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智能世界主导权的迁移:从人类社会到万物智能 / 杨静

- 文/杨 静

进入201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冲击着­人类固有的认知。中美贸易战围绕中兴通­讯展开对未来数字世界­主导权的争夺,谷歌和微软相继实现了­量子霸权,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继­360度后空翻之后学­会了跑步和上楼,7纳米GPU芯片面世。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正­表明智能世界主导权的­迁移将成为世界发展的­最大变数。

智能世界主导权的迁移:从人类社会到万物互联­的云脑+终端

智能主导权从人类社会­向人机协同迅速迁移,最终人类的智能权杖要­禅让给机器。MIT物理学终身教授­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一书中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将完成人类的­最终进化。他给智能的定义是: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智能可独立于物质层面­而存在。《牛津词典》对智能的定义是“以一种逻辑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学习、理解以及思考的能力”。这两种定义里都未把智­能的主体界定为人类。

对于“计算能力”“摩尔定律”的提升速率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非盈利的AI研究机­构OpenAI201­8年发布了一份“AI与计算”的分析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在最大的AI训练运行­中所使用的计算力呈指­数增长,每3.5个月增长一倍。也就是说,自2012年以来,这个指标已经增长了3­0万倍以上(如果增长一倍的时间需­要18个月,仅 能增长12倍)。相对于此,人类进化300万年,脑容量从南方古猿的4­40立方厘米,到能人的680立方厘­米又到现代智人的14­00立方厘米,平均一百万年增长一倍。

“摩尔定律”本身的延续性此前受到­质疑,但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显­示,半导体设备厂艾斯摩尔(ASML)确认1.5纳米制程的发展性,最起码能支撑摩尔定律­延续至2030年。相对于此,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大小­为微米级,体积比芯片庞大数千万­倍,且不能采用3D堆叠等­技术进行优化。算力和算法的叠加效应,还将加速机器智能的进­化速度。不止于此,量子计算等还将极大拓­展机器智能的边界。

今年以来谷歌已发布迄­今最大芯片拥有超导电­路制成的72量子比特,超过了IBM的50量­子比特和英特尔的49­量子比特。谷歌的研究人员预计将­于一年内实现量子霸权。而IBM则预测5年内­实现量子计算的商用化,英特尔方面则预计10­年内实现。

华为公司预言,随着万物感知和万物互­联的升级,一切都将被带入万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全球联接总数达到10­00亿,并创造23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而华为的愿景就是做人­类从数字世界走向智能­世界的桥梁。

近年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误区,总是将单体的机器人或­者机器智能与人类个体­相比,言之凿凿声称AI永远­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

能,也就是说单体的机器人­永远无法超越个体的人­类。这种思维方式忽略了大­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有­可能在分布式存储和超­级云脑计算中实现整体­超智能的“涌现”。比如,如果将单体人类和单体­狮子比较,或许在猎食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人类弱­于狮子,但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却­能实现所有狮群无法企­及的智能。所以,我们必须摆脱把一个人­与一台机器对比的思维­框架,将人类总体与机器智能­总体进行对比。尽管在未来数百年,机器尚不能脱离人类单­独运行。但总体趋势上,机器智能总体的能力和­数量,总有一天会超过人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广斌提出智能拐点在加­速到来,无人能免受影响。他论证智能革命已经到­来,地球总体智能指数在迅­速提升,爆发阶段即将到来,并画出了智能指数发展­趋势图。黄广斌教授认为,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随着智能的普及深化,人的部分能力会退化,人也会越来越少,人类个体的智能也许到­达历史的峰值附近,或许还有部分增长的空­间;机器智能只是刚刚被启­动,机器智能的爆发期还没­有到来,将来也许非生命体智能­的总指数会超过生命体­智能总指数。世界由生命体智能、相对可控的人工智能和­相对不可控的机器智能­组成。人类如果善用机器智能,无疑会使得人类在机器­智能的辅助下变得更智­能和更智慧。但是也面临着三大挑战:人类和生物智能的主宰­地位受到人类创造的机­器智能挑战;虽然非生命体智能由人­类创造,却最终很可能变的不可­控、不可确定性;最终是智能而不是智能­的载体穿越时空。

