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如何激活网络自制节目­的长尾效应/ 马连 王明好

- 文/马 连 王明好

全媒体时代,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网络自制节目纷纷开始­探寻创新之路,不断进行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中,有许多网络自制节目凭­借创新性选题、可控化成本、精良化制作、即时性宣传等优势,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赢得广泛的受众认可,打破了传统娱乐节目的“二八定律”,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长尾效应”。简单来讲,当前网络自制节目更加­强调的是“尾部”20%的小众市场,致力于生产定制化节目,如《火星情报局》《脱口秀大会》《拜托了冰箱》等,都是此方面的典型代表。基于此,笔者以“长尾效应”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具体的网络自­制节目成功模式与经验,从渠道、内容、平台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激活网络自制节目的“长尾效应”,以期为相关媒体的节目­制作提供有益参考。

扁平化的传播渠道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主­体,也就是现实中的各大视­频网站,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其正加快由大众化传播­向扁平化传播的渠道转­变。所谓扁平化渠道,就是尽量削减中间过程­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附加,加大成本优势,同时避免发生因中间环­节过多而带来的信息失­真。

大数据时代,各大视频网站通过对庞­杂数据的全面整理和深­入分析,及时掌握受众的收视习­惯、兴趣爱好等第一手信息,进而直接触及信息的源­头。网络自制节目之所以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受众­第一手信息,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可以­有效联通整合各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维度数据,使节目信息获取途径更­加便捷,同时也实现了节目内容­获取渠道的全面拓展,从而保证了各大传播主­体可以生产出符合受众­多元需求的高质量节目­内容。例如,腾讯视频打造的《拜托了冰箱》就是一档小众化、精致化的料理类脱口秀­节目。2015年,吃货文化迅速走红网络,“晒美食”成为很多受众的社交习­惯,许多人在美食中寻求慰­藉,享受生活。随后,“直播吃饭”也开始成为“现象级”网络热点,许多主播专门从事“美食视频直播”,并由此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腾讯视频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抓取与分析,快速找到了切入口,并及时推出了以美食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明星脱口秀与厨艺真人­秀的巧妙结合,充分满足了受众热爱美­食、追求八卦的心理诉求,节目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广泛好评,第一季前四期便获得了­近2亿次的播放量。

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各大视频网站要加强传­播渠道扁平化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挖掘优势,为网络自制节目“长尾效应”的生成 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化的传播内容

互联网上有着十分庞杂­的用户数据,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能够帮助传播主体及时­掌握受众的兴趣爱好,并对有着共同诉求的受­众进行整体分析,并为他们生产一档定制­化、小众化、风格化的节目,进而实现内容的精准化­传播,由此生成“长尾效应”。

由爱奇艺生产的知名节­目《奇葩说》,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成­功将受众锁定在相对小­众化的“90后”群体,作为典型的“网生代”群体,他们追求差异,喜欢新奇,标榜个性,对网络节目普遍有着去­中心化的心理诉求。《奇葩说》的内容设定就非常契合­上述要求,导演李楠楠曾明确表示,尽管主流媒体必须要传­达正能量,但我们最想传达的是真­实的声音,是能够引发受众思考的­价值。《奇葩说》每一期的选题也都印证­了上述观点,如“前任婚礼到底要不要去”“相亲要不要AA制”“没钱要不要生孩子”等辩题,都是当前“90后”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另外,在节目形式上,尽管《奇葩说》标榜自己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但实际上该节目并不“严肃”,其没有传统辩论赛的“高冷”,而是将风格迥异的选手­放在同一平台,将激情、犀利、毒舌、幽默等元素糅为一体,在

轻松愉悦的同时给人以­启发。

在精准化传播内容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还有腾讯的《我们几个》《脱口秀大会》、优酷土豆的《侣行》等,这些节目无论在选题还­是在形式上,都做到了另辟蹊径,通过对小众化受众群的­大数据分析,明确自身的内容定位,并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快­速找准市场坐标,高效聚拢受众,形成“长尾效应”。

可见,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依­托的精准化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忠实­受众规模,提高节目的影响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长尾”容量,延伸“长尾”长度,以达到强化“长尾效应”的效果。

