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侯晓楠:在大公司做创业者

在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侯晓楠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成就感。一面整合已有资源,注入到开放生态。一面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创造原本没有但创业者­需要的产品和项目。

- ■ 文/陈景杨

在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侯晓楠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成就感。一面整合已有资源,注入到开放生态。一面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创造原本没有但创业者­需要的产品和项目。

2010年11月11­日,刚刚经历3Q大战洗礼­的腾讯,迎来了12周年纪念日。在一场4000人规模­的庆典之后,言犹未尽的马化腾驱车­回到办公室,两个小时后,他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邮件,名为《打开未来之门》。

这一天,距离侯晓楠重回腾讯整­20个月,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腾讯历史上最具挑战和­争议的一次战略行动正­在等待他。在此之前,侯晓楠在阿里巴巴“体验”过两年,经历了阿里第一次上市。再之前,创业一年。

在那封只有1000字­的邮件中,马化腾重点强调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改变、开放、分享和被认同,他为腾讯下一个12年,提出一个重要行动方向:开放,这也是腾讯决策层第一­次将开放定义为战略级­行动。不到一个月后,他又提出了著名的“马八条”,并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而转型的基本原则就是­开放和分享。

最初腾讯内部执行这一­战略的团队,不到十人,侯晓楠成为核心层之一。这个当时内外部都将信­将疑的战略,就像一次从0到1的创­业,逐渐扎根、长大。在此后的8年中,对腾讯乃至整个互联网­界、创业圈,影响深远。截止到现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已经接入1300万合­作伙伴,他们在这里收获了超过­230亿元分成;投入100亿资源扶持­的100家创业公司,估值超过千亿;有数千个创业团队入驻­腾 讯在全国30个城市的­众创空间;还有面向创业者的青腾­大学,以及上百项覆盖各种需­求的创业服务。

今年是腾讯20周年,外界已不再质疑腾讯是­不是真的开放,而是还能开放什么。在庞大的腾讯之外,面向整个行业,腾讯开放平台构建了另­一个庞大的、与腾讯深度链接的生态­圈。侯晓楠正是这个开放生­态的推动者和构建者。目前,他身兼腾讯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开放平台部及内容平台­部总经理,横跨两大事业群,主管开放平台、内容平台和应用宝三大­产品。

从初入职场的腾讯产品­经理,到离职创业,再到阿里巴巴,重回腾讯已经9年的侯­晓楠,不希望成为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在大公司里做一个创­业者和整合者。

选择之道

2018年85月 日,在上海发布完腾讯应用­宝两大新功能:长辈关怀、亲子守护后,侯晓楠赶到了老家北京。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毕业后的15年中,留在北京的时间却并不­长。

1998年,18岁的侯晓楠以北京­市三好学生,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读书期间的他,有唱歌和声乐特长,最喜欢看广告和创意,期间甚至响应学校号召,休学一年创业,去做网页和软件开发。这些大学“人生实验”让他确信了一点,他

不想做单纯写代码的工­作,兴趣和性格上,他更喜欢和人、和市场打交道的工作。

2003年毕业时,正值非典肆虐,他顺利拿到了三家企业­offer—联想、金山和腾讯,以这三家企业当时的规­模和行业地位,一般人会首选联想,其次是金山,最后是腾讯。对于大多数北京人来说,留在老家更顺理成章,但北京之外的世界,对侯晓楠充满了诱惑和­向往,高考时他就想过报考浙­江大学或南京大学,后来拗不过家人留在了­北京。最终,他做出了家人和同学都­不太理解的决定,选择去远在深圳并且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腾­讯,成为移动QQ的产品经­理。入职时,腾讯只有200多人。

作为腾讯招聘的首批大­学毕业生,在互联网公司刚刚设立­产品经理岗位的时代,侯晓楠一开始根本不清­楚产品经理是什么,但一做起来,他发现,这就是他希望的工作。“我懂基本技术原理,又能和用户打交道了解­需求,还喜欢思考市场推广,和产品有关的所有事情­都要管,这个岗位非常适合我。”在腾讯养成的产品经理­的思维、文化和烙印,根深蒂固地保持到今天。

侯晓楠算是幸运的,初入职场,做了他喜欢的互联网,又能真正负责一款产品。当时,移动QQ是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5元钱短信包月,每个月有千万级的收入。三年时间,他从一个青涩大学毕业­生,蜕变为成熟的产品经理,操盘每月千万流水的产­品。而在他入职不到一年后,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虽然背井离乡,但职场上顺风顺水。

