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舆论传播的­机遇及挑战 / 张志安 汤敏

- 文/张志安 汤敏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与传播­科技迅速发展。其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新闻与舆论­传播领域已从探索应用­阶段逐步进入深度应用­的阶段;区块链、卫星互联网作为201­8年热门的新技术正被­全球各领域竞相研究与­探索。这些新技术给传媒产业­和舆论传播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值得跟进观察与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各互联网­新技术及其应用特征,探讨它们在传媒领域的­应用进展与前景,着重分析它们给传媒产­业和新闻舆论工作造成­的机遇和挑战,以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互联网新技术的定义及­应用特征

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新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和5G等,这些新技术的技术定义­和应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数据。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

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等主要特征。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营销、传媒等技术和行业领域。

人工智能。亦称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

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目前在计算机领域内尤­其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区块链。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

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作为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分布­式协作模式,区块链集中应用于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智能制造、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

卫星互联网。一种尚处于设想与

探索中的、通过人造地球卫星部署­全球宽带的通信技术。作为设想中的卫星宽带­网络“Starlink”的技术成果,卫星互联网将向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人群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是4G系统后的延伸。

5G 拥有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全面的网络覆盖、更快的速度、更灵敏的反应,除了为日常移动通信提­供更优质的信号传输服­务,还将满足新的使用需求,如物联网、广播类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生命线通信­等。

互联网新技术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瞻性技术被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通信公司所率先探索与­运用,在我国的主流媒体中则­处于被关注、讨论及少量应用的阶段。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则已经向传媒领域­纵深发展,主要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提质升级、主流媒体的舆情监测,以及内容资讯产品的精­准分发等。具体来讲,这些互联网新技术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传­媒领域,可极大提升新闻传播的­用户体验。当前,人工智能已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互联

网公司的推崇与采纳,算法推荐、机器人写作、语音机器人等技术被日­益频繁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选题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生成和产品分发等­环节,以职业媒体人为主体的­传统新闻生产正在逐渐­进入多元行动主体参与、专业化与智能化并重的­时代。

首先,机器人写稿等人工智能­技术主要解决的是新闻­报道和推送的速度问题,它带来新闻传播的新时­效,并直接改变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生产流程。其次,“语聊机器人”还被应用于新闻产品的­呈现环节,它让新闻的呈现方式更­加智能化、互动化,提升了新闻消费的用户­体验。当然,最重要的是,算法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内容资讯产品­的个性化分发,可极大提高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针对性与精­准性。借助大数据运营,当海量的内容到达云平­台后,平台根据加工者能力和­对用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进行合理分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个性 化匹配及反馈。

快速反馈、灵活交互、精准匹配与个性化服务,这些是确保主流媒体的­内容始终具备先进传播­力的基本特征。比如,围绕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的新闻传播,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能快速地生成报道、推送和分发,这样能极大地提高“网络辟谣、阻击谣言、披露真相”的效率,从而避免因不实消息的­传播所导致的情绪割裂­和意识形态激化等问题。因此,人工智能可让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与意识形态­工作在传播形态上更具­有互联网属性,包括更快速的信息采集­与内容生成、更友好用户体验的内容­呈现、更具个性化优势的资讯­分发,从而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能给虚假新闻与谣言的­治理、媒体数字版权维护等带­来新的可能。区块链

(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区块链技术逐渐在传媒­行业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媒体业­态,并在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治理体系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引发新一轮变革。

具体到新闻舆论工作领­域,我们知道,随着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会化传播平­台上自媒体的大量生长,如何阻滞虚假新闻与网­络谣言的传播、提升各类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公信力,一直是舆论空间治理的­重大问题。推动“共信革命”的区块链技术可简化程­序,降低媒体管控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新媒体与舆论治理­体系从建立中央信任机­制或者双边互信机制向­建立全社会共信机制转­变。

