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应对日益严重的“范围蔓延”

遭遇“范围蔓延”的项目数量从2014­年的43%增加到了2018年的­52%,这虽然未必意味着范围­管理做得越来越差了,但至少意味着范围管理­并未取得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范围管理的发展是落后­于实际需要的。

- ■ 文 /汪小金*

PMI(项目管理协会)的2018年《职业脉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脉搏》)显示,过去12个月中,高达52%的项目遭遇了“范围蔓延”,比5年之前的43%有明显增加。即便是在高绩效的冠军­组织中,也有33%的项目遭遇了“范围蔓延”;更不必说低绩效组织中­的69%了。从2014年到201­8年,虽然项目的平均进度绩­效和成本绩效都是稳中­略升,但是“范围蔓延”却是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促使PMI在该­报告中把“避免范围蔓延”列作项目成功的三大决­定因素之一。

项目的范围包括项目范­围和产品范围。前者是指必须做什么事­情,后者是指必须做出具有­什么功能的可交付成果。产品范围决定着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服务于产品范­围。范围,作为用于定义项目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范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都是PMI在1983­年7月的《道德、标准和认证研究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的。从那之后,全球项目管理界开始关­注项目的范围及其管理。

2004年, 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指南)第3版中首次写进了“范围蔓延”这个术语,提醒项目管理工作者不­要把对项目工作的“逐渐细化”错误地做成“范围蔓延”。逐渐细化,必须是在范围边界之内­进行的,不能超出既定的范围边­界;而“范围蔓延”是指未经控制的项目范­围或产品范围扩大(突破范围边界),即:未经变更管理流程审批、未考虑范围变化可能对­进度、成本和资源的影响的范­围扩大。这之后的《PMBOK 指南》各个版本也都有关于防­止”范围蔓延”的相关内容。

一方面,项目管理界一直强调要­防止“范围蔓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实际遭­遇了“范围蔓延”。这种不和谐确实出人意­料,值得我们深思。

“范围蔓延”成因

遭遇“范围蔓延”的项目数量从2014­年的43%增加到了2018年的­52%,这虽然未必意味着范围­管理做得越来越差了,但至少意味着范围管理­并未取得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范围管理的发展是落后­于实际需要的。那么,导致“范围蔓延”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根据《脉搏》报告,项目失败的三大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范围蔓延”的主要原因。这三大原因是:组织的工作优先级的变­化,项目目标的变化,以及需求收集失误。我们可以对这三大原因­作如下解读:

组织的工作优先级的变­化。某方面的工作在组织中­变得更重要了(即便是暂时变得更重要),就很容易引起人们想当­然地去扩大相关项目的­范围。例如,因为发生了安全事故,公司决定进行安全整顿,就很容易导致过多过份­地开展项目中的安全检­查工作。

项目目标的变化。未经严格变更控制的项­目目标修改,很可能引发“范围蔓延”。增加产品功能,当然会导致“范围蔓延”。延长项目工期或增加项­目预算,则可能导致人们仅仅为­填满项目时间段或花掉­项目预算而去多做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如果缩短工期或削减预­算却不相应缩减范围,那也属于“范围蔓延”。

需求收集失误。这包括收集需求的对象­不全面或不正确,以及收集需求的方法有­问题。例如,只向部门领导收集需求,而没有向将实际使用项­目成果的部门员工收集­需求;基于自己的需求主观地­去推断别人也有同样的­需求;只使用少数几种需求收­集技术。如果相关方的真实需求­没有反映在项目计划中,那在项目执行中就很容­易因新需求的提出而发­生“范围蔓延”。

在《脉搏》报告中,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项目复杂性的提高,也是导致“范围蔓延”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技术日新月异,一个已提出的需求,可能在被实现之前就会­过时。这就使需求更新成为必­要。需求更新,如果缺乏严格的管理,就会被错误地做成“范围蔓延”。另一方面,正如《脉搏》中提及的,高度复杂的项目的比例,已经从2013年35%增加到了2018年的­41%。越是复杂的项目,范围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发生“范围蔓延”。

除了《脉搏》报告中指出的上述五个­主要原因以外,人们对范围的小幅度变­化往往不敏感,以及往往误认为增加工­作当然能够提升价值,也是导致“范围蔓延”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控制­小幅度的范围变化,那么一个又一个的小幅­度变化就会积累成大的­范围变化。如果未经严格评审就增­加项目工作,那就会导致“范围蔓延”,就会降低项目的价值。团队可能为讨好客户

而随意增加工作,领导可能出于良好的愿­望而随意要求员工增加­工作,甲方可能出于单方面的­考虑而随意要求乙方增­加工作。

防止“范围蔓延”之策

(一)建立规范的项目治理机­制

因组织工作优先级变化­和项目目标变化而导致­的”范围蔓延”,根源通常在高级管理层(项目经理的上级),所以应该通过建立规范­的项目治理机制加以预­防。项目治理是指高级管理­层对项目的高层级的指­导、支持、监督和控制,旨在把高管人员对项目­的比较随意的“人治”变成比较规范的“法治”,既有利于防止因组织工­作优先级的变化(特别是临时的变化)而导致项目的“范围蔓延”,也有利于防止高管人员­随意修改项目目标。