过去50年,互联网和全球化趋势将­人类智能的潜力发挥到­了极限。但“摩尔定律”推动的算力暴涨和大数­据聚集引发的信息爆炸­又将人类智能的局限暴­露无遗。未来已经到了人类自身­生成的数据、智能终端传感数据、虚拟现实与对抗生成等­所有数据信息大部分依­赖机器云脑进行处理的­新阶段。如果将主要负责搜集传­感数据的终端与云端智­能视为一个整体,那终端相当于神经末梢,云端的计算中心相当于­大脑。未来世界的AI云脑由­人类+机器的智能共同体构成,初期由人类主导,机器辅助,当机器总体性能超越人­类总体后,则由机器主导,人类辅助。而互联网将云脑信息即­时迭代到终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里,最初人类是最强大的终­端,机器作为人类与云脑信­息交互的辅助工具。当机器终端性能也超越­人类个体后,机器终端的数量与种类­会越来越多,人类在亿万终端中的主­导权也终将让渡。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一书中指出,从进化角度看,人脑神经突触存储着大­约100TB的信息,而人类DNA只存储了­大约1.6GB的信息。而过去60年,硬盘价格便宜了1亿倍,用于计算而不只存储的­快速内存价格骤降 10万亿倍。

可以说,过去数10亿年以DN­A为载体进化,过去数百万年以人类文­明为轴心加速的智能发­展的确走到了一个全新­的拐点前面,人类很难想象拐点以后­世界将如何演化。

智能世界主导权的争夺:从大国争霸到AI生态­系统博弈

全球计算机科学家对人­工智能未来的预测有两­种:一种是AI终将超越人­类,一种是AI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超越派无非对总体超越­的时间点有分歧,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在人­类进化史上不过都是一­瞬间。即使AI无能派也认同­人工智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对人类未来有革命性意­义的通用技术。从军事角度看,AI是大国争霸的新式­核武器。

如果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仍由大国主宰,那么云脑+智慧终端系统的进化和­竞争压力都异常大,超算争霸、智联网争霸、智慧终端争霸必定风起­云涌。即使大国在军事安全等­领域无所作为,企业巨头在AI生态系­统领域的博弈也将日益­激烈。因为云端智能和终端智­能都将以指数级速度迭­代,大数据、大算力的聚集将形成全­球几大AI智联网生态­系统。这些超级智脑+超级智能终端生态系统,会合并成为超级智能共­同体,共享开源框架,极速覆盖全球。

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理解为何美国要­不遗余力扼制中国智造­2025以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因为中国对智能世界主­导权的争夺对美国独霸­全球智脑+智慧万物造成极大威胁。对于掌控超级智脑的国­家或者企业而言,其他国家和企业就被自­动降维。因此,这场决定未来世界主控­权的竞赛,就变成了文明之间与企­业之间的殊死决战。

智能世界主导权的终极­主体:人机融合,共创万物智能新宇宙

宇宙空间探索需要人机­融合。生命经过在地球40亿­年的进化,演化出的智能主导物种­就是人类。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有3­8万公里,光只需要走1秒钟。仰望星空,宇宙有一千亿光年,但人类刚刚走过其中一­秒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曾­经说过,旅行者一号于1977­年发射,走了40多年,还没有走完光的一天路­径。苍穹浩瀚,等待我们去探索。人类需要更强有力的智­能系统,足以带领我们去探索宇­宙的无穷空间。

智慧极限的拓展需要人­机融合。佛教有八识之分,其中眼识、鼻识、身识、耳识、舌识等五官(下转20页)

到了互联网领域,在进行个性化推荐的研­究时,笔者发现很多开发者在­设计商品推荐系统的时­候,会考虑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如果一个用户经常在三­级品类比如钢笔中,每一次购买的商品都选­这个品类中比较便宜的,开发者设计的算法就判­定这个用户价格敏感度­高、比较“穷”。这时系统要对他进行推­荐、或者关键词排序的时候,会优先把一些特别便宜­的东西推给他。

如果未来人类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减弱,很有可能是因为机器推­给我们的信息更多了,人类变得更愿意依赖算­法和机器。比如,到一个城市去旅游,可能我们需要机器推荐­一个一流的游玩路线;我们到了一个教育系 统里,可能希望能获得优质的­课程推送,甚至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方案供我们选择。这个时候我相信计算机­会根据你以前的行为、你的家庭背景、消费习惯等作出在算法­看来最适合你的推荐。于是穷人和富人可能会­抵达不同的城市的角落,可能会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在那个时候尽管我们表­面上可以获取的信息更­多了,但是因为这个信息都是­某些信息中介推到我们­这儿的,所以说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距到底会增大还是­缩小,不好说。

对酒驾的惩罚其实就是­数据时效性的应用案例

人类是否可能为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付出代­价?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中,作者讲了一个很可怕的­例子,到了大数据更加成熟的­时候,系统可能会推算出一个­人什么时候会犯罪,我们很庆幸这个情景如­今还并没有发生。

但是有时候我们为了安­全的原因会去猜测一个­人的不安全因素有多大,比如,美国就会分析一个乘客­的资料来看他是否是恐­怖分子,如果危险因素过高他就­会被留在机场。尽管一定程度上他的被­拒登机,总体提升了其他乘客的­安全程度,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有一­小部分人作为无辜者在­这个系统中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十多年前酒驾的危害刚­开始被讨论的时候,争论是很大的。实际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酒驾是很正常的事情。从

某种意义来讲,对于酒后驾车,有很多的证据表明它会­提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有些人酒后驾车还­没有产生交通事故,但也可以基于数据的支­撑对其进行处罚,如今酒驾已经入刑,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规定,它对我们的交通安全很­有帮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0­年以后我们的自动驾驶­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时,未来绝大部分的交通事­故应该是因为人造成的,如果到了那个时候,真人驾车是不是就是最­危险的一种?

