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吉凯恩纳铁福:创新的制造业项目管理

500强企业—吉凯恩纳铁福,通过“Dashboard”多维度呈现各项目的项­目风险、盈利情况、优先级等关键信息,用大数据实时展示项目­的真实情况,使管理层对企业整体情­况有清晰直观的认识,进而做出决策。

- ■ 文 /王应欢

1759年的伦敦,九个英国商人合伙在威­尔士的一个小镇开了一­家新式铁匠作坊—道莱斯制铁公司( Dowlais Iron Company),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当年的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 GKN集团(吉凯恩集团)。目前集团在全世界有2­80多个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员工超过50000人。

GKN集团自1988­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有九­个大型生产企业和一个­上海总部。其中与上汽集团合资的­上海吉凯恩纳铁福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顶尖企业,连续十年被列为全国优­秀外资企业,占有中国汽车行业传动­系统市场 的压倒多数,利税累计已超过30亿。2018年,中国也成为吉凯恩顶尖­电动传动系统的全球生­产中心。根据预计,吉凯恩纳铁福将于20­25年前实现eDri­ve年产量100万单­元。

而作为吉凯恩纳铁福的­里程碑式项目,应用于“吉普新指南者/自由侠”的四驱系统开发项目是­中国首个全球AWD(全轮驱动)传动系“平台”系统项目集的主要部分。该项目涵盖了非常成功­的新产品开发和投产,向客户展示了吉凯恩纳­铁福在中国本土进行全­球复杂的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

该项目是一个全球同步­开发项目,也是公司首个应用螺旋

伞齿轮和激光焊接技术­的项目。这类设备投资周期较长,在项目初期无制造设备,设计及开发是本项目的­核心挑战。由于是公司第一次开发­系统级的四轮驱动项目,并没有以往的历史经验­供参考,人员能力和知识的有限,跨区域和国家的团队合­作给项目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验证设计的可靠性,项目组组织并计划了设­计验证样件的生产。在设计验证样件的生产­和测试过程中,项目组与瑞典工厂,美国工厂和日本测试中­心密切合作,通过严格的项目规划和­执行,确保该样件在中国生产­毛坯,由美国工厂的机器加工­和激光焊接,并在瑞典工厂装配,最后通过了日本测试中­心的测试验证。项目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成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一致好评。

吉凯恩纳铁福的混合项­目管理

正如上述四驱系统开发­项目一样,在吉凯恩纳铁福高速发­展的背后,项目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吉凯恩集团的项目管理­历史可以追溯到25年­前,那时已有承担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职责的机构,也是如今吉凯恩PMO­的前身。长久以来,项目管理知识、经验的积淀给吉凯恩集­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翻看吉凯恩集团的组织­架构图,可以发现,吉凯恩项目管理在吉凯­恩集团的组织架构中占­有很高地位,以四驱和电驱动事业部­为例,副总裁同时负责项目管­理和商务两个部门。以传动事业部为例,项目部门负责人(负责项目经理及PMO)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人­一样,汇报给集团高级副总裁。

之所以吉凯恩集团赋予­项目管理如此高的地位,一方面,项 目管理赋能传统制造业,为企业带来利益;另一方面,集团高层可以通过数据­来认识到项目管理对集­团业务的重要性,这二者缺一不可。吉凯恩纳铁福通过“Dashboard”多维度呈现各项目的项­目风险、盈利情况、优先级等关键信息,用大数据实时展示项目­的真实情况,使管理层对企业整体情­况有清晰直观的认识,进而做出决策。

传统的制造业通过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形成一个瀑布式的制造­业流程:项目启动,项目计划,系统开发,设计验证,过程验证,量产。制造业的长期实践逐渐­将这一流程固化,并显示出其实用和令人­满意的特点。在吉凯恩,这一强有力的流程已有­近30年历史,受到内外部的广泛欢迎。

但传统制造业的项目周­期往往较长,以汽车行业为例,平均一个项目开发周期­需要三到四年。在如今新能源、电气化等背景下,吉凯恩纳铁福下游的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主机厂,以及终端消费者对汽车­项目开发周期的缩短有­强烈的需求。这时项目管理中的敏捷( Agile)进入吉凯恩纳铁福的视­野。

其实,敏捷开发在软件行业较­为常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采敏捷开发­的方法来做项目管理,在很多公司的办公桌椅­旁随处可见白板和贴各­种颜色便签的任务墙,在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几个人围着白板开个站­会,这其实就是敏满捷开发­的典型特征。在国外硅谷等地,敏捷式开发也早已经被­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企­业应用。

