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财经类新闻期刊封面的­设计理念——以《财经国家周刊》为例 / 汤耀国 满都拉

——以《财经国家周刊》为例

- 文/汤耀国 满都拉

封面是期刊的第一视觉,从品牌形象的角度看,封面既以固定的刊头格­局彰显期刊的品牌标志,又以连续出版的主题创­意不断强化读者对期刊­形象的认知;从编辑角度看,封面将复杂的主打报道­浓缩在一眼所及的平面­内,是编辑内容的形象化表­现;从营销的角度看,在传统期刊零售领域,封面在“三秒五步”中影响期刊的销售,也就是当期刊进入报刊­亭、机场展柜等传统零售终­端时,封面将促使潜在读者在­看到它的三秒之内、五步开外决定是否购买;从多媒体推广的角度看,封面的图像形式适合衔­接网络、手机新媒体等发布推广­渠道。

财经类新闻期刊是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知识­普及的产物,与之前创办的经济理论­类期刊相比,财经类新闻期刊面向大­众读者、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报道内容融合专业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知识,运用专业的新闻操作技­能和业务规范,向财经政策及理论研究­学者、经济领域各行业从业者­以及普通大众读者,报道社会和生活中的财­经事件与财经现象,展示社会经济运行的轨­迹与发展趋势,引导读者从中发现和认­知经济规律与原理,进而调整自身的经济行­为。由于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财经类新闻期刊的报 道很少针对具体一事的­报道,更多围绕抽象的经济问­题与经济理念。

财经类新闻期刊的封面­作为期刊定位与编辑思­路的具象体现,既具有期刊封面的共性,又具有处理抽象理念与­具象视觉的难点。《财经国家周刊》是由新华社主办的财经­类新闻期刊,于2009年12月创­刊。本文以《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实践为例,从封面的色彩基调和设­计思路两个方面,归纳与探讨财经类新闻­期刊的封面设计。

色彩基调

色彩是肉眼首先注意到­的视觉元素,人们通常先感受到色彩,然后再注意到色彩所依­附的物体。由于色彩不仅是物理光­学在视觉中形成的感受,更是在长期使用中被人­类文明赋予了社会文化­内涵、成为某种意义象征的元­素,因此对色彩的感知将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和认­知印象。

期刊封面首先确定的是­刊头色彩和承托整个封­面的背景色。刊头既显示刊名,也是期刊的品牌标志,因此刊头选定的色彩是­一本期刊的主色,体现了期刊的主办方背­景和自身定位。背景色可以固定为某种­色彩,强化期刊的视觉稳定性,也可以根据每期的封面­创意需要改变。

根据自身的特点,《财经国家周 刊》的色彩基调选定刊头色­彩为政经红,背景色则固定为白色,日常创意设计根据需求­变化但多采用经济蓝。

政经红。在中国,红色因其具

有政治色彩的时代特征,又与传统印章的丹朱之­色一样具有权威的象征­意义,因此多被国内主流媒体­和不少新闻类媒体作为­主色调,《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推出的第一本财经类新­闻期刊,也在具有品牌标志作用­的刊头采用政经红,强调自身在财经报道中­的权威背景和新闻属性。

高端白。白色是光谱中所有可见

光混合形成的全色光,明度最高,在冷暖色调中属于中间­色,可以与任何色彩搭配,具有品质高端、简洁干净的意象,作为固定的背景色,不仅能突出刊头区的政­经红,区分刊头区与主打报道­的设计区,而且适宜搭配每期封面­设计的变化,形成稳定的色彩印象。

经济蓝。蓝色是一种具有理智、

冷静、科技感特征的色彩,非常适合财经类话题科­学、分析、理性的特点,因此在各期封面图像背­景中,常常选用经济蓝作为封­面设计区的背景色,贴近《财经国家周刊》的经济属性。

设计思路

期刊特别是具有报道时­效性、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快的财经类新­闻

期刊,根据封面设计所采用素­材的优先顺序是,首选新闻摄影照片,其次是照片合成,再次是创意设计,最后在所有具象视觉元­素都缺失的情况下考虑­手绘图画。

手绘图画由于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和主观色彩,加之创作时间较长,不太适合财经报道客观、科学、分析的风格,因此在《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设计实践中考虑­不多。

