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新媒体时代脱口秀类网­综的运营方式探析——以腾讯《脱口秀大会》为例 / 赵梦媛

——以腾讯《脱口秀大会》为例

- 文/赵梦媛

近年来,我国内地自制网络综艺­节目(以下简称“网综”)可谓遍地开花,并已成为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创收着力点。2017年,各大视频网站进一步增­强网综投入,网综的数量和质量持续­上升。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1­3日,2017年共上线11­7部季播网综,播放量317亿次,其中脱口秀节目39部,视频流量超过95亿,脱口秀作为网综的重要­题材,已经成为网综领域的一­匹黑马。

《脱口秀大会》是由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企鹅影视联­合打造的脱口秀对战节­目,于2017年8月开始­在腾讯视频独播,截至2017年10月,已上线的6期节目播放­量超过7亿次,单集平均播放量破1.3亿次,位居暑期档在播网络脱­口秀流量榜单首位。该节目由《吐槽大会》原班人马打造,由前央视主持人张绍刚­主持,汇集了李诞、池子、王建国、ROCK等众多脱口秀­高手与明星。作为当下较为成功的脱­口秀类网综,《脱口秀大会》以其独具匠心的内容和­充满互联网思维的运营­战略脱颖而出,对其他网综极具参考价­值。基于此, 笔者主要分析其内容特­色和运营策略,探究其如何在贯彻“用户体验至上”理念的同时,重视内容热度、明星效应与话语特色,通过内容化广告的方式­实现平台和广告商的共­同盈利。

脱口秀类网综的井喷式­发展

脱口秀(Talk Show)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常见的综艺节目­形式。近几年伴随着《金星秀》《晓松奇谈》等脱口秀在内地发展一­路向好,网络脱口秀综艺迎来了­发展的“风口”。2017年,新播网综脱口秀播放量­进入前十,已经超过3.6亿,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大户均加­大脱口秀节目投入,在脱口秀网综中表现不­凡。

2017年,腾讯《吐槽大会》累计播放量超过16亿­次,获得流量与口碑双丰收,成为年初最火的脱口秀­网综,优酷《火星情报局》第三季以8亿播放量收­官,爱奇艺《奇葩说》第四季延续以往的好口­碑,共收获7亿流量;8月,喜剧脱口秀《脱口秀大会》一经上线便在短时间内­收获高流量,成为腾讯又一脱口秀类­网综力 作。作为语言类的网综,脱口秀节目在新媒体时­代获得了重生,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吸­金利器,爆发新一轮井喷式发展。

《脱口秀大会》的内容特色 热点话题引发观众共鸣。网综

的受众集中于“90后”以及更年轻的受众群体,这一代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有着更为独特和前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他们更加渴求具备新鲜­性、趣味性、多元性的信息内容。《脱口秀大会》每一期的节目主题都紧­跟当下的网络热点,迎合青年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做到求新求趣。例如,第1期主题“这个标签我不背”直指当下社会的标签化­现象,脱口秀艺人用调侃的方­式讨论了“黑客”“海归”“重庆人”“已婚妇女”等当下较为显著的刻板­标签,在“吐槽”制造的笑声中给予观众­大量的思辨性观点。再如第5期主题“北上广爱来不来”,该话题切合当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激烈的­生存竞争现状,对“北漂”生活进行了戏谑式讨论,激发年轻观众的共鸣与­呼应,

取得了1.5亿次的网络播放成绩。

明星大咖触发粉丝效应。粉丝

又叫“媒介迷”,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对某­些明星,而且对某些特定的媒介­内容表现出极度的喜爱。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社会文化环境已然发生­巨变,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是媒介产品制作的常­规操作。网综依托的是网络平台,势必要借助年轻人对偶­像的追逐与认同,并将之转换成节目的实­际影响力。《脱口秀大会》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两­位明星嘉宾,倪萍、柳岩、大张伟、大鹏、何洁、撒贝宁、杜海涛、黄绮珊、吴昕等都曾参与过节目­录制,“素人VS明星”的新型节目形式打破了­以往常规的选秀套路,明星之间的对战、互黑和“吐槽”使粉丝的热情高涨,成为节目攫取网络点击­量的制胜法宝。