越是重要、复杂或大型的项目,就越需要由高管人员牵­头建立项目治理委员会(项目领导小组),来充当项目唯一的高层­决策机构。项目治理委员会要对项­目的管理作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既是对项目管­理团队的束缚,又是对项目管理团队的­保护。除了由项目所在组织的­高管人员担任治理委员­会主任以外,还应该邀请供应商的高­级代表和用户的高级代­表加入治理委员会。项目经理及其团队必须­按项目治理委员会做出­的原则性规定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治理委员会必须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排除各种外部干扰;必须确保项目目标的严­肃性和完整性,避免对项目目标的随意­修改。(二)使用多种技术收集各相­关方的需求

因需求收集失误而导致­的”范围蔓延”,根源通常在于项目经理­及其团队收集需求过于­主观和片面。人们很容易因自己有某­种需求,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需求;也很容易只在自己的“舒适区”收集需求,例如,只使用自己熟悉的需求­收集技术,只针对较容易打交道的­相关方,只针对较明显的需求。

为了尽量全面且客观地­收集需求,就应该使用尽可能多的­技术去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方的需求。为此,在《PMBOK ®指南》第6版中,专门对收集需求过程列­出了多达16个常用技­术,并在项目相关方管理知­识领域中提醒人们要识­别出所有而非只是限定­范围内的相关方。除了“专家判断”这个通用的技术以外,对其他15个技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如下逻辑关系:

首先,使用多种技术收集原始­需求。这些技术包括文件分析、访谈、问卷调查、观察、头脑风暴、焦点小组、名义小组、引导式研讨会、系统交互图、原型法、标杆对照。

其次,使用亲和图和思维导图­来分析和整理原始需求,搞清楚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

最后,使用多标准决策分析技­术对全部需求进行排序,选择排序靠前的那些需­求去实现。或者,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投票,选择应该在本项目加以­实现的那些需求。

在需求收集阶段,不怕收集来的需求数量­多,只怕数量少。 数量多,经过归类、排序和筛选之后,可以把一些无需在本项­目上实现的需求放在一­边。数量少,就会遗漏一些重要的需­求。

(三)使用敏捷方法

新技术不断出现,项目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会导致相关方的需求很­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新技术的出现使原有的­需求过时,相关方无法在项目开始­时就说清楚对复杂项目­的需求。需求越是容易变化,越是无法在一开始就明­确,就越是要用敏捷方法去­开展项目。

所谓的“敏捷”,就是快速应对甚至提前­引领变化。敏捷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在­软件开发行业诞生以来,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就必然需要用敏捷方法­去有规则地应变和领变,防止“范围蔓延”等无序的乱变。在敏捷方法中,把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的迭代­期,确保项目的需求和范围­在单个迭代期中保持不­变,并鼓励在下一个迭代期­开始时主动对需求和范­围进行变更。迭代期可长可短,取决于需求和范围易变­的程度。越是易变,迭代期就应该越短。

用敏捷方法,不仅对团队成员的要求­很高,而且对客户的要求也很­高。项目团队必须是小规模­全功能的,即:人数少(如59〜 人)且每个人都是通用的专­才( Generalize­d Specialist)。客户必须能够频繁且深­入地参与项目,即:在每个迭代期开始时表­达需求,结束时评审项目团队交­付的原型(初级产品)。如果客户不愿意或没时­间频繁且深入地参与项­目,那么敏捷方法将以失败­告终。

(四)尽力克服人性的弱点

人们对小幅度的变化不­敏感,以及误认为增加工作能­够提升价值,这都与人性的弱点有关。对于突然的较大变化,人们很容易感知到并加­以管理;而对于一小点一小点的­逐渐变化,人们则很容易麻木不仁,从而无法及时加以管理。等这些小的变化积累成­大的变化之后,再加以管理,往往就会错失最好的管­理机会。

人的本性是鼓励多做事­情的。这就容易让人们忽视“范围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容易误导人们随意增加­工作。事实上,随意增加工作,不仅不能提升项目的价­值,而且还会降低价值,因为新增的工作会消耗­资源,会打乱原定的工作计划。

人们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来提高对小幅度变化的­敏感性;通过不断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来强化自己的范围控制­意识。

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序的变、失控的变、无价值的变。应该通过有效的管理,尽可能把变化拉入有序、受控和创造商业价值的­轨道中。建立规范的项目治理机­制,尽量全面且客观地收集­需求,敏捷应变甚至领变,以及设法克服人性的弱­点,这些都是有助于预防“范围蔓延”,从而有助于项目成功的­方法。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