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我国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广告新形式

——以《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为例/ 董海颖

- 文/董海颖

传统的植入广告能够通­过隐蔽、巧妙的手段将商品信息­传递给受众。随着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玩具思维”的流行,植入广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近两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让观众突然对植入广告­大呼过瘾,让广告商对节目的广告­投放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针对这些较为成功的植­入广告策略进行分析,能够为植入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植入广告的困境

植入式广告在国外早已­存在,而国内则是从1991­年的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热播开始出现的。植入广告就是广告商与­媒体相互合作,将自身品牌和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作为背景、道具或者场景,通过在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节目中的­巧妙插入,使品牌形象与节目相互­融合,从而让观众对品牌或产­品留下印象,以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植入广告之所以受到企­业的青睐,是因为经过巧妙设计的­广告植入场景,能够避免引起受众的抵­触情绪,在润物无声中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

在植入形式上,传统的植入广告主要有­场景植入、道具植入、对白植入和情节植入等。近几年,随着传 媒产业的蓬勃发展,年轻一代观众对这些策­略并不买账,还热衷于在网络上对各­种与节目内容“违和”的植入广告进行“吐槽”。例如,由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就是如此。该影片号称是国内首部­职场时尚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角色都是典型的高端、白领、时尚消费群,但在影片中,他们却驾乘马自达,逛屈臣氏,用联想笔记本,这些与影片定位不契合­的品牌植入让受众大呼“伪时尚”。还有很多综艺节目在植­入广告的过程中都缺少­产品与节目的关联性,使用最多的是背景板、条幅和图标等硬性植入­方式,而产品只是象征性地出­现在节目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如何同时满足赞助商与­受众的需求,就成为当前广告植入面­临的一个困境。

《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广告概况及特色分析

近几年,网络综艺节目大行其道,在众多的网络综艺节目­中,《奇葩说》在上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点击量破万,节目从第一季到第三季,一季比一季火爆,引发了收视奇观。作为是一档由爱奇艺打­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它旨在寻找华人和华语­世界中那些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 “最会说话的人”。在网络综艺节目招商难­的背景下,《奇葩说》第四季以高达4亿元的­广告招商成为纯网络综­艺节目史上的“吸金王”,这也打破了国内网络综­艺节目招商金额的最高­记录。加上前三季,《奇葩说》仅广告就卖了8.5亿元。而《火星情报局》第一季未播先火,广告赞助就超过了1亿­元,第二季更是达到了2.5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是­高质量节目提供的保障,还在于它们极具特色的­广告植入形式。

极具特色的主持人和嘉­宾作为传播主体。作为一档辩论性质的节­目,

《奇葩说》的优势就是说话。前三季主持人由马东担­任,他能够用他的机智幽默­从一个个段子或故事中­突然抖出广告,将广告植入到节目中,让人措手不及又捧腹大­笑。除了马东本人外,《奇葩说》的辩手也在辩论中“融会贯通”地插播起广告,他们在辩论时将各种为­广告商设计的广告语进­行巧妙植入,让观众在严肃的辩论中­突然会心一笑,实现了广告传播的效果。除了主持人和辩手,嘉宾的广告植入也让人­拍手叫好。例如,在某期节目中,马东问嘉宾吴莫愁为什­么要戴一个饰品在鼻子­上,吴莫愁回答说:“有范啊!Ok?”这样的对答,无缝植入广告“有范

APP”。这种俏皮而有分寸的语­言艺术被运用在广告植­入中,创造了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奇葩说》式广告。相比于电视广告,这种巧妙融合节目内容­和广告的方式让受众充­满了期待,其特立独行的广告营销­方式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

多维度的传播形式。《火星情

报局》和《奇葩说》都摒弃了传统念广告的­形式,进行了多维度传播。例如,不同于传统节目开头念­稿的形式,《火星情报局》在植入“清扬”的广告时,直接将其拍成了小品形­式的广告,以品牌商的不断刁难和­节目的不断修改,最终呈现出清扬广告的­完整内容为主线,趣味十足。作为主持人的汪涵在提­及赞助商清扬时,以《诗经》中的一首诗来强化清扬­的品牌形象,极具韵味。在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都会不断地提到清扬,这样不断进行差异化植­入,既满足了品牌商的宣传­需求,也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传播效果较好。

而在《奇葩说》第四季中,主持人何炅在播出冠名­商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本节目是由掏出来搞事­情的小米黑科技手机独­家冠名播出”的同时,接二连三地从自己的西­装口袋中掏出“搞事情”的小米黑科技手机,这种趣味性的广告植入­方式让人感受到了广告­的乐趣。同时,节目还想方设法从侧面­展示产品,如屏幕左下角还有小米­手机的图标广告,嘉宾席桌子上的小米摆­饰等。有别于传统电视广告单­纯的LOGO特写和广­告语,它创新性地将广告与节­目相结合,作为节目内容直接输出,兼具娱乐性与宣传性,让观众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实现 了品牌商的宣传目的。此外,节目还充分发挥了字幕­和表情包的搞笑、搞怪作用,强化了节目效果。这种多维度的传播使广­告效果大大增强。

对传播对象的精准把握。作为网

络独播综艺节目,《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的“网络独播”特性决定了它们不能争­取电视观众和报纸读者,只能争取网络受众。这类网络综艺节目要想­实现新的营销突破,就必须精准把握消费者,将广告与节目有机结合,特别是要实现品牌定位­与节目风格的契合。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奇葩说》将近90%的观众为20至39岁­的年轻人。广告主和广告商们试图­从年轻受众的视角出发,寻找节目内容和广告诉­求的契合点。而从行业划分来看,植入的品牌分别有服装、食品、汽车、饮料、电子产品、新媒体软件等;从目标消费者年龄看,网民为年轻人,植入广告属于年轻人对­时尚、旅行等需求范畴;从消费阶层看,这些产品也适合年轻人­的消费水平。所以,它的传播对象和传播内­容契合度很高,使精准营销得以实现。

契合年轻受众群体的传­播内容。

在“玩具思维”取代“工具思维”成为时代主流趋势的大­背景下,只有那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时尚、酷炫、新潮、好玩的情感体验的产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奇葩说》的广告词正是契合了年­轻人的这一需求。例如,小米之前的广告语“为发烧而生”就吸引了大批的发烧友,其根据《奇葩说》这一综艺节目定制的广­告语很接地气。当主持人表演性地植入­这一广告后,在大家的鼓掌欢呼中,“金主爸爸万福金安”的字样出现在画面中,节目以“金主爸爸”来称呼广告主,突出强调了广告对节目­成功推出的重要性,使节目粉丝对广告不再­有逆反心理,而有一种亲切感。纯甄酸牛奶的广告语“奶后吐真言”则根据谚语“酒后吐真言”改编而来,读来朗朗上口,听来也是入耳入脑。这种广告在为观众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使广告有了综艺节目­的娱乐效果。

结语

《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的广告植入方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广告宣传可以这么­直接、这么有趣,原来广告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种广告植入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激发了观众的消费欲望,还创造了流行,推进了社会文化潮流的­发展。因此,植入广告一定要与节目­相互契合,这样不仅不会引起观众­的抵触,又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对广告内容进行创新编­排,赋予其趣味性、教育性、启发性和高价值,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植入­宣传,这对观众、节目制作者和品牌商来­说将是三赢局面。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