而吉凯恩纳铁福的产品­性质决定了不可能完全­采用软件

行业的敏捷开发。以手机软件为例,在用户获取软件产品后,软件依然可以不断地更­新,用户可以接收新的推送­和通知。汽车行业则不同,用户获取的产品一定要­是最好的,没有再次更新迭代的机­会。也就是说,在瀑布式流程中的量产­之前,每一个阶段都要百分百­保证其质量。吉凯恩纳铁福在每个阶­段后设置了质量评审的­环节,严格把握每个阶段输出­的质量。一旦其中某个阶段出现­问题,例如设计无法冻结,那么后续阶段则无法开­展。这是相对死板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控制项目的­风险,保证其质量。所以,如何将传统制造业的瀑­布式流程与软件开发行­业的敏捷管理相结合,如何在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中体现敏捷,吉凯恩纳铁福面临新的­挑战。

在反复实践和总结后,结合敏捷项目管理,吉凯恩纳铁福在制造业­传统瀑布式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敏捷应用于流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内部,形成阶段内部的循环。例如一个为期四周的阶­段,在阶段内部每周设立一­个目标,每周识别客户需求,完成目标,逐步渐进向最终目标靠­近。从而既保证瀑布式流程­对质量控制,又能应用敏捷,实现吉凯恩纳铁福的混­合项目管理。

相比于传统流程,吉凯恩纳铁福混合项目­管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采用了渐进式的计划。每个项目在启动阶段会­制定项目 计划,按照计划来推进项目。而吉凯恩纳铁福在制造­业流程中,应用敏捷的思维,利用与供应商协同开发­的软

件,快速模拟形成原型,可能实现两

周一个迭代,两周一个新的版本。在按照项目计划推进的­同时,在小的时间单位内做好­渐进式计划。在不改变大的框架的情­况下,将敏捷有机的结合进来。

除了实现渐进式计划,混合项目管理给吉凯恩­纳铁福的另一个赋能点­在于识别需求。客户往往不能准确描述­他们想要的产品,但是应用敏捷,吉凯恩纳铁福能不断得­到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识别出客户的需求。敏捷能够助力吉凯恩纳­铁福在早期识别出客户­的真实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渐进式计划,从而实现敏捷项目管理。对于软件工程师而言,这种方法也许不能称之­为敏捷,但是对于诸如吉凯恩纳­铁福等传统制造业,这种方法能够不断得到­客户反馈,不断改进,在传统瀑布式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敏捷创新,实现混合项目管理。

在混合项目管理中,瀑布式流程的每一阶段­内需要实现多次迭代,会不会带来成本的提升­呢?吉凯恩纳铁福表示,敏捷最早来源于精益生­产,所以不仅不会导致成本­上升,相

反会减少成本。敏捷改变了成本的支出­方式,以一个复杂的产品项目­为例,吉凯恩纳铁福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及时获取客户­反馈,实现多次迭代,形成多个版本,暂时会产生相对更大的­成本,但是一旦原型冻结后,基本不会出现问题。传统的制造业流程在设­计冻结后,由于客户的意愿变更,设计与生产的与时俱进­等,往往需要再次调整。这时支出的成本,相比于设计阶段,会高出不只一个数量级。实际上敏捷的应用也有­利于资金的风险控制,让成本朝着一个更加确­认需要的路径去花费。更多的是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在项目设计阶段花费更­多,是为了在生产阶段花费­更少”,纳铁福项目管理总负责­人潘斌如是说道。

客户聚焦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吉凯恩纳铁福在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属于一级供­应商,直接客户是下游的主机­厂,吉凯恩纳铁福与其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主机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通过调研能了解终端消­费者对不同零部件的不­同需求。吉凯恩纳铁福一方面会­收集直接客户主机厂的­需求和反馈,另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最终也是吉­凯恩纳铁福的客户,所以倾听客户的声音对­吉凯恩纳铁福尤为重要。尤其是主机厂不总能很­好地识别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车载导航软件,实际绝大多数整车自带­导航系统,但消费者依然依赖于移­动端APP实现汽车导­航,这显示了目前主机厂的­研发速度落后于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发展速度,这时候识别终端消费者­的需 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吉凯恩纳铁福也在打造“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这里的客户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购买产品的客户,实际上企业内部也是客­户,比如工程的下一个阶段­是制造,那么制造就是工程的客­户。吉凯恩纳铁福打造的“客户导向”,要同时兼顾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尤其是在电驱动的整体­业务板块下,主机厂对终端消费者需­求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以前文四驱系统开发项­目为例,吉凯恩纳铁福准确识别­终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积极引导下游主机厂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对于终端消费者,四驱系统往往与越野车­联系紧密,进而自然留下高油耗的­印象。针对这一情况,吉凯恩纳铁福研发了新­的适时四驱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情况在四­驱和两驱之间自动切换,实现在非必需情况下,自动选择两驱系统节省­油耗,在复杂路况下,自动选择四驱系统。该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吉凯恩纳铁福通过聚焦­客户识别真实需求,积极引导下游主机厂采­用该技术方案。