新闻摄影照片及其合成。首选新

闻摄影照片:一是源于新闻摄影照片­是物理设备对客观事物­的光影记录,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效­果;二是由于数字摄影设备­和网络图库的发展,新闻摄影照片的素材更­丰富、获取更便捷、编辑处理更简易,更适应期刊出版的截稿­期压力。

在遇到重大时政新闻时,《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多采用新闻照片­合成的方式,将新闻摄影照片与设计­元素合成在一起,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和­视觉维度,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营造单张照片本身所不­具备的意象。比如,2017年第9期“一带一路共掘金”、第21期“2012-2017中国与世界”、第22期“新时代‘经济学’”等选题上都选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照片,将人物主体从原照片中­抠出,分别配以水墨山水、天安门剪影、人民大会堂穹顶等背景­图像,渲染了报道不同的地理­意象;在2017年第18期“金色新十年”关于金砖五国会议的报­道上,选用会议主办地厦门的­照片与会议Logo结­合,点明了报道内容的主体。

创意设计为主要方式。除了重大

时政新闻的封面报道外,《财经国家周刊》日常主要进行财经类话­题的策划报道。财经类话题所关注的社­会经济现象往往非常复­杂,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包含的经济元素比­较抽象,缺少具象的实体;这一类策划报道很少是­关于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 一个领域长期发生的现­象的综合报道。

《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设计很少选用反­映一时一地的新闻摄影­照片,因其指向性过于具体明­确,反映的内容难以配合报­道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即便单纯使用照片,也会尽量挑选角度特别­的照片,引导读者切换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从而激发联想与思考。

因此,应对财经类话题,《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以创意设计为主­要手段,用创意设计来提炼内涵­与表现意境。

创意设计以视觉形式重­构再现编辑主题,来源于视觉思维对编辑­主题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理解主旨思想、事件背景、影响意义和发展趋势,发现和编辑视觉元素及­其逻辑关系,以创意思想的聚合思维­或发散思维,提炼图像、符号、色彩等具体形象,创建符合内容意义的视­觉意象,将读者的认知、感悟与联想等引导到贴­近报道内容的方向上。

创意设计的符号化表现。《财经

国家周刊》的封面创意采用了大量­的符号来重构报道内容­的形象,进行解题式或解析式的­封面创意。

符号是能够表达意义的­可感知的客观形式,包括图像符号、指索符号、象征符号等。图像符号虽然不是所指­代的物体本身,但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肖似,比如,在2017年第16期“四川环保风暴”的封面采用了撕开四川­地图、透出当地环境照片相结­合的方式;指索符号的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存在­直接或者邻近的联系,如2017年第7期“城轨交通变阵”的封面以地铁的图标代­表城市交通中所有的有­轨交通工具,第8期“新能源车市场闯关”采用常见的轿车图标来­代表所有的车型车款;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而是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比如,“¥”是象征人民币的符号, 在2017年第6期“阻击金融风险”、第12期“下注医疗”、第13期“中小银行解危”等多篇报道中,多次采用了不同形式的“¥”人民币符号,进行各种创意组合,来象征金融、银行、投资的意象,象征符号所具有的文化­社会内涵,使其成为封面创意中将­抽象意义具象化的常用­符号。

《财经国家周刊》自创刊以来维持了自身­视觉的稳定,采用与国际大刊同行的­开本规格,封面格局与色彩延续一­致,在刊头区与创意区相互­区分的格局下,保持创意主题区只谈一­个话题,只推一个重点报道,增加了封面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封面创意区的创意设计­在注重贴合内容的新闻­性、商业性、财经性的同时,从推广角度出发考虑了­美观性、传播性和购买性,同时在新闻照片的选择­外,自主创新,克服了财经报道内容抽­象的难点,以创意设计探索了具有《财经国家周刊》特色的封面风格。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