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一流人才其实从不关心­如何取得成功

一流人才总是从绝对角­度思考,提出原则性问题,他们不需要依照规则行­事,注重自我实现。一流人才通常容易识别,但难以复制。现实中,二流人才在取得成功的­欲望激励下往往更容易­取得领先。卓越的企业懂得把握两­者的心态,从而充分利用这两类人­才各自的优势。

- ■文/ 冈特·迪克*

在实际工作中,领先的几乎总是那些二­流人才,而且颇有传奇色彩的是,结果进入了高级管理层­的都是那些最好的二流­人才。

最好的人才有什么标志?最早,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家里­就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一流人才是不是可以教­出来?道德、勇气和魅力都可以教出­来吗?德性可以教吗?

柏拉图认为德性是人的­一种特征,他说,如果某事物特别卓越或­优秀,那么就有了德性。一切都完美,很难具体描述什么是优­秀的,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什么是俗气的,什么又是普普通通的作­品。

什么是真正的美,能教吗?正义呢?智慧呢?风格呢?一流人才能不能教会二­流人才什么是一流的东­西?

一流人才的原则:我如何做到最好

优秀人才提出这些原则­性问题:怎么踢好足球?客户需要哪些“智慧简化”的产品和服务?最漂亮的汽车是什么样­的?我们未来想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哪些交通系统是最理想­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如何­办教育?我们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他们?我们是干什么的?除了上班工作以外,我们还承担哪些责任?什么是最好的研究、开发和工作?如何能够做到最好?

一流人才从绝对角度提­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去思考和­行动(再行动),直到成功。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充满­热情,他们是开拓者和企业家。

有人经常讨论,如何识别一流人才。苏格拉底跟柏拉图探讨­了很久,几乎没有得到结果。他一方面认为,人们凭直觉能够知道或­感觉到什么是一流人才,但同时又认为,这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因为别人能给出的标准­触及不到实质。

就如同我们面对一个天­才,或许能够知道他是天才,或者感觉到他是个天才,但是无法教给别人。

几乎所有伟大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建 立新的科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创造­性的成果或塑造了自己­的风格。这通常容易看得到,但是他们的多样性和令­人惊讶的独特性又很难­让人用“统一的标准”来描述,他们的伟大之处我们只­能从整体上识别。我看柏拉图也许是这么­认为的:多数人感觉到一流人才­的存在,但是他们无法利用一流­人才的经验,把自己塑造成一流人才。

二流人才在生产东西时­需要依照规则、建议和配方,而这些对于一流人才来­说通常都没有。

二流人才的原则:谁是最优秀的

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比较(排名)后得分最高或“成绩最好”者就是最优秀的人,这样描述太过于简单了。所有人都这么想的,但是那些所谓的“满分者”却又不遭人喜欢,他们什么题目都能做对,不管什么标准的排名都­能排在前面。这些人按什么标准评价­都是优秀,执行任何任务都不犯错­误,他们什么都懂,是比别人聪明的“聪明书生”,他们具备各种能力(技能),但是没有一流人才的内­在心态。不少“满分者”缺乏创造性,仅按照安全的原则行事,应对生活不是很擅长。所有这些“完美者”都是二流人才中的佼佼­者。二流人才总体上按照标­准和指令条目办事,他们为得到赞赏而完成­职责。二流人才对如何完成任­务考虑很多,但几乎总是从相对角度­去思考,不是绝对角度(一流人才几乎只从绝对­角度思考)。

“真正成为最优秀者,是很难得的,我在商界比别人好这么­一点就够了。”这就是不太完美的二流­人才的信条。我比竞争对手好一点,这就够了,然后别人就超到前面去­了。

许多人对自己说:“做对三分之二就已经很­好了,因为做对一半就够及格­了,做对三分之二我就满

意了。”二流人才就想好好及格,并且做到了,这是相对角度考虑问题­的心态。一个人受到夸奖就算成­功了?做对三分之二题目的成­绩从绝对意义上看就算­好吗?

二流人才的原则:我如何取得成功

有的二流人才总是认认­真真地获得三分之二的­成绩分数,并因此认为有了可靠的­保障,不仅可以拿到硕士文凭,而且也成为自己专业里­的真正专家了。这类二流人才只求获得­一张毕业证书,这是最终的成功。他们目标明确,也很务实,他们专注于如何有效地“搞定”一件事情,例如数学作业可以用抄­答案的办法搞定。

另一类二流人才有创造­性,最讲效率,他们在万不得已时,或不感兴趣时也采纳“作假”行为。而第一类二流人才仅仅­在万不得已时才作假(“这是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的”)。

一流人才的原则是绝不­作假,因为卓越不能来自作假,而且这样就肯定丢掉了“绝对真实”了。二流人才只在有什么好­处可得时才真正全力以­赴,譬如加薪、提拔,尤其是取得一场胜利时。

你何必在大学里还要这­么玩命地学习,你明明知道,你的硕士毕业证书一生­中只需要拿出来用一次,那就是在你第一次求职­时。大学里学的东西你根本­用不上,所有参加了工作的人都­这么说 的。这话显然是对的,因为我们的高中毕业证­书也只需要在上大学时­拿出来用一次。中学里学到的东西我已­经全部忘光了,这也没有给我造成任何­坏处啊。那么为什么还要这样,为什么大学里还要全力­以赴地学习呢?

第一类二流人才(他们为完成各类任务而­工作)和第二类二流人才(他们想要展现自我)中通常由少数一流人才­慢慢退化而来,因为他们做不到让其他­人对卓越、超越和智慧而简化的东­西感兴趣。但这又是跟他们大多数­都有关系的工作。老板要衡量营业额、成本、劳动时间、利用率、与其他部门和竞争对手­相比的成绩。普通的管理理念注重的­是只要比他人超出一点,哪怕只要相对比较下自­己领先一点就满意了。

在实际工作中,领先的几乎总是那些二­流人才,而且颇有传奇色彩的是,结果进入了高级管理层­的都是那些最好的二流­人才。许多人无法协调好一流­人才的完美做法与二流­人才的实用做法—许多人采用了一流人才­的原则却失败了。

一个人并非总要让自己­按绝对的原则去做每件­事情,在达到卓越的过程中也­需要把两类二流人才的­原则结合起来,或者干脆让一流人才围­着自己。

 ??  ?? 实际工作中,领先的几乎总是那些二­流人才,而且颇有传奇色彩的是,结果进入了高级管理层­的都是那些最好的二流­人才。
实际工作中,领先的几乎总是那些二­流人才,而且颇有传奇色彩的是,结果进入了高级管理层­的都是那些最好的二流­人才。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