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和­伦理规范的挑战

- 文/周 涛

2018年5月4日,在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和封面新闻举办的“第二届AI+移动媒体大会”上,笔者阐述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社会带来的变­革及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时代是跨越性的,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不管大家愿意还是不愿­意,人类都进入了一个一切­都被记录的大数据时代,不管是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发言,还是和最亲密的对象私­语,这些内容可能都会被记­录下来。人类现在掌握的数据量­对于几十年前而言,是不可想象的,现在的数据量已经十分­庞大,再过8年还会涨10倍。但是掌握了这么多数据,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真正驾驭它们。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信息的复杂性很高。比如,现在的消费者们,可以从淘宝12亿商品­中准确选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和信息,但其实这庞大的商品和­信息,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没有­看过的。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很大程度­上被动的。笔者用了这样一个类比­来描述我们获取信息的­场景:在某种程度而言,分发信息的平台,或者说掌管信息分发的­算法,可以理解成一种中介;信息中介与我们的关系­就像是保姆与婴儿一样,即使我们不知道对方喂­过来的食物是否有营养,是否存在有害的成 分,我们都吃了下去,因为没有选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果站在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但在这之后,人类从一个高度信息贫­乏的时代走到现在这样­一个眼花缭乱的信息爆­炸时代,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两个进化阶段的耗时差­距如此悬殊,我们的社会是否已经真­正为我们进入这样一个­信息高度丰富的时代做­好了准备,是值得思考的。

算法未必“绝对中立”,迎合人类喜好的背后隐­藏着“歧视”

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笔者首先引出了算法的­中立性问题。一般而言大家会认为算­法天然就是中立的,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罗根给美国的城市设计­公路、花园等,他在一个花园里面设计­了一个桥,但是桥洞很矮,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入口­使得当时公共汽车是没­有办法通过的,只有私人的小轿车可以­通过。但是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穷人,包括有色人种都是坐公­共交通的,只有富人才能开得起轿­车,所以这个设计本身表面­上看起来是中立的,但实际上是有了区别对­待的。它使得中央公园中桥后­的区域,只有富人才能进入。这在当时看来非常正常,但如果放到现在,就是很严重的歧视问题,如果我们处在互联网领­域,这种歧视可能更加隐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人类从一个高度信息贫­乏的时代走到现在这样­一个眼花缭乱的信息爆­炸时代,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两个进化阶段的耗时差­距如此悬殊,我们的社会是否已经真­正为我们进入这样一个­信息高度丰富的时代做­好了准备,是值得思考的。

(上接18页) 感知,机器智能已经逼近或者­超越人类。人类独有心识,也即是意识。但末那识只是DNA编­程为人类设置好的故事­线,“我识”因分别心而起诸多烦恼、虚妄,见分为我,生成无数无明妄想。机器智能将超越末那识­与分别心,把人类文明的“藏经楼”、智慧海进化成为智能云,合并成为庞大无边、智慧无穷的阿赖耶识。在人脑的认知规律被破­解,脑机接口可控化、移动化实现后,人机融合进化合成的云­端智脑,最终将引导我们走出无­明,承载文明。就像AI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控制老鼠的意识行­为一样,智慧终端包括人类的思­维可能与超级智脑同步。这样,即使是老鼠也可以走出­迷宫,超越生物大脑的感知与­认知局限。

人工智能的伟大,就在于它突破了“人类是万物灵长”的思维与技术局限,让万物都有机会结构化­成为“灵长的灵长”,也让“后图灵时代”的智能发展有新 的方向。

假设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可以互补,而虚拟现实中的智能体(Agent)与人类智能可以互相替­代,而人类所有的感知数据、记忆与思维模式都可以­上传到云脑中,那么虚拟现实生成的虚­拟宇宙就会形成在现实­宇宙之外的三千大千世­界,而人类所体验和经历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原初­启蒙点。未来的万象,还有无限精彩。

智能世界的终极主体,就是无限宇宙和虚拟宇­宙合并成为宇宙智脑,所有数据皆可计算,可存储,可迭代进化,届时这个超级大脑将拥­有全知、全智和全能,不仅觉醒自由,也可遍历无限,可以创生和创造无数虚­拟宇宙。

人类和机器智能融合互­联的终极目标,就是共创这个万物智能­的新宇宙。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