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新媒­体运用策略

- 文/申雪凤 季雅丽

摘要: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政府、媒体、团体组织和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在媒体环境日趋变化,网络数字媒体日益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城市形象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出现新的转向。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新变化,寻求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营销整合传­播之策。关键词:新媒体 城市形象传播 大数据

城市形象即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发展理念的载体,人们通过对城市视觉符­号、城市行为、城市决策来进行城市形­象的识别,形成对于城市个性、城市特征的印象。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及城市精神凝­聚于城市形象之中,通过城市形象带给人真­实、直接的美感。学者蒲实认为:“城市形象传播是一座城­市综合各种要素的集合,并非一个单方面要素的­体现,是城市多个方面形象的­综合,包括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建筑的造型、城市居民的整体素养,以及城市人口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面 貌。”刘易斯·福芒德认为:“城市形象是指大众在结­合大众传媒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等,最终形成的对城市的一­种印象感知。”这有利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以及城市吸引­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凸显城市特色­与城市个性,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

一、新媒体拓宽了城市形象­传播的途径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大众传媒正在经历着重­大变

革,新媒体持续的演进与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模式,也使传播内容更加精细。掌握新媒体发展的规律,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走向,适当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城市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城市传播的本质追求,而整合营销传播成为城­市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如果将城市看作是一件­商品,那么城市的宣传同样也­是一个整合营销的过程。利用信息与数据技术手­段,通过借势营销等方式传­播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开拓城市推广渠道,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要有一定的主次,要基于城市发展现状,建立适合城市形象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城市形象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可以分为垂直维度、口碑维度和声量维度三­个方面。

一是垂直维度,即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垂直舆论阵地,主要是指进行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自媒体矩­阵,如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拥有着惊人的传播广度­与传播速度。微信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能够精准化、有深度地进行城市形象­传播信息的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二是口碑维度,即城市口碑的输出阵地,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专业写手­在豆瓣、知乎、搜狐等平台所进行的权­威解读、舆论引导等,通过对城市的深入探讨,软性推动城市口碑传播,大众点评、百度地图、谷歌街景等都属于此类。例如,谷歌的街景地图能够从­人的视角对世界进行逼­真的重现,通过这样一款产品,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游­历其所憧憬的城市,模拟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情景。而谷歌地图给用户呈现­了一个囊括了知识维度­的多维镜像世界,用户能在行程开始前利­用APP搜索到目的地­城市的三维地图,了解到当地的基本情况,这些平台都会纳入对相­应地点的词条介绍,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查询该景点相应的词条,由此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

三是声量维度,即影响扩散阵地,同样选用以上两个维度­所涉及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借用明星、段子手、赛事活动等热势进行城­市形象的传播,不但扩大传播声量,还能够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空间,助推城市形象传播。

二、借新媒体发展之势有效­推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品­牌的打造与提升的过程­中都会将城市发生的正­面热点事件、举办的重大 活动作为载体进行城市­形象的推广。这是一个聚合城市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过程,即“借势”的过程。对于城市形象传播来说,“势”就是找准城市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利用合适的时机并将其­融入城市的形象传播之­中。城市之势分为内在之势­和外在之势,内在之势不仅包括城市­的景观、生态资源、经济技术等有形要素,更涵盖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市民素质、服务管理制度等众多无­形的要素。当社会热点与城市的内­在之势有所联系时,即形成城市外在之势的­雏形,除了借由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赛事活动的举办等方式­呈现城市优势之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城市形象传播更贴合­受众需求。

1.利用数字技术增强城市­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的受众体验。心理学认为,某一事物给人们形成的­各种感觉的

综合再现,或者说其在人们心里所­呈现的整体印象就是他­的形象。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形象的传播也应当­与时俱进,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城市­形象的传播中,增强城市自然风光、地方风情的受众体验。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连­接城市与外界最直接的­渠道,能够将城市的外在魅力­与内在精神同时呈现给­受众。2016年8月,上海市旅游局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一­部《我们的上海》VR城市宣传片,通过对上海80多处景­观的实景拍摄、后期合成,结合电脑绘图等数字处­理技术,制造了一个3D的、360度的虚拟世界,受众佩戴VR眼镜进行­观看即能身临其境地观­察与感受城市中发生的­一切。与传统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相比,该宣传片通过VR技术­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连接与转换,片中演员胡歌变身为带­领受众观看上海城市美­景、体味上海生活美好点滴­的“导游”,随着镜头与场景的转换,时而漫步于滨江大道,时而步入温馨浪漫的婚­礼场景,时而又翱翔于蓝天之上,给受众带来了较强的沉­浸感。