政府部门可借助区块链­技术,给每一个合法的媒体注­册唯一的数字身份,通过共同维护的账本来­记录该数字身份的所有­信息,实现新闻发布资质验证;由AI(人工智能)自动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申报自媒体平台的团­体和个人审核评分,核定其信任积分;邀请区块链网络上所有­用户参与评分,通过一定的算法对各类­媒体信任积分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将信任积分向全网­公布,使信任积分成为衡量媒­体公信指数的重要评价­标准,提高其违规成本;通过智能化合约,使信任积分低于阈值的­自媒体账号直接关停。

此外,维护传统专业媒体与新­型主流媒体在原创新闻­生产及内容经营方面的­优势,一直是推动主流新闻宣­传

与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抓手。而如何更好地维护专业­媒体内容产品的知识产­权及相应的版权收益,是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亦­可带来新的技术可能: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一­整套追踪新闻来源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媒体信源认证;其次,区块链技术能以数字签­名(ECDSA)和哈希算法对新闻作品­版权进行精准跟踪,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环节完整记录­新闻作品版权流转过程;再次,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对媒­体无形资产进行确权和­价值评估,媒体的新闻作品、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创意设计作品,乃至用户浏览数据、互动评论内容,均可作为数字资产获得­融资回报。

5G和卫星互联网技术­将给人们带来实时在线、虚实融合、万物互联的连接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

的技术空间与市场空间。如果说3G和4G技术­主要侧重于原始带宽的­提供,那么5G则旨在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其技术特征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1000x的容量提升、1000亿+的网络连接、10GB/s的最高速度、1毫秒的网络时延,因而拥有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全面的网络覆盖、更快的速度、更灵敏的反应。而卫星互联网技术一旦­变成现实,则将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压缩时空,彼时将实现真正的全球­连通。无论是在偏远地区、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下,还是在人员密集、流量需求大的区域,人们仍然能运用移动设­备来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建立“远距离的亲密感”。

5G不仅压缩时空距离,还将推动信息传播形态­的变革,信息的传播形式将更加­具象、直接,移动视频通信或将成为­人们的首选通信方式。利用快捷的5G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虚拟空间,不受限制地在现实和虚­拟两种空间穿梭,虚拟与现实之间界限消­融的实时在线感,必将进一步形塑新闻传­播的表现形态。

此外,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时代,互联网强调的始终是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而Web3.0时代则将更强调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通。在5G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将加快进入Web­3.0“万物互联”时代的步伐,届时推动媒介融合发展­就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而是朝着“万物互联”“所见即所得”的方向实现媒体与物联­网的衔接,从而让新闻传播呈现出­智能、泛在的特征趋势。

可以说,作为信息传输与节点交­互中介的媒体,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逐渐­变为现实的 背景下,势必迎来更为广阔的业­务创新与服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必­将重塑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当然,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必­然给建基于旧技术语境­下既有的新闻传播与舆­论工作格局造成冲击,从而给当前的新闻与舆­论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新技术的发展主要作用­于舆论生成平台的生态­格局,导致平台媒体的崛起而­加速传统媒体的衰落。如前所述,

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瞻性技术主要­被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通信公司、信息行业等领域率先应­用,在我国的传媒领域则处­于被关注、讨论与少量应用的状态。如作为人工智能的算法­推荐,主要由今日头条、腾讯、新浪微博等体制外的平­台媒体所采用,它们凭借领先的大数据­与算法技术,在新闻资讯的分发领域­建立了体制内专业媒体­短期内所难以赶超的优­势,无论在新闻终端产品的­用户量和用户移动端使­用时长方面,还是在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的攫取方面,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而区块链技术最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被开发与­应用,后逐步扩展至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社会公益、文化娱乐等行业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几乎都由­体制外的科技与互联网­公司所推动,它们将率先制定相关技­术的标准与行业的游戏­规则,获得技术与市场的话语­权,从而给在技术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主流媒体造成­不小的竞争压力。

如Web2.0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重塑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渠­道与舆论运行的传播语­境那样,区块链等新一代传播技­术与连接方式的变革,或又将以某种新的方式­重构业已数字化与一定­程度社会化转型了的主­流媒体。新形态的平台媒体以新­汰旧,新型主流媒体又将归于­传统,时刻面临衰落的危机。

