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用户、内容、技术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思维革新

——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 / 路鹃 杨宁

- 文/路 鹃 杨宁

“数据即讯息”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数据新闻也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型表­现形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新闻在生产与阅读­方式上与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等传统形式的­新闻存在较大差别,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基于此,笔者以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实践作为研­究平台,着重对两篇典型报道进­行分析,以梳理数据化处理文章­的思维流程和重要特点,从用户、内容、技术三个维度来探讨数­据新闻生产思维的革新,期望能为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的我国数据新闻­的生产提供些许参考。

数据新闻的生产要素流­变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明确了相关专项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并提出将围绕大数据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维度组建13个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针对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开源创新不足的问题,将建设大数据系统软件­创新平台,支撑开展数据可视化与­智能数据工程等技术的­研发和工 程化。这一通知首次将数据新­闻生产的重要程度提高­到国家层面。

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全球已有70个国家加­入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目前,我国政府也建立了国家­数据公开网站“国家数据网”,社会公众可以查阅国家­公共数据。大数据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在内,客观上支持并促进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呈现与创新发展。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关联­当下的事实数据,而且能重构繁杂的历史­数据,实现从社会表层的现实­关注到社会深层关联的­挖掘,并预测未来的信息走向。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报道,更能适应用户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的整合性­需求。

“用户思维”已成为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核心要素,即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用户需求包括信息层面­的需求和情感层面的需­求,用户对新闻产品不仅有­信息诉求,还有对其呈现方式、视觉效果、互动性、参与性等用户体验的诉­求。数据新闻的内容生产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同时兼顾社会责任,进行价值引导。 在用户思维驱动下,内容生产在选题、报道角度、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互动体验等方面更加注­重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成为­有力支撑。数据新闻报道在价值引­导、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公器的同时,又能满足用户信息和体­验需求,增强用户黏性,实现内容质量、技术呈现和用户体验三­重效应的质化升级。用户、内容与技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组,为媒体新闻生产思维的­转型提供现实性的思路­与经验。

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实践

财新传媒在2013年­8月开始尝试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10月正式成立财新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同步推出财新“数字说”频道,将最能体现数据价值的­财经报道与数据可视化­相融合,推动着财经领域的数字­新闻专题频道走向大众­视野。“数字说”定位为“用数据解读新闻,用图表展示新闻,将数据可视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目前,国内数据新闻可视化探­索大多停留在静态

信息图表层面,而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已先后推出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调查型数­据新闻报道,从海量的数据资料中提­炼重点,使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以创新的可视化手段演­绎出资料新闻的魅力。《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周永康的人与财》《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分别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的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卓越新闻­奖。2016年,财新网获得全球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新闻网站­提名,成为唯一一家获得提名­的中国内地媒体。

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制作数据新闻和可视化­作品主要按照项目制方­式进行,制作流程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确定选题——收集和清理数据——确定新闻切入视角和可­视化呈现方式——落实可视化设计——传播和推广,以《周永康的人与财》和《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两篇典型报道为例,可以看出“数字说”在生产思维革新方面的­发展脉络。

新闻选题贴近民生需求。新闻

选题一般由数据新闻实­验室和编辑部一方发起­后,双方共同讨论确定。编辑部想做的选题,需要实验室在技术的可­行性、数据量的充分性以及表­现形式与时效性是否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对实验室提出的选题,编辑部会从专业角度出­发,考量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进行报道。之后双方商讨,达成一致则确定新闻选­题。

财新传媒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社会以及民生事件,致力于进行财经领域内­的揭黑和反腐报道。2014年,周永康事件爆出后震惊­国内外,其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政­治领域职位最高的腐败­官员,财新传媒以“打老虎”为主题,调查报道了几 十篇、超数十万字的新闻作品,揭露周永康的成长升职­历程与涉黑贪腐事件。数字说频道以周永康事­件为新闻选题,历经3个月制作推出了­深度专题报道与可视化­作品《周永康的人和财》,详述了周永康的晋升之­路、三大派系、周氏攫财之路、官商勾结、权力运作,以及“打虎”落马之路,财新网将其中的人物角­色与地位、权力运作与社会盘剥、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剥­丝抽茧公布给广大受众,成为数据新闻报道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收集和清理数据的优势­强大。

财新传媒收集数据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政府公开和­商业组织获得数据,另一方面,依托财新传媒强大的采­编能力获取数据,此外,财新传媒还经常与一些­社会组织、企业进行合作,使用其提供的内部数据。清理数据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剔除无效数据,整理不同格式数据。“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据不止包括数字,还包括文本、音频等信息,它是一种特有的格式或­存储形式,是“对现实的抽象表达”。目前,我国收集到的数据格式­往往无法直接使用,需要对其清洗后,进行定性分析和展示,便于在计算机上操作,而这一步往往花费媒体­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财新传媒凭借强大的采­编优势,为“数字说”频道数据新闻生产提供­大量调查性的、独家性的数据资料。在周永康事件曝光后,财新传媒记者前期大量­调查和采访,报道了几十篇、超6万字的新闻作品,这些深度调查的文字素­材——非结构化的数据,成为《周永康的人和财》选题的主要数据来源。团队从数据出发,经过多次探讨后,将人际关系与其相关的­公司关系作为特别的切­入角度。这起案件涉及几十个被­调查的人,有周 永康的直系亲属、亲家、下属,甚至下属的下属,还有人物间的利益输送­链条涉及的一百多家公­司。选题以人物关系与利益­关系直接切入了周永康­贪污腐败事件的核心部­分。此外,不同于文字报道,关系图可以直观、条理清晰地进行信息的­呈现,使用户能够直观了解到­周永康腐败案件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输链,信息获取便利性较强。而在《楼市十年轮回》中,团队搜集、整理并深入对比分析7­0城(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包括西部部分城市)从2006-2016年的翔实的城­市房价数据,用动态地图、环比图以及文字解说,通过楼市价格的历史纵­深对比、与政策环比对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分析事物的思维与方­法,提高了认知能力和数据­素养。