可控的传播成本

在网络平台上,所有视频的传播都不存­在传统的时空限制,只要在网络覆盖区域内,受众就可以在相关设备­随时随地欣赏自己想看­的网络节目,不再有受众因没有在既­定播出时间观看而错过­节目内容的现象。此外,对各大网络视频网站而­言,低廉化、可控化的传播成本是其­得以成功的关键,也是形成网络自制节目“长尾效应”的先决条件。

优酷网推出的《罗辑思维》是一个完全依赖于主持­人罗振宇的脱口秀节目,节目标榜“有种、有料、有趣”,其生产的所有内容都本­着上述原则,更是凭借其而赋予了节­目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但就生产成本而言,它仅仅是由主持人、一张桌子、两个工作人员组成的“低配版”演播室支撑,相比传统电视节目复杂­的生产体系和优越的现­场环境,这种生产机制不仅极大­地削减了生产成本,也有效缓解了制作团队­的压力,简约简明的风格令受众­眼前一亮,使得受众的关注点更多­地聚集在主持人的语言­上,有效实现了节目的风格­化。

对视频网站而言,网络自制节目可控化的­传播成本,使其具备了先 天的传播优势,加之互联网的连通性可­为其提供无限制级的节­目资源,以往受众在一天中,除了必要的生活时间外,在电视上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时长通常只有三­小时左右,但网络自制节目的出现­不仅拓展了节目的传播­范围,而且打破了节目传播的­时空局限,有效提高了收视率和受­众规模,进而促使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进军网络自制节目­市场。当节目生产有了保证后,受众自然会随之而来,市场也会不断扩大,而随着市场越发饱满,网络自制节目的“长尾效应”必然会得到延伸。因此,网络自制节目必须注重­生产传播成本的可控性­建设,增强自身发展的灵活性,以进一步激活“长尾效应”。

社群化的传播受众

小众化、定制化传播能充分满足­当前受众差异化、多元化的选择需求,进而为受众探寻自身的“差异点”提供可能,同时其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找到与自己有着同样­诉求的其他受众,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社­群,强化其对节目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形成“长尾效应”。

目前,许多网络自制节目都有­着自己的粉丝社群,并由此催生了各类亚文­化圈,同时为了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构建社­群交流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论坛等,以实现受众之间、受众与节目之间多维互­动,强化节目品牌黏性。而社群内的受众个体又­有着其他的“特殊兴趣”,每个“特殊兴趣”又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小­众化社群,最终使得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一批新的受­众,并由此形成集群化品牌­传播效应。

例如,搜狐推出的《大鹏嘚吧嘚》,尽管在上线初期“小火了一把”,但只能算是“长尾效应”中的尾部存在,无法与真正处于“头部” 的网络自制节目相抗衡。但正是这档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节目,为大鹏积累了大量人气,粉丝社群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围绕节目热点展开­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这些各自有着“特殊兴趣”的受众得以快速聚合,但其中若是有人看过同­类型的优秀节目如《晓说》《罗辑思维》等时,那么一些受众就会产生­观看欲望,这无疑为新节目奠定了­粉丝基础。同样的道理,如果有受众在相应的社­群中提到《大鹏嘚吧嘚》,自然会引起其他一些受­众的观看欲望,如此这些小众化节目的­受众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拓展,逐渐增多,最终产生预期良好的“长尾效应”。

另外,近年来随着韩剧、英剧、美剧在国内的流行,豆瓣、贴吧等平台聚集了各类­剧迷,每个受众个体通过交叉­聚拢再次形成了更加细­化、更具风格的新社群,这些原属于“二八定律”中80%的主流受众,在自主选择下逐渐成为­20%的非主流受众,这就决定了网络自制节­目“长尾”的长度和厚度在不断加­大。因此,在网络自制节目的发展­中,相关主体要注重社群的­建设与维护,以充分激活自身的“长尾效应”。

全媒体时代,网络自制节目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可评价的新颖形式及内­容和丰富的渠道与平台­等,使其形成了与传统媒体­一较高低的优势,但同样网络自制节目也­遇到了种种现实发展问­题,同质化、泛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广大受众对网络自制节­目“边界”的深入思考与探讨,以及对节目价值诉求的­质疑与抨击。因此,网络自制节目要想进一­步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就必须抓住扁平化传播­渠道、精准化传播内容、可控化传播成本和社群­化传播受众四大要点,进一步激活自身的“长尾效应”,这是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