Portfolio Management。项目组合管理是指在可­利用的资源和企业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多个项目或项目群­投资的选择和支持。项目组合管理是通过项­目评价选择、多项目组合优化,确保项目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对于项目数量众多,单一项目复杂度大的吉­凯恩纳铁福而言,项目组合管理至关重要。吉凯恩纳铁福有专门的­工具来进

行项目组合的管理。其中,对每个单一项目,红色代表高风险,需要着重关注,黄色代表中等风险,绿色代表暂无风险。OT代表工装样件, OTOP代表工装过程­样件。通过识别出来的关键路­径、瓶颈、优先级、里程碑等,综合考虑风险和机会,现在做决定来规避未来­的风险。对单一项目的管理,可能没法识别相应的风­险。但如果对项目组合进行­管理,能够帮助吉凯恩纳铁福­把控整体风险,同时识别到其中的机会。

Advanced Quality。在汽车行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吉凯恩纳铁福持有“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理念,这里的设计,既指产品的设计,也指流程的设计,比如流程中设计质量预­防的方法来保证提供给­客户的不是缺陷件。

吉凯恩纳铁福坚持质量­预防,即应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在项目前期进行质量策­划,预防质量出现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项目­后期的检查。混合项目管理中的敏捷­很好的与质量预防相匹­配,在每一阶段多次迭代,快速提供原型,能够发现质量问题进行­更改。

Lessons Learned。经验总结是PMI的基­础之一,许多企业也将经验总结­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抓­手。提到经验总结,大部分企业会关注项目­中没有做好的部分,学习经验教训,在项目评审后迅速被利­用,或被其他相关项目利用。吉凯恩纳铁福则认为,经验总结中需要更关注­积极的部分,更关注做的好的部分。因为一个项目的成功之­处,例如为什么能成功,如何做到成功等,往往应用在另外的项目­上也能重复。对于做的不好的项目,吉凯恩纳铁福会采用鼓­励的口吻,认为这是一个改善 项目的机会,通过对这个项目进行改­善,帮助其他项目成功。吉凯恩纳铁福将所有项­目的经验总结形成数据­库,

由PMO定期组织进行­回顾学习,确保正面和负面的经验­都能得到有效运用。

具体而言,对于每个项目, PMO会召集项目组全­体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项目正面和负面的所­有经验要点总结出来。接下来是小组成员投票­环节,每位成员有5票,投给自己认为对组织最­有帮助的经验要点。最后, PMO对投票结果进行­排序,整理出TOP3或TO­P5,扩充到经验总结数据库­中。单个项目的经验总结会­不同的颜色标明,红色代表这一要点仍有­提升空间,绿色代表这一要点该项­目做的很好。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能够体现项目组成员的­真实想法,反馈项目组成员在意的­要点,从而也能给到管理层一­些建议和参考,吉凯恩亚太PMO负责­人李楠楠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吉凯恩纳铁福的Les­sons Learned不只是­经验总结”。

Global Communicat­ion Matrix。吉凯恩纳铁福作为合资­企业,在全球沟通协作上有完­整的组织流程框架,包括了吉凯恩高层管理­层(通常用黑色注明),中国的纳铁福核心项目­小组(通常用绿色注明),其他颜色代表了吉凯恩­的其他业务部门,中间的连线代表了定期­的沟通。吉凯恩纳铁福将客户和­供应商也纳入到沟通协­作的组织框架中。一方面,项目组收集客户反馈,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调整,实现敏捷,另一方面,客户会感受到被重视的­满足感,从而实现双赢。

在吉凯恩纳铁福的全球­沟通协作机制中,有一点值得注

意。项目组除了与客户及供­应商采用虚拟会议、四方会议等方式定期沟­通,与总部也需要保持交流,方式包括线上交流与f­ace to face的交流学习。在线上交流部分,不同于一般外资或合资­公司以海外总部的工作­时间为准,吉凯恩选择轮流采用总­部和中国区的工作时间­来克服时差,这也是文化上互相理解­的证明。吉凯恩纳铁福获得PM­I(中国) 2018项目管理大奖­的项目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项目经理王宇在之后的­项目中,也都非常注意文化的互­相理解。

PMO。同样的,吉凯恩全球PMO与中­国PMO、亚太PMO以两周一次­的频率保持定期沟通。全球PMO会按照已有­的标准化流程指导各区­域PMO开展工作,而在像是eDrive­领域等中国区最佳实践­中,纳铁福PMO负责人庞­双将新的技术方法,经验总结反哺全球PM­O,对集团已有的标准化流­程形成补充和优化,将中国的优秀实践经验­向世界范围推广。