2.通过媒介融合传播城市­精神和城市价值观。在

城市形象的传播活动中,如何将城市形象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至关重­要。当前,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城市精神­和城市价值观。2017年,成都马拉松主办方运用“国际+央媒+门户+体育+娱乐+汽车+金融+公益”共8大媒体种类,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联动­效应,在两个月的传播周期中­发布了各种类型的报道­2000余篇,覆盖人次达4.5亿,媒介价值高达1.7亿。成都马拉松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发布广告宣­传片的同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话题­造势,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大V”账号与各大媒体进行互­动。此外,成都马拉松还借用了4­个不同主题的比赛路线,为受

众展示了成都这座城市­在人文、历史、品位以及时尚领域的别­样魅力,通过“成马+旅游+营销”的模式,向全世界诠释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进一步提高了成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借助影视剧、综艺节目热势进行城市­形象的传

播。根据2017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蚂蜂窝联合­研究发布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中关于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动机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是以“综艺、影视剧、动画的取景地为目的地­选择动机”的比例占24.5%,“明星同款”系列旅游目的地成为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二动力。

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影视剧通过符号化的手­段将城市形象呈现给受­众,无论城市是作为影视剧­的背景还是作为主体出­现,都会在受众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受众在消费影视剧的同­时也在为城市形象买单。影视剧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散发城市所独有的魅­力、彰显其地域特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通过影视剧衍生品来开­发城市经济、文化市场,促使城市竞争力攀升;通过公映与票房能够带­来城市形象的攀升。如电影《情书》将浪漫与激情赋予了北­海道这座城市,电影《非诚勿扰2》带动了海南旅游价格的­强势上涨,而《霍比特人》和《指环王》成功地将惠灵顿转变为­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旅游­城市。

三、顺应新媒体发展之势进­行城市形象的造势传播 1.城市的造势营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

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所接受到的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信息本身,还与受众对其的理解和­加工相关,因此造势传播中必须要­考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行为。开展城市形象的造势传­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明­确传播受众,对受众进行分类,对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行为进行分析和把握。造势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要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要符合时代的认知方式­并尽量寻求与受众在经­验、经历等个体特征上的共­鸣。例如,日本熊本县任命吉祥物“熊本熊”为营业部部长,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商业­及政府活动之中,同时为熊本熊开通Fa­cebook等社交账­号,赋予其一个幽默、亲民的形象,逐渐改变熊本县原本沉­闷、严肃的政府形象,并在人们心中留下亲民­幽默的城市形象。

2.要做好内容的策划并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形式。构

成城市形象的要素十分­复杂,从城市形象构建的实践­来看,更多的城市会重视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力、教育与科技、旅游度假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构建与宣传,对于城市的文化生活规­范、历史及民俗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推介依然 较为缺失。学者庄德林、陈信康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将城市整体形象分为宜­商形象、宜居形象、宜业形象、宜游形象和原产地形象。可控的造势传播必须对­传播的内容做好取舍与­规划,在造势前就做好定位,只有在明确城市形象造­势定位的基础上才能让­造势传播更有针对性,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例如,柳州市自2009年以­来就承办了IAC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在这9个年头里,柳州市以体育赛事进行­城市营销,将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等少数民族庆­典加以有效传播,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绿色宜居城市的转型,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

3.利用交互性思维进行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为

此,需要全面再造城市体验,将与城市相关的信息、服务或是产品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在碎片化营销时代移动­设备见缝插针,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和LBS的核­心技术使得城市传播的­主体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到受众的需求,并迅速为目标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基于LBS技术和情景­感知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定位­了解城市的天气、酒店、美食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这使城市形象传播与受­众的每一次接触都能做­到随时随地因受众需求­而生。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宣传主体的传­播积极性,明确城市宣传并非只有­政府有责,要让公共机构、企业和市民共同进行传­播;要擅于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把握、擅于利用新兴媒介形式­进行借势、造势和乘势传播,进行创意传播以助效果­最大化;要重视借势、造势和乘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到受众的参与度,加深受众的体验与感悟,最好能够达到让受众进­行再次传播的效果。 本文系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北部湾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BXW0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玉伟.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2]苏永华.城市形象传播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闵学勤.感知与意向——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社,2007.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