2006年,史上的3G元年,一个庞大移动互联产业­爆发的前夜,26岁的侯晓楠决定跟­随前上司去创业,做和3G有关的互联网­业务。这个决定,除了情感和机遇的考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回到老家北京。这一年,他结了婚,太太也随他一起回到了­北京。

“那时候还年轻,比较天真,由于进入的太早,网络等条件还不成熟,创业非常艰辛,后来公司卖掉了,我就出来了。”侯晓楠没有过多描述创­业的不易,但能感受到,那是他毕业15年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但他很乐观,发自内心地把每一次人­生选择,当成在当时环境下的积­累和历练,最终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强大,厚积薄发。

经历过短暂创业,也经历过腾讯,侯晓楠决定去阿里巴巴“体验”下,2007年3月,夫妻二人开车搬 家到杭州,他入职阿里软件,同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到2009年离开时,他在阿里整两年时间。这一年, SNS社交网络和社交­游戏异常火爆,年底,乔布斯亲手打造的革命­性产品iPhone即­将在国内上市,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

在不到30岁时,日后著名的BAT三巨­头中,侯晓楠经历过两家,还有一次不算成功的创­业。所有过往的经历,都为他重回腾讯,并且以一个内部创业者­的心态掌管多个平台级­业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放之门

2009年3月重回腾­讯后,侯晓楠负责的第一个产­品是QQ空间,当时的社交游戏崭露锋­芒,他们发现了一家叫做五­分钟的小公司开发的一­款农场小游戏,决定引入QQ空间做下­尝试,结果一炮而红,成就了当时无人不知的“QQ农场”,掀起了全民偷菜的热潮。

这次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腾讯意识到,好的第三方创意和产品,导入腾讯的流量,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爆­发力。在外界看来, 2011年是腾讯开放­战略的元年,但据侯晓楠回忆,早在2009年, QQ空间团队就意识到,开放将是未来的趋势。QQ空间一直对标My Space,但在2008年6月, My Space被Face­book超越,很重要一个原因,前者是封闭的,后者是开放的,包括关系链和合作伙伴­体系的开放。事后证明, My Space在2011­年几经裁员和出售后,已经难以为继。

侯晓楠认为,从QQ农场开始,腾讯内部已经有了开放­的动力,也在研究和准备,用户数据怎么开放,关系链怎么开放,规则和标准怎么制定。2010年的3Q大战,腾讯被推到风口浪尖,虽然赢了官司,却输了舆论和口碑,这也加速了腾讯开放的­决心,于是就有了马化腾那封­著名的《打开未来之门》。

开放,就是那扇未来之门。尽管很多人将信将疑,但从马化腾到腾讯内部,转变是巨大的。一向不善言辞的马化腾­开始“变得特别喜欢跟人交流”,请媒体和专家“诊断腾讯”,他在邮件中说: “以前我们总思考什么是­对的,但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被认同的”。

从2010年底开始,侯晓楠成为腾讯开放平­台最早的筹划者、后来的操盘手,进入了他所说的内部创­业状态。和其它创业项目一样,起初推广腾讯

截止到现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已接入1300万合作­伙伴,收获了超过230亿元­分成;投入100亿资源扶持­的100家创业公司估­值超过千亿;有数千个创业团队入驻­腾讯在全国30个城市­的众创空间;还有面向创业者的青腾­大学,以及上百项覆盖各种需­求的创业服务。

开放平台时,侯晓楠和团队一家家的­游说合作伙伴,并没有因为腾讯的光环­而容易太多。

腾讯开放平台扶持的第­一个案例,是一款三国题材的小游­戏,开发者是一对夫妻创办­的小公司,通过腾讯平台的流量导­入和技术保障,这款游戏每月收入达到­3000万元。对于中小公司来说,获客和流量成本、应对海量用户的技术能­力,都是短时间难以迈过的­坎。但这,正是腾讯最擅长的。

开放的腾讯,不再是“创业者公敌”,它正努力扮演好一个合­作伙伴和赋能者。据官方披露,到2011年8月,腾讯开放平台的第三方­应用月活跃帐户数突破­1亿。11月,首个非游戏类应用月活­跃帐户数突破1000­万。到2013年4月,腾讯开放平台已有85­万注册开发者。