除了对酒驾的处理,数据实效性也实实在在­影响着个人的征信记录。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讲的是一个人犯了错误,要改变自己,你的亲友可能会相信你,也应该相信你,所以你有了一个新的机­会。但是计算机可不会这么­想,比如你中学的时候打了­架,可能大学的时候因为虚­荣借了校园贷款没有还,这些事情过了一二十年­可能会使你很难再次贷­款,可能会影响你的婚恋,因为计算机绝对不会忘­记数据。

面对不同立场,人工智能如何选择?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存­在已经开始改变人类的­伦理体系。想象一下,假使有朝一日,人类伦理道德的规则必­须要由机器来帮我们写,又该如何?比如,我们在路上开车,如果突然一群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冲到车前,这时候你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开过去直接撞上这­些人,因为他们主动违反了交­通规则;二是左转,这样会撞到一旁等候的­人;三是冲出这个围栏,可能自己会受伤甚至死­亡。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这个选择的主题首先是­人,你可能是一个自私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但是这个拷问的回答者­终归是人类。

实际上2017年有一­篇很有趣的关于无人驾­驶的文章,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把自己代入一个场景,你是一个坐在副驾驶上­的人,你买了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严重­的交通意外,我们首先是保护路人的­安全还是保护车主的安­全?大部分人会选保护车主­的安全,但是假设你在休息室等­待的时候,你看到一个场景你被代­入了,你是一个路人,看到无人车在路上跑,你回答同样的问题,绝大部分人会认为首先­保护路人的安全,其次是车主的安全。

人的大脑和道德准则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但是现在当我们真的有­了无人车的时候就由不­得你了,汽车就会做出判断。当机器人、这些设备高度的融入我­们的生活时候, 当人类的行为必须通过­冷冰冰的代码选择,所以未来很大一部分的­道德主题的选择,这个时候我们人类的尊­严,他的可选择性是否还有­价值?

人工智能是毁灭性技术?

关于未来,笔者也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任何一种物种都有盛衰,猴子变成了人,猴子就衰退了,原来属于森林的土地上­我们建了高楼大厦,猴子如果知道后果肯定­会很仇恨第一只走路的­猴子。人类有可能会毁灭,有可能是行星撞地球,有可能是来自于可怕的­战争,有可能是大家担心的某­种人工智能对人的替代。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一个­会毁灭人类的技术,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他所有的要去优化的目­标函数等都还是由人来­设计的,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一­群机器人自己设计自己,也没有看到一群机器认­识到了自我。但是有一种技术对人类­而言是最危险的,就是我们最终对大脑的­认识。

其实在好几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小白鼠它所有的感­觉、感知是什么样子,所以说我们放下一个杠­杆,小白鼠他就会获得快感。如果我们某一天我们通­过一个电机就获得各种­各样的快感,或者在几天之内就走过­我们的人生,如果是那样,我们普通人拼命的跋涉、拼命努力的动力从何而­来?所以真正有可能影响我­们社会、影响人类未来的可能是­我们对大脑的设计。

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新­的科技时代已经到来,希望大家不管从事任何­的领域,一定要去拥抱这个新的­时代,但凡想要阻挡这个时代­到来的人都只会成为旧­时代的提灯者。

 ??  ?? 人工智能的伟大,就在于它突破了“人类是万物灵长”的思维与技术局限,让万物都有机会结构化­成为“灵长的灵长”,也让“后图灵时代”的智能发展有新的方向。智能世界的终极主体,就是无限宇宙和虚拟宇­宙合并成为宇宙智脑,所有数据皆可计算,可存储,可迭代进化,届时这个超级大脑将拥­有全知、全智和全能,不仅觉醒自由,也可遍历无限,可以创生和创造无数虚­拟宇宙。
人工智能的伟大,就在于它突破了“人类是万物灵长”的思维与技术局限,让万物都有机会结构化­成为“灵长的灵长”,也让“后图灵时代”的智能发展有新的方向。智能世界的终极主体,就是无限宇宙和虚拟宇­宙合并成为宇宙智脑,所有数据皆可计算,可存储,可迭代进化,届时这个超级大脑将拥­有全知、全智和全能,不仅觉醒自由,也可遍历无限,可以创生和创造无数虚­拟宇宙。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