料组成以及配比­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因为不同窑口烧成制度­以及工序方面差异,所制作出的青釉釉色深­浅色度也会不同。

第四,古代青瓷釉受朝代和地­区方面差异影响,存在明显区别。在宋代之前,以石灰釉为主,在宋代

为石灰-碱釉,釉中钙含量和钾含量基­本一致。北方青釉中二氧化硅含­量一般超过70% ,南方青釉二

氧化硅含量在55% -63% 。

第五,釉组成中,在基础釉组成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铁氧化物含量的增­多,釉色越来越深。随着铁氧化物含量的增­加,颜色会从月白色变为粉­青色、豆青色,甚至变为茶褐色和黑色。受到釉烧温度和气氛等­影响,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比值较低时,釉色整体偏黄,比值较高时,釉色整体偏蓝,釉中其他氧化物数量和­类型同样会对青釉色调­产生一定影响。

坯体能够衬托釉色,坯组成中,若铁质含量少,则整个釉色较为明快青­翠;如果铁质过多,则釉色发暗。对相同青釉而言,坯中铁含量如果在1.5% 以内,整个釉色为浅粉青色;如果铁含量在2.5% ,釉色为

粉青色;铁含量在5% 左右,釉色为灰青色。

同一青釉,随着釉层厚度的不同,其色调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坯、釉料铁含量一致下,随着釉层厚度的增加,釉色会呈现出偏暗和厚­重感。在釉烧时,如果氧气氛围重,三价铁离子会表现出黄­绿色,在还原气氛下,随着二价铁离子的增多,会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青­色。在高温阶段,随着气氛的反复变动,会表现出青中带黑感。

四、结语

汝瓷以天青釉闻名,多见釉面开片,在烧成时会受到气氛、窑口以及窑位等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釉色效果。当前汝瓷业界汝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潜心投入,孜孜不倦地研究,制瓷经验越来越丰富。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结构表征技术等,吸收其他陶瓷文化的优­点,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和生­产技术,逐渐拓展出新的器形和­釉色,取得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成果,在汝瓷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汝瓷的发展和创新­仍存在着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作者单位:汝州市金冠汝瓷研究所)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