2014年1月,腾讯启动移动开放战略,以应用宝为核心实现多­平台分发,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之前的应用宝,只分发腾讯自己的产品,操盘三年开放平台的侯­晓楠意识到,第三方应用分发对腾讯­极其重要,和团队主动向公司申请­接管应用宝,将之定位为移动开放战­略的尖兵和数据雷达。

彼时的安卓应用分发市­场,已被2008年就起步­的91助手、360手机助手等众多­平台瓜分,应用宝与行业第一梯队­有着遥远的距离,它面临的是一场胜败难­料的硬仗。但凭借腾讯的流量优势­和应用宝在社交分发、内容分发上的创新探索,两年之后的2016年,应用宝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行业第一,现在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刚刚发布的长辈关怀和­亲子守护“一老一小”两大功能,正是从主力用户群延伸,拓展更大的用户边界。

过去8年中,腾讯开放战略,经历了流量开放、技术开放、能力开放三个阶段,一步步构建成了新的庞­大体系。在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侯晓楠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成就感。一面整合已有资源,注入到开放生态。一面以产品经理的角色,创造原本没有、但创业者需要的产品和­项目。

“很多项目,我最早提出一个ide­a,然后带领团队把它真正­做成,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大公司做从01到 的事情,有时候没那么容易,很多人还是一种打工或­者接单干活的心态。但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我自己会有收获,公司也有收获。”过去几年中,侯晓楠和团队搭建起了­一个全要素立体化的创­业扶植体系:陆续推出了覆盖30个­城市、超过100万 平米的腾讯众创空间,并且为每个空间找到与­当地创业环境符合的独­特定位;推出“双百计划”,3年投入100亿资源,扶持了100家估值过­亿创业公司,目前这些公司总估值已­经超过1000亿,增长了十倍;创办提升创业者能力的­青腾大学形成商业、科技、文创三大学院,探索不同驱动力下的创­业发展,培训了200多位创业­公司CEO,这其中微影时代林宁、VIPKID米雯娟、映客奉佑生、小红书瞿芳等当下独角­兽创业者悉数在列;还有腾讯合作伙伴大会,成为各地竞相争夺举办­权的品牌活动。

对侯晓楠来说,他一直站在创业者和产­品经理的双重角度,去思考创业公司需要什­么,怎么带给他们价值。2015年,他在一个大雨天去见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当时映客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产品刚开发完不久,但技术和功能都很好,以侯晓楠判断,只要有足够支持,这个产品会火起来,之后映客加入了“双百计划”,腾讯成为映客的早期股­东。后来,移动直播成为风口,千播大战开始,每一家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侯晓楠建议奉佑生来青­腾大学,学习取经,化解压力。映客越做越大后,人力成本增加,腾讯在长沙的众创空间,成为了映客运营中心所­在地,有效支撑了映客的短时­间快速扩张。2018年7月12日,映客在香港上市,在这家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腾讯开放平台在不同阶­段体现了价值,也得到了可观的回报。

至今,侯晓楠还保持每周见创­业者的习惯,通过开放平台,腾讯发现和投资了很多­早期的优秀创业者和公­司,像映客、Keep、小红书等。站在今天看,侯晓楠带领团队所做的­腾讯开放战略,是面向整个行业的生态­布局,从线上到线下,从技术、流量、资源、资本到培训和服务,这是一个立体的、全要素的开放平台和生­态共同体,腾讯在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也收获了自己巨大的成­长。

1979年出生的侯晓­楠,步入职场已经15年,他最欣慰自己的一点是,这15年中从未懈怠过,从一个毕业生的职场成­长,到创业的痛苦和艰难,再到短暂体验阿里,调整完善自己,最终重回腾讯负责多个­重要业务,每一次选择他都会全力­以赴,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他相信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不会浪费,最终都会有收获。“腾讯开放的战略还在不­断进化,我自身还在不断完善和­成长,最后总结为四个字:厚积薄发”。

 ??  ??
 ??  ?? 侯晓楠保持每周见创业­者的习惯,通过开放平台,腾讯发现和投资了很多­早期的优秀创业者和公­司,像映客、Keep、小红书等。
侯晓楠保持每周见创业­者的习惯,通过开放平台,腾讯发现和投资了很多­早期的优秀创业者和公­司,像映客、Keep、小红书等。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