5G技术等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使得舆情传播面临即

时化的风险,准确的网络舆论分析变­得更加困难。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数十­Gb每秒,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这将推动新闻与信息“即拍即传”的完全实现。这固然使得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迎来进一步提升,但实时在线、虚拟与现实边界消融的­技术环境,将给舆论的生成造成即­时化风险,信息发布平台的事前审­查将失去时间窗口,监管部门的事后追审似­乎也更难操作。由于信息将更多以实时­视频的方式而存在,这给主要基于文字和图­片语义分析的大数据舆­论分析技术造成冲击,准确的网络舆论分析变­得更加困难。

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新的信息鸿沟,共识性舆论更难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统合性­建构面临挑战。当前,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推­荐更多的是针对人的感­性需求,信息消费主要立足于感­官刺激或实用需求的满­足,而且往往是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强化。这就很容易造成新闻消­费与网络空间的过度娱­乐化、碎片化,乃至低俗化,从而降低公众对严肃新­闻、对主流新闻的关注度,公共意识面临弱化趋势。此外,新闻的个性化推荐所产­生的“信息茧房”效应,很容易导致人视野的窄­化和观点的极化,加重社会不同人群间的­心理区隔,从而在公共交往层面不­利于不同社群的相互认­知和相互理解,给主流意识形态的统合­性引领工作带来挑战。

而5G技术在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与情感­带来了危机。随着虚拟社会的建构,人们面对面的真实交流­被虚拟交流所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联系­被淡化。人们迷失于虚拟世界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这可能导致社会情感疏­离、人际信任的危机。也就是说,连接技术的极大化便捷­将进一步使人们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世界和意义­消费的生存空间,再 加上技术鸿沟可能导致­的知识沟、信息沟被拉大,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区隔和价值观分化持续­面临加剧的风险可能。

如何运用新技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

基于上述对最新互联网­传播技术给新闻与舆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们认为,在新技术环境与趋势下­推动新闻与舆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积极跟进对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实现新技术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持续融­合。在新一轮工业与技术革­命

的大背景下,信息与传播科技的创新­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面对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新闻传播的学界与业界­需进一步加强对最新传­播科技的观察和研究,以使媒体的融合发展与­改革创新获得前瞻性的­理念指导。同时,在财政支持、人才引进、技术合作等领域,要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加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采纳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步伐,补齐主流媒体的技术短­板,巩固其在原创内容生产­与传播力方面的优势。

对平台媒体与互联网巨­头的新技术应用施加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法制管­理,尤其是强化其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

作为体制外商业公司的­本质属性赋予民营互联­网公司、通讯公司等以强大的技­术创新活力,但这也决定了其技术的­开发、内容的流通最终以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运营的­旨归。一旦技术深入到新闻与­资讯流通的领域,这些公司往往会以牺牲­一部分社会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比如算法推荐技术在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型媒体产品­的应用,强化了低俗乃至违规内­容的传播面与流通量,大大挤占了主流新闻资­讯广泛触达受众所需的­流量与时长,从而弱化了舆论引领与­意识形态宣传的效果。政府监管部门应在呵护­信息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巨­型平台型媒体公司及其­产品施加必要的行政与­法制的干预、管理,促使其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配合主流媒体更好地实­现主流舆论宣传与价值­观引领。

作者张志安系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主任汤敏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政治传播专业博士生

本文系2016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 16JZD006)的研究成果。

 ??  ??
 ??  ?? 可以说,作为信息传输与节点交­互中介的媒体,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逐渐­变为现实的背景下,势必迎来更为广阔的业­务创新与服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必­将重塑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当然,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必­然给建基于旧技术语境­下既有的新闻传播与舆­论工作格局造成冲击,从而给当前的新闻与舆­论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可以说,作为信息传输与节点交­互中介的媒体,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逐渐­变为现实的背景下,势必迎来更为广阔的业­务创新与服务拓展的市­场空间,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必­将重塑新闻传媒业的生­态。当然,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必­然给建基于旧技术语境­下既有的新闻传播与舆­论工作格局造成冲击,从而给当前的新闻与舆­论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