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and Art of Guangzhou

粤菜的“雅”与“俗”

- 江 冰

羊城四月初夏,吃货目标为珠江对面长­洲岛深井村的“深井肥鹅”。从广州海珠区新洲码头­乘船过江,客轮船票,只要二元。登上码头,步行一刻钟,小山坡上,竹林半掩的农庄餐厅就­是目的地。涉水登山,就为了吃客口碑中的那­只肥鹅啊!近处竹林摇曳,远处江水滔滔。一杯茶刚喝一半,“深井肥鹅”上桌,一盘半只一百元,肥沃丰硕,金黄酱色,油光闪闪,大盘上桌,力压全场,成为午餐主角。齿间早已期待呼唤,小心翼翼入口,瞬间恍惚仙境,忘却一切,沉浸其味。妙在脆皮与鹅肉之间有­一层薄薄的脂肪,潜伏其中,皮脆肉嫩,以至境界。在牙齿进入皮肉刹那间,一股肉汁涌入口中,与先前甜酸蜜汁蘸料汇­合升腾,分分秒秒,渗透鹅肉,甜甜咸咸,融会贯通,异香满口,回味无穷。可谓肥而不腻,色味口感俱佳,岭南风味,上品粤菜。

深井烧鹅,粤系名菜。印象中港深穗均有深井­地名,以何为正宗呢?此菜工序讲究,可谓不惮其烦,食不厌精。据说长洲深井烧鹅奇妙­讲究,还在于用当地荔枝果树­为柴,慢火烘烤。吃货上品者告:深井并非地名,乃指传统古法。平地掘坑,状若深井,底铺炭火,鹅悬挂铁棍之上,慢慢烘烤,方有名菜出世。

羊城烧鹅,制法讲究。大致步骤可归纳为三步:特殊宰杀及调制味汁;全方位充分腌制;下锅烫水及烧烤。具体如下:选取优质仔鹅,宰杀洗净,肛门处切口掏出内脏,斩去鹅掌及翅尖。用姜末、蒜蓉、葱末、精盐、白糖、料酒、玫瑰露酒、五香粉加适量高汤调匀,制成味汁;另将蜂蜜、白醋、枧水调匀,制成脆皮水;味汁灌入鹅的腹腔,旋即针线缝实,密封味汁;将鹅头向上,用气枪气嘴从鹅颈杀口­探入,按压气枪,促使空气打入鹅

体皮下脂肪与结缔组织­之间,使之胀满以抵达全方位­充分腌制之目标;沸水锅中烫约半分钟,用冷水浇淋鹅的表皮,降温稍凉,即将脆皮水均匀刷于鹅­表皮,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稍后入烤箱,用慢烤至鹅肉熟透,改用230度的温度将­鹅的表皮烤至酥脆,取出倾尽鹅腹内卤汁,大功告成!斩件装盘,淋上卤汁,随酸梅酱味碟上桌蘸食­即可。工序如此复杂,应该是古法之上又有多­种改良,比如深坑柴火转为先进­可控烤箱了。由此也可见出,从前古法烧烤,需要多少经验和耐心,制作成本相当高。

不过,无论如何,远离市区,保留古法,并不整齐划一的羊城深­井烧鹅、古港烧鹅,恰是当下城里人找的那­种新鲜土气吧。肥沃大块,嚼劲十足,兼具烤制、焖烧、蜜汁等多种风味,各家不一,均称本土民间传统特色。大盘上席,规模宏伟,我食半只,价一百元,亦是盘大肉实。若是整只大鹅,几乎宏伟如山,气势直冲屋顶,岂不快哉!这个吃法偏向“俗”。

而粤菜极品,吃的则是一个“雅”。广州酒家旗下的天极品­酒家,尝试所谓的“品粤菜”。一进酒店,黄永玉写的招牌字“天极品”映入眼帘。走几步又发现赖少其的­大幅书法挂在墙上,令人刮目相看。广州酒家目前多种经营,多种档次并存。我吃过几家,有做快餐的点菜的,顺便售卖广州酒家出品­的鸡仔饼腊肠腊肉等,十分日常平民。这家店打招牌“粤菜极品”,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呢?多少有点好奇,静静期待着。

菜单拿上来了,一共九道,边看菜名边议论边品尝。所谓的粤菜极品,配的酒水是澳大利亚2­016年的葡萄酒,每人面前有精美的餐具,同时配备西餐刀叉和中­餐 筷子与一个汤勺。每人三个酒杯:葡萄酒装大酒杯、中杯盛矿泉水,另外一个是玉米汁或杏­仁汁。类似西餐,一道一道上,食罢撤去餐盘,再上下一道。

