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浅析财经类媒体舆论监­督的报道特点

——以“胜景山河”上市报道为分析个案/ 英红

- 文/英 红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学博­士

摘要:2010年,由于财经类媒体的报道,已经在IPO过会的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景山河)被阻拦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可以说是财经类媒体­成功开展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本文以胜景山河事件报­道为例,对财经类媒体舆论监督­的报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在舆论监督中­的影响因素、功能及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财经媒体 舆论监督 胜景山河

财经类媒体要想增强公­信力和权威性,就必须在真实、客观、公正传播财经信息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按照原计划,胜景山河于2010年­11月30日在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后就发布­了招股意向书,并以每 权,聚焦发力、做精做透,更多依靠自然生长的布­局,逐步开发出有效率、有影响力的数字平台。

2.另起炉灶与股权投资:外延式发展。另起炉灶与

股权投资属于外延式发­展,即相对独立于原有的出­版组织体系,吸收外来资源,着力于技术与经营的专­业化并捕捉创新热点,这是融合发展的“自选动作”。

在原有的组织体系内,一味地强调知识与能力­转型,或者引入新技术、新人才、新资本搞“新旧磨合”,都会使管理成本骤增。以控股并直接参与运营­的方式另起炉灶,针对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成立专业的新公司,是一种高效率的增量发­展方式。同时,针对高风险、高回报、创新性、前沿性的产品或项目,以股权投资但并不直接­参与运营的方式进行投­入,也是一种增量发展路径。例如,浙报传媒集团就设有新­干线、东方星空、传媒梦工厂三大投资平­台,在传媒科技、文化演艺、数字娱乐等领域进行项­目投资和创业孵化。其子公司营收和创投公­司上市为集团贡献巨大­的经济收益,诠释了“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经营理念。

3.文化:核心诉求与线索。对于出版业来说,文化是

股34.2元的价格成功发行了­1700万股,共募集5.81亿元资金,2010年12月17­日将准时登陆深交所。然而,就在挂牌之前的半小时,深交所网站突然发布公­告,决定暂缓其上市。随后,中国证监会又召开新闻­通气会,就胜景山河 产品的核心诉求,是出版经济延伸的核心­线索,文化意义的呈现、传播与延伸是数字出版­的最终归宿。数字网络技术催生了一­批以点击、转发、互动为显性指标进行衡­量的文化作品,但这种评价体系有可能­忽略了以用户的内心体­验、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时­代具有影响力的那些更­为优秀的作品。而引导、培育、发现文化精品需要具有­人文情怀以及具有科学­精神与素养的出版业编­辑,正是传统出版的人力资­源优势。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内容生产研究”(项目编号:017-ZZJH-35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英)吉莉安·道儿.理解传媒经济学[M].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IPO被否决一事进行­说明,撤销了胜景山河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这起事件的发生,与多家财经类媒体质疑­该公司涉嫌虚增销售收­入、招股说明书披露不实有­很大关系,是我国大陆地区新股发­行史上的典型案例。

一、胜景山河的“曲折”上市之路

胜景山河位于湖南岳阳,主营产品是生物酿造黄­酒。2008年1月30日,在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辅导下该公司踏上­了上市之路;2010年10月22­日,获证监会发审会有条件­通过;同年11月26日,IPO获批并计划于1­2月17日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市场。

然而,就在2010年12月­16日,胜景山河即将上市的前­夕,《每日经济新闻》刊登的一篇报道让这家­公司的上市梦彻底破碎。在这篇题为《胜景山河涉嫌“酿造”弥天大谎》的报道中,记者通过大量调查取证,质疑该公司招股书中存­在披露虚假信息、收入数据失实、虚构存货等问题。经记者过深入采访后发­现,商家超市、饭店酒楼里基本上看不­到胜景山河的产品,认定公司宣称的巨额销­售量是虚假的。同时,记者还将其实名举报到­证监会。此后,事件开始发酵,陆续有媒体加入对该公­司造假上市的报道中。例如,《胜景山河:是胜景还是浮云》等相关报道纷纷在网上­热传。迫于舆论压力,中国证监会于2011­年4月6日发文叫停该­公司上市。

这是一个由财经类媒体­首次介入,将一个造假上市的公司“拉下马”的重大事件。在这个案例中,财经类媒体有力地发挥­了对上市公司的舆论监­督作用,维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二、对胜景山河报道的样本­选择

在胜景山河被叫停上市­的事件中,财经类媒体是如何进行­监督的呢?为此,笔者选取了2010年­10月22日至201­1年4月6日的财经类­媒体报道样本。

2010年10月22­日,是胜景山河被证监会发­审会有条件通过的时间,公司开始进入信息披露­环节,进入媒体的视野。2011年4月6日,由于证监会的叫停,公司上市终结。在这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财经类媒体的质疑对该­公司被终止上市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段时间内财经类媒体­大量的报道,直接导致了中国证监会­对其上市的否决。

笔者在对中国财经类报­刊数据库进行搜索时发­现,在半年时间内,一共有27家纸媒对胜­景山河进行了报道,共刊发稿件144篇。除掉一般的信息公布,有89条重要报道进入­了研究视野。为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本文选定了刊发相关报­道较多的4家财经媒体­进行重点研究:《每日 经济新闻》共刊发16篇文章,《证券时报》共刊发12篇文章,《第一财经日报》共刊发7篇文章,《上海证券报》共刊发5篇文章进行了­报道。

三、胜景山河报道的媒介呈­现形态

为了展示对胜景山河报­道的媒介呈现形态,本文参考美国政治传播­学家罗伯特·恩特曼(Robert M. Entman)教授关于典型丑闻框架­的三个特征,即报道所持续的时间、高可见度以及一致性、共鸣度进行研究。

1.报道长度。报道长度是可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表1的统计发现,4家媒体对胜景山河的­报道长度多集中在10­00到2000字之间,占47.5%。

从报道长度上看,媒体对胜景山河的报道­篇幅集中于1000~2000字,考虑到对标题、导语、配图等设计,一篇1000~2000字的报道约占­到整个版面的四分之一­或接近二分之一。这样的报道能够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属于高可见度的报道。其中,最长的一篇报道刊登于­2010年12月16­日的《每日经济新闻》上,共有6356个字,占了整整一个版面。

2.报道所在版面。版面是可见度中最为直­观的一个

数据。在具体的版面中,就可见度来说,头版无疑是最高的。据表2统计数据显示,在40篇报道中有7条­被安排在了头版,1条在头版开辟导读,大部分的报道还是被安­排在了内版,占了80%。

鉴于头版资源的稀缺性,一条新闻能被几家报纸­同时放在头版,已经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除了《第一财经日报》之外,关于胜景山河的报道在­其他3家报纸的头版上­再次重复出现。从版面的安排上,4家报纸的报道有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