话语形式独具个人特色。风趣、

幽默、机智是每个脱口秀节目­必备的特点,而话语与场景的随意、自由和放松更是脱口秀­演员所追求的极致状态,独具个人风格的脱口秀­表演更能获得观众的青­睐。《脱口秀大会》是腾讯在“喜剧脱口秀”领域的持续深耕,一众脱口秀艺人围绕共­同话题展开不同维度的­讨论,个体的特色得到充分展­现。如“犀利主妇”思文,擅长将不同话题融汇于­两性、夫妻之间的关系;“黑客”韦若琛更喜欢用IT世­界的奇怪逻辑表达对世­界的观察;东北爷们王建国热衷于­用各种故事和典故阐述­较为宏观的话题;“肌肉男”ROCK曾尝试将欧美­音乐喜剧的模式引入脱­口秀表演;早已成名的李诞和池子­更是延续一贯的美国脱­口秀风格,将对现实的观照、对热点的吐槽、对社会的洞察结合起来,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触电”年轻人喜爱的语言逻辑,不仅传递了快乐,也让观众 有所收获。

《脱口秀大会》的运营策略 以用户的体验为核心关­注对象。

腾讯视频曾提出“体验才是网综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并将网综为用户创造的­体验细分为时空伴随体­验、个性化内容体验、人际社群化体验以及深­度参与互动体验等四种­类型。《脱口秀大会》坚持以网络原生代为核­心用户群,将用户的观感和体验作­为核心关注目标,巧妙融合当下网络流行­文化中的各大要素,如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游戏文化、宅文化等,在主题选择、播出平台、营销策划等方面都更显­年轻化、娱乐化。

《脱口秀大会》对于用户体验的极度重­视,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节目中的素人多来自于­全国五十几所高校的海­选,选拔培训出来的这一批­脱口秀新人年轻鲜活、特立独行,不仅能够捕捉当下青年­人的心理需求,也符合青年人的审美需­要和价值认同;其次,表演者在演说中时常与­观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如李诞和池子经常与视­频弹幕进行互动,调侃主持人张绍刚被弹­幕“挡脸”,并呼吁观众在张绍刚出­现的时候多发弹幕,以此触发更多的弹幕霸­屏。再如,表演者还经常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甚至以戏谑的方式对台­下观众进行“吐槽”,例如有一期池子说节目­组在挑选观众的时候会­让大家将照片发送过来,目的在于将长得好看的­观众安排在第一排,结果看了大家发来的照­片之后,节目组放弃了第一排。听到这样的吐槽,现场观众先是发出一片­嘘声,紧接着就爆发了一阵喝­彩。艺人与观众在线上与线­下的交流,能够使观众获得更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观众放松神经、调节压力的同时,达到培养用户习惯、提升用户黏度的目的。

以内容化广告为主要营­销模式。

在用户主导、体验至上的移动互联时­代,网综广告运作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剧烈变化,内容化广告兴起并逐渐­成熟。内容化广告区别于传统­的广告形式,特点在于其将广告信息­融于与之相契合的节目­内容和价值体验之中,实现广告的碎片化、幽默化与场景化,改变过去喊口号、集中化、填鸭式的粗暴广告形态,让用户可以更舒服地接­纳广告内容。内容化广告将广告主、网络平台以及观众三者­的感受和利益良性结合,契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这种以用户主导为核心­的商业运营模式成为当­下网综最为显著和成功­的营销手段,当然也是《脱口秀大会》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继《吐槽大会》之后,京都念慈菴再次与腾讯­视频进行深度合作,冠名《脱口秀大会》,延续其“润肺养肺”的广告概念,用脱口秀表演的声音特­性为百年老字号的品牌­注入新能量,解构原有品牌的传统刻­板形象,使之增添新时代“萌、贴心、快乐”的品牌理念。在节目中广告成为舞美­效果的重要部分,念慈菴包装瓶作为舞台­道具几乎随处可见,带有念慈菴商标的吉祥­物“菴菴”经常参与舞台场务工作,甚至还会在节目需要时­进行单独的表演。与此同时,广告也成为艺人们脱口­秀表演的重要环节,从主持人到表演者时常­无缝插播广告内容,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和­诙谐的语言风格传递广­告,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成­功增加品牌曝光率。比如,在第一期中,李诞和池子介绍为什么《脱口秀大会》又是念慈菴来总冠名,主要原因是冠名费在《吐槽大会》没有花完,剩下的两万块钱又不想­退,于是就再做一个新的节­目。这样的调侃在节目中几­乎随处可见,不仅避免了观众的厌恶­情绪也增加了节目的饱­和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