上菜开始:第一道古法盐焗鸡拼白­玉蔬菜卷,在一个长条的白色瓷盘­上,摆了一块盐焗鸡,一侧一枚蔬菜卷。蔬菜卷的皮类似春卷,裹着几样蔬菜,口感鲜脆,佐配盐焗鸡恰到好处,但是因为仅有一小块鸡­肉,所以并没有完全吃出盐­焗鸡的味道就收场了。第二道潮式过桥桂花鱼,稍显规模,一人一缽。食前大家还议论,这个“过桥”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把鱼放到水里氽­一下?端上来一看,黑缽里头还真有一些米­粉,几片桂花鱼鲜嫩无比,放在米粉上面,点缀几片酸菜与姜片。主人说这套菜是把粤菜、云南菜、贵州酸菜鱼组合而成,同时又加了一点点辣味,兼有湘菜的味道。颇具特色,口感口味的确兼容各家,但也说不上精彩。

第三道:安格斯牛肉烩雪梨。安格斯牛肉,西餐中一道著名牛肉品­牌,雪梨切成一半,掏去梨心,将牛肉先行腌制后放入,两半合一,然后清炖。牛肉鲜嫩,保有嚼劲,同时雪梨清甜自然渗透。此道菜颇有特点,外形好看,色香味达到一定的境界,据说也是今晚八道正菜­中最贵的一道。第四道:春荞河虾仔煎薄饼,这道菜的亮点是春荞,三月初春季节菜,河虾仔倒是常见河鲜,分别烹制后,与薄饼一起油煎,外形颇似中国春卷。第五道:甘香柚皮焖鱼骨腩,鱼骨腩乃顺德菜中典型­的一道河鲜,但此极品特点是把柚子­皮进行腌制,与鱼骨腩放在一起清蒸。柚子皮的清香衬托着鱼­腩,柚子皮为亮点。食之顺口,但总觉得形式超过内容——鱼骨腩量少,无法获得顺德菜中那种“焗”之香味。

一共八道菜……最后,以贵宾水果结束:小果盘的亮点是台湾莲­雾。水果与每一道菜相同,量都控制到极少,以精致精美见长。

据说这家店接待了很多­外国首脑和国内领导,但我品尝以后,两点感受突出:一是赞美可以把粤菜做­成如此精细精美。今年在南京秦淮河名店­里吃江苏菜,印象是造型摆盘上超过­粤菜,但是在今天“天极品”系列面前,这个印象似乎可以做一­些修正,也就是说,粤菜也可以在摆盘上做­到惊喜。当然,就这几道菜来说,大厨手绘图案倒没有达­到令人惊叹的境界。

第二点感受:如此类似于西餐精致有­序的食用方式,似乎掩盖了粤菜煲、炒、煎、焗等种种手法。每一道菜的微量,不由地让我猜测它是一­盘菜炒出来的,还是一个一个做出来的?锅镬气消失了,煲汤味不见了!或者说将粤菜的那种街­坊亲密、亲和吉祥、热烈红火的气息,演变成了一种宫廷式、精致的、安静的乃至孤独的沉寂­气息。

这一点,我个人不太喜欢。尤其是粤菜中的“煲”与“焗”给我很深印象:煲汤乃本色,食材之鲜于汤中完美呈­现;“焗”是通过砂锅的收汁,把所有汤汁都渗入食材,汁液饱满,鲜味淋漓尽致。比如潮式过桥桂花鱼,作为一种粤菜组合其他­菜系之尝试未尝不可,但一定不是主流,因为粤菜最讲究的是食­材自然,尽量释放食材自身的天­然鲜味乃烹饪核心,意在激发、提升、点化。

这种极品菜,由于食物规模太小,过于精致,确实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憾。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有人去买珍珠,发现那个盒子特别漂亮,结果买了盒子,还了珍珠。即成语“买椟还珠”。“天极品”自 诩讲究“色、香、味、形、皿”,我觉得此次小宴做到“色、形、皿”,却忽视了粤菜中最重要­的“香与味”。粤菜务实,尽管亦有高中低档次菜­品,但贯彻到底的却是朴素­的四个字:入味好吃。

由此看来,对于天极品,我赞成是粤菜的一种尝­试,但它一定不是主流,尤其把这种尝试做成一­次宴会所有菜的形式,值得商榷。目前电视大厨争霸赛中,可以看到中西菜系交汇­融合,但不少菜保留了传统烹­饪方式,做好一盘菜,再用勺子置入盘中,即刻趁热送给每个评委­尝试。这里既有西餐分餐的方­式,同时也保留了中国聚餐­的众人合吃一盘菜、同喝一钵汤的饮食传统。而腾一份热闹的气场,众人同欢同乐的气氛,似乎在这种高档的西餐­方式中消失殆尽。我们是否可以折中地找­到一种兼容并取的方式­呢?不过,我的文友聂莉——广州长大,资深吃货——却不同意我的观点,认定这是粤菜走了雅致­一路,高档享受值得充分肯定。

我的美食写作,常在享用之后即刻成文,一是记忆犹新,二是与懒惰斗争——转身而去常被杂务缠身,小事易被轻轻放过。然,写得匆忙,又不懂粤语,常以外地人思维评判,不免有误。好在微信既是公开媒体,亦是讨教课堂。微友不吝赐教,让我的写作过程延伸为­学习过程:时常在感激中有班门弄­斧之愧疚!

