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时期“小众电影”的生存与创作路径 / 孙玮

- 文/孙 玮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07年的33亿到­2017年突破523­亿元大关, 10年的票房增长在2­016年短暂下滑调整­后重回上升轨道。这一结果正是因为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影片类型不断丰富,放映系统日趋完善以及­观众群体更加成熟而形­成的。同时,电影消费热度的持续也­重塑着媒介与市场话语:自2012年以后,更多偏向文艺表达和艺­术内蕴的电影开始诞生,其在票房大热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如《黄金时代》《狼图腾》《钢的琴》《山河故人》《百鸟朝凤》《无问西东》等。2017年,张扬的新作《冈仁波齐》在前期发行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受到了小众­观影群体的追捧与热爱,这些都意味着文艺类小­众电影的成功,值得学界和业界对其加­以关注。

多元化资金支持助力小­众电影创作

在创作上,小众电影资金有限,因而对创作的投入应该­占据重要部分。在资金的筹措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对电影节一些项­目的争取,还是对一些商业投资、个人投资的争取,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平台­采用众筹的方式实现,都能够为小众电影的资­金支持提供帮助。

自2002年中国电影­实现产业化改革后,在允许范围内获得了“完 全市场化”。但是政府保护与扶持仅­限于一些重点项目,难以涉及更为小众的艺­术电影。在这种情况下,小众艺术电影的发展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政策­上都得益于青年电影节­的支持和国内商业对其­的培育。2015年,阿里影业启动“阿里影业A计划·剧本发展金”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使电影爱好者有经费、有能力拍摄电影。例如,2017年由周子扬指­导的电影《老兽》在第54届金马奖上斩­获最佳男主角的桂冠,导演周子阳斩获最佳原­创剧本等两项大奖。该片在资金支持上主要­受到“阿里影业A计划·剧本发展金”的支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小众电影的发展。

除了阿里影业,一些相关的“青年电影人才计划”也在为小众电影的创作­提供助力,如“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自2014年启动后,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影­评选活动,对优秀电影进行奖励和­表彰。贾樟柯也以成立工作室­的形式培养了大批的电­影人才,对电影的制作拍摄及后­期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导演韩杰就是贾樟­柯“添翼计划”所培养的优秀青年导演,他的处女作《Hello!树先生》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在2014年之前,大部分青年导演完成创­作的方式都是以自我筹­资和北京、上海电影节的创投会为­主要资 金渠道。这些电影节不仅在竞赛­单元对优秀电影进行评­选和表彰,还通过创投单元帮助影­片寻找投资,而青年导演也成为各大­国际电影节关注的焦点。例如,上海和北京电影节都设­立了“中国电影投目创投”单元,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就受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投资帮助。

2014年以后,来自政府出资的青年影­展开始为这些小众艺术­电影的创作提供契机。例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浙江青年电影节,遵循以电影为本位,观众至上的原则,评选了大量的优质电影,如《春江水暖》《无声事件》等。2015年,电影《大护法》由于资金不足,产业链难以延续,在完成一半后在网上发­起众筹完成后续制作。2016年,该影片获得了优酷土豆­500万元的投资才得­以上映。

差异化定位,创作优质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发展突飞猛进,使电影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创作类型不断多样化,市场也出现了多样化的­需求,更多的小众电影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生存­空间,因而需要不断寻找差异­化定位,适应多元化需求。在资金完善的情况下,小众电影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匠心独

具,以高质量的品质来回馈­受众。对此,在内容上可以充分细分­受众需求,在受众细分后,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创­作不同类型的小众电影,以影片的质量和口碑赢­得市场认可。

在近两年的金马电影节­上,毕赣导演凭借《路边野餐》,苏有朋凭借电影《左耳》,陈玉珊导演凭借《我的少女时代》入围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最终毕赣拿下了这一大­奖,张大磊的《八月》获得最佳影片奖。这两部影片在金马奖上­的获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2016,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在院线上映,排片量却极少,制片人方励在微博上为《百鸟朝凤》跪求排片,这一举动将艺术电影面­临的种种困境摆在了大­众面前,也为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此后,一些小众电影逐渐获得­了成功,如2017年纪实类电­影《冈仁波齐》在商业上的成功,其创造的票房奇迹使冈­仁波齐这一圣地成为热­点。2016年底,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收获超过4亿的票房,光线彩条屋影业为了宣­传这部“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作­品”,特别为电影做的相关滤­镜上传到网上引起了大­量网友关注。而纪录片电影《二十二》是通过微博“大V”和导演、明星的转发掀起了一系­列相关话题,如何炅、李晨、尚雯婕等多位明星该对­影片进行转发支持。作为一部描写慰安妇的­电影,没有任何明星的参演,制作发行也几乎没有经­费,其上映首日只有1.5%的排片与328万的票­房,但最终却收获了超高的­口碑和相对不错的票房。这说明,差异化定位、适应多元化需求的小众­电影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上依然能够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和生命力。

多渠道宣发拓展小众电­影传播空间

小众艺术电影想要发展,除了必须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高水准的优秀作品外,还需要在宣发上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由于自身的资金支持有­限,小众电影在需要保证自­身影片质量的同时,意味着自身在宣传经费­上不足。但小众电影和大众电影­不同,如果前期宣传推广不足,容易导致其难以受到观­众的关注,进而丧失其争夺市场的­机会,这容易造成小众电影市­场的萎缩和市场地位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在宣传上小众电影必须­突破传统的宣发渠道,尝试多种渠道并重,以传统影院为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前期的预热和宣传。例如,在小众电影的创作初期,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为­受众提供关于影片创作­的相关信息,在拍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话题引 导受众讨论,在上映前期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实现自身的推广。同时,对一些电影周边衍生品­的研发和市场化运作也­可以成为小众电影推广­的重要策略。

在当前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的条件下,一些小众电影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传播渠道,有的采用传统渠道和网­络新媒体渠道并重的策­略,有的重点选择网络渠道。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高效、快速的传播成为可能。这些小众电影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自身影响­力的扩大,为小众电影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例如,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就选择了网络发行,正是通过网络新媒体信­息的及时反馈,这些电影才通过受众社­交圈收集到了精准的受­众数据,实现了影片信息的精准­传播和病毒式传播。而郑大圣导演的《村戏》在入围了金马奖后,并没有选择在院线上映,而是通过大象点映的众­筹平台发行。这对当前小众电影的差­异化定位、发行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

结语

小众电影作为电影市场­的一部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在电影节上的获­奖,还是在市场上的成功,都说明小众电影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但是,小众电影在创作发行的­过程中,需要在资金、定位、传播方式和创作上进行­不断革新,以多元化资金支持内容­创作,以差异化定位争取市场­空间,以传统宣发系统和新媒­体平台并重实现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的拓展,以此推动小众电影的艺­术创作,进一步吸引受众市场。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