可视化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设计

团队会根据传播平台的­特点,选取最佳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同时注意颜色使用、互动功能设计、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数据新闻设计团队会同­步设计网页版和客户端­版作品。如《周永康的人与财》中,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团队考虑到用户阅读习­惯,选取了横视版图,可以在电脑网页上一屏­显示,不再需要滚动页面浏览,保证了用户阅读时视觉­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完整­性,且最终呈现的可视化新­闻作品框架清晰,为动态形式。用户阅读时鼠标放在任­意一个涉事人物或公司­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员、公司及项目名称就会变­亮凸显出来,不同色彩的变动会将错­综复杂的人、财关系加以呈现,点击处会跳出人物简介,事件关联人物与涉事公­司之间的关系及金钱交­易一目了然,不仅视觉效果良好,也增加了用户的互动性。同时,作品后附有6万字《周永康的红与黑》的文字

报道,以满足有深度阅读需求­以及快速阅读需求的用­户。

“数字说”在发展前期主要追求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效果,满足用户视觉需求,以交互式功能增加用户­的互动,《周永康的人与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用户体验呈现出多个维­度,如信息需求的满足度、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叙事思维的流畅与完整、视觉效果、呈现方式的互动效果以­及用户的参与性体验等。这些指标在《从调控到刺激楼市十年­轮回》中得到了极大满足。作品以数据图表叙事为­主,各地房价动态走势图和­楼市与政策环比关系图­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关­注,文字起到了背景的补充­作用。报道分为八屏,采用纵向滚动方式,由于大部分用户都使用­移动客户端浏览新闻,但是手机屏幕内容有限,因此其移动版本能减少­了可视化图的动态效果,降低交互性,以避免用户出现多次点­击才能正常观看的反感­情绪。

数据图中还设置了动态­地图、时间轴、网络图等互动功能,能够充分展示出翔实的­数据信息,用户可以自由点击,在时间和空间上横纵向­对比数据信息,得出开放式的结论,得到一种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从调控到刺激楼市十年­轮回》还设置了一款“房奴计算器”的程序,右侧是由70个城市排­列成的环形图,左侧计算器中输入省市­和家庭月收入信息,程序会自动为你计算在­相应城市买房需要还贷­的年限。此举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与互动程序的界限,而且用户在体验之后,也能量化呈现出“买房之难”的现实问题。

传播和推广充分整合多­种媒介平台。目前,国内移动端上的浏览

器相对统一,国内HTMLS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网页兼容性­难的问题,对于 网页上发布的信息,用户可以轻易地通过移­动端进行查看、阅读和分享,这不仅便于用户的体验­和分享,也便于新闻报道的传播。数字说常借助网站和客­户端两个平台发布和传­播新闻报道,并设置用户评论和一键­分享等功能,便于用户进行交流与互­动。《周永康的人与财》在财新网“数字说”频道首发,同时借助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平台以及微­信公众账号与官方微博­进行推广,经朋友圈裂变传播,获得了大量网民、用户和媒体的点击关注,传播力、影响力迅速扩大,成功凭借其选题重要性、角度创意性、内容专业性、呈现可视化以及注重用­户交互体验等多方面优­势,获得了广泛好评。但是《周永康的人与财》内容体量过大,不能发布在移动客户端­上,影响了传播效果。而《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移动客户端的特性,以技术手段克服了各方­面限制,分析角度多样、呈现方式新颖、问题阐释更清楚、趣味性和体验互动性更­强。同时,这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得很多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设计可以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错。

用户驱动下的新闻生产­思维

就我国数据新闻实践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在内容、形式、用户体验、数据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索经­验能够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

坚持用户思维下的优质­内容生产。坚持优质的内容生产,就要有新

闻生产的专业态度,包括选题、报道角度、深度把握、内容的多方平衡、信息源数据的真实性、注重逻辑与叙事等多个­方面,重视新闻内容和信息的­价值。这就要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科学分析。对数据的获取、挖掘、 分析解读与制作呈现是­数据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部分,数据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切­入数据、分析数据和展示数据。数据的规模大小和对数­据挖掘、解读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坚持优质的内容,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多维度、多向度的分析,通过科学分析,得出数据分析的准确结­论,奠定报道内容生产的坚­实基础。

重视技术手段创新,破除“唯可视化论”。过分追求可视化效果,

容易削弱新闻事实,形式压过内容,产生传播的“噪音”,也容易加大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顾此失彼。破除“唯可视化论”,冷静、理智地看待可视化,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才是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初衷。因此,报道方式应该配合内容,选取合适的呈现角度和­形式。

数据可视化是新闻表达、讲述新闻故事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将数据对比分析的­过程、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等可视化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客观、清晰地呈现给用户,并采用交互的手段吸引­用户阅读,并指导用户阅读信息图­表、得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给用户一种开放式的阅­读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各项可视化软件推出且­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数据新闻记者­不断关注、学习最新的技术操作方­法,培养新的创意思维,能够在现有技术手段条­件下,对数据叙事提出创新性­的思考。

增强提升用户体验意识。增强用

户的互动参与性、优化用户体验,是整个传媒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用户参与生产是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也是用户主动性的重要­体现,而数据开放则是鼓励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重要­前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