比如同事强哥指教:干菜,粤语叫“菜干”、笋干、鱼干。不说干菜,大概是保留古汉语的“倒装”式?还有类似: 公鸡,叫作“鸡公”;梅菜扣肉的梅菜,属于客家腌制咸菜的一­类,不干的。所以不称“梅菜干” (梅干菜),就叫作“梅菜”。再如学生烁倪从汕头远­眺,也参与讨论:菜干的“干”应该和“果脯”的“脯”相同作名词吧,潮汕

话也说菜干、鱼干,这里的“干”作名词发音,读音和作形容词不同。

有时美食讨论会向纵深­发展,比如四川人小冯发声:我猜梅菜扣肉与四川咸­烧白起源应属同宗,不过演变至今就品相看,四川咸烧白更精致,前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四川咸烧白则不然,可登大雅之堂也。一孔之见,仅限于盛盘品相和口感,没有褒贬之意。有异议者,一笑而过足矣。

南乳猪手是粤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岭南人称猪蹄为猪手,是否古语?透着文雅与尊重,对生物与食物之双重尊­重;南乳又叫红腐乳、红方,是用红曲发酵制成的豆­腐乳。用腐乳生抽爆烧煮熟猪­蹄乃用心所在。荤而不腻,嚼劲回味十足,我甚好之。大可以店出品一份16­元,贵吗?罗汉果瘦肉汤,半个干果异香微甜,几块瘦猪肉,佐配小块甘蔗,煲出汤汁浓厚。一砵蒸饭,一盅老火汤,已然绝配。

猪手猪手,手足有别。一时讨论者众,亦出分歧。比如上海阿勇认为:应该是这样,后面的叫猪脚。大概后来就统称为猪手­了。四会阿红则认定煲汤描­述有误:罗汉果炖瘦肉应该不会­是这个颜色,感觉像猪脚姜醋。当然还是最懂广东的老­徐表述稳妥:猪手,猪前蹄也。这种区分于讲究吃的粤­人很有必要,因为猪后蹄没多大吃头。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粤菜品名,雅过广州“六十三层”。广东人在取名字上大多­走朴质无华的道路,广州花园酒店斜对面的“六十三层”,是当时广州改革开放后­最高一栋楼——广州市民就直接用楼层­为大厦起名,约定俗成,相当亲切,相当世俗与实用。广东流传一句话:“广东人是会生 孩子,不会取名字”。广州人也有这个特点。比如大家熟悉的广州塔­起名,即一波三折,先是在网络上征名,征集了“小蛮腰”,还有一个非主流的名字“羊癫峰”。政府同时请专家组起名,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主­持,他们的取名思路在地名­基础上提升:广州塔现在所在地为珠­江边的一个沙洲,原名海心沙。所以,他们就取名为海心塔,寓意海洋之星。但是,各方并不满意;后来政府又批下一个项­目,让中山大学重组一个团,进行调查了解民意,最后回到一个平凡名字:“广州塔”。

现在看来,广州塔虽然平常,却有一种大气,跟广州这座城市——比较海心塔——似乎更加吻合。

不过,你说广东人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也不完全对,因为如果放到粤菜里看,这句话就不灵了。粤菜菜品有很多名字不­但词有韵味,而且动听响亮。比如说,绿茵白兔饺、碧绿琵琶虾、雪花凤凰球、生磨马蹄糕、沙湾原奶挞、岭南菠萝批、椰茸草叶角、鸡丝拉皮卷等,不胜枚举。你看,每一个名字都非常文雅,应该都有文人趣味参与­其中。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雅,让我们看看四川菜名来­一个两相比较:担担面、龙抄手、赖汤圆、粉蒸牛肉、开水白菜、水煮牛肉、干烧鱼、麻婆豆腐等等。比较一下,哪个雅呢?其实四川的菜名亦有韵­味,透出一种质朴美与灵秀­气。而西北饮食中的烤全羊、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等等,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其实大雅大俗,各具其美,各有各的风韵味道。

我感兴趣的是,广东人在孩子、建筑、穿着等方面取用名字多­质朴无华,但是在美食上却煞费心­机。由此也可见出,广东人对美食的尊重和­关注。我喜欢这种

态度,也通过美食加倍喜欢这­座城市。

我对“广州美食”写作的基本想法,可以归纳为四句话:还原市井现场;传达日常喜悦;保持文人雅趣;祛除精英傲慢。期望吻合贴近广州这座­城,务实低调包容,注重感官享受。同时,提升品味,体现襟怀与视野。文风亲切随和平民,克制形而上的思辨,不做虚泛抒情,并以此达及文学性。

关于市井描述,我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巴黎描写启发,写点现场价格,既亲切又有社会学意义。遵循“冰山原则”的海明威,不吝笔墨地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写巴黎日常生活的各­种价格,颇具现场感,深受后世城市研究者青­睐。近观获得金棕榈奖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编创者对“回到日常生活”的呼唤与阐释,亦有深刻的启示。

这些讨论,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常常达到大雅大俗之境­界,我为之欣然。并已明显感觉粤菜境界­与老广性格大有相通之­处啊。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