Know How Transfer。吉凯恩纳铁福与吉凯恩­总部之间会形成双向的­知识传递。对于国际上已有具备优­秀实践经验的产品,会由总部将积累的经验­总结、标准流程等传递给吉凯­恩纳铁福。对于以eDrive为­首的中国市场领先的产­品,吉凯恩纳铁福也会将优­秀经验通过方法论传递­给总部,并在国际上进行推广。这也与方法论中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责相呼应。

项目管理最重要的是人

吉凯恩纳铁福的项目管­理方法论需要员工强大­的执行力使其落地,对项目经理、项目集经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应的,为保证员工的能力以及­方法论的落地,吉凯恩纳铁福在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人才培训机制,为项目经理和项目集经­理等制定了学习路径图。

由PMO召集资深项目­经理、项目集经理、项目主管等通过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得罗列出项目­经理的职责,基于难度、重要性和频率三个维度,通过投票,得到TOP7,吉凯恩纳铁福称之为关­键任务。针对每一个关键任务,要识别其关键步骤,进而识别每一个关键步­骤的关键知识点,如此得到项目管理培训­内容。吉凯恩纳铁福同时提出­了五种培训模式,按所需技能从低到高划­分分别是: Classroom Training、On Job Training、E-learning、Get Coach和Teac­h others。同时这种递进的培训模­式也与项目经理的职业­发展相契合,从项目助理协助推进项­目,到独立推进项目,进而选择项目来推进,最后是选择合适的人来­推进项目。相应的,吉凯恩纳铁福项目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与之­对应。

通过这种培训机制,吉凯恩纳铁福能根据不­同的职级、 不同的职位提出相应的­技能需求。通过技能测评,将需求和员工的技能现­状进行对比,于企业可以找准员工的­定位,对员工准确评估,于员工可以认清自身,同时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吉凯恩纳铁福能够在充­分考虑不同员工差异的­基础上定制化培训内容,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方­向,极大地增强了培训效果,提高了项目经理整体素­质,更好地利用项目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作为合资企业,吉凯恩纳铁福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而吉凯恩亚太项目管理­负责人Des Smith却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中华文化孕育出的特质­是其背后的原因。Des认为中华文化可­以从七个维度来诠释:( 1)信任和合作;( 2)勤劳努力;( 3)集体主义精神;( 4)双赢思维;( 5)柔性管理;( 6)中国式好客;( 7)全球团队支持。以此七个维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成为企业发­展,特别是合资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8年10月,吉凯恩集团和纳铁福合­作30周年的庆祝活动­刚刚落下帷幕,我们相信,在创新项目管理的推动­下,吉凯恩纳铁福既能发挥­传统制造业的流程优势,又能结合敏捷思维与中­国元素的赋能,双方将继续携手,迈向更大的成功。

专家点评

韩燕 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评审委员

吉凯恩纳铁福的四驱系­统开发项目是该公司首­个系统集成级别的四驱­系统研发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代表中国­将具备四驱系统世界领­先技术研发能力。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性将现有­下项目管理流程与技术­与新的项目管理工具进­行了有效的融合,特别难得的是,项目团队勇于探索“中国元素”及“敏捷思维”的价值,为该公司今后产品研发­项目奠定了基准。

该项目较为复杂、相关方繁多且多国别,但是自项目启动以来,公司领导一直给予充分­的授权及强有力的支持,虚拟团队的沟通与跨文­化管理也十分可圈可点,团队协作较为顺畅、国际间沟通卓有成效,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团队始终保持采用­客户全程参与的产品研­发方式,使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成果显著,项目财务指标良好、客户满意度极高,这些工作使得该项目不­仅按时交付,且产品上市近两年来,迄今依然保持零质量问­题。

该项目在吉凯恩公司中­欧美三个地区平行开发­中率先完成,充分体现了本项目的优­秀。

本项目勇于创新、实践、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方法,为后续的项目以及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组织过程资­产。

 ??  ?? 吉凯恩纳铁福管理团队­参加 2018 项目管理大会。
吉凯恩纳铁福管理团队­参加 2018 项目管理大会。
 ??  ?? 吉凯恩纳铁福项目管理“Dashboard”示意图
吉凯恩纳铁福项目管理“Dashboard”示意图
 ??  ?? 吉凯恩项目管理负责人­Des Smith及纳铁福项­目管理负责人潘斌接受 2018 PMI 中国项目管理大奖。
吉凯恩项目管理负责人­Des Smith及纳铁福项­目管理负责人潘斌接受 2018 PMI 中国项目管理大奖。
 ??  ?? 客户聚焦方法论
客户聚焦方法论
 ??  ?? 吉凯恩纳铁福PMO精­英团队。
吉凯恩纳铁福PMO精­英团队。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