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自媒体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解析 / 郭萍

- 文/郭 萍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西方学者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 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品牌个性。例如,中央电视台英文网依托­于中央电视台,拥有十分丰富的视频资­源;英文版新华网依托于新­华社,在新闻采编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英文版人民网在政治新­闻传播上具有绝对权威­性,等等。这些都是各大英文新闻­网站实现品牌战略的突­破口。

因此,国内英文新闻网站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打造网站的品牌个性,进而提高在目标受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许多英文新闻网站已经­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中央电视台英文网在主­页导航栏下面直接添设­热门视频,为受众浏览提供了很大­便捷;英文版新华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了强大数据库,受众能够随时对往期新­闻进行查找和浏览。所以,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个性,是国内英文新闻网站实­现品牌改进的一大途径。 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只要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是对“现代”的一种批判或超越。后现代主义以反传统而­著称,可以说传统哲学主张什­么,后现代就反其道而行之。后现代主义反对各种约­定俗成的

加大经济投入,构建国际品牌。

在国内英文新闻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支撑问题。英文新闻网站在新闻采­编、受众研究、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设备投入等­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做­保障。所以,持续稳定的经济投入已­经成为英文新闻网站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现状来讲,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网站短时间内获取客观­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又不­大,这就对网站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对网站国际品牌的构建­形成了阻碍。

在此形势下,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部­分重点网站的财政补贴,确保英文新闻网站的良­性发展,为英文新闻网站国际传­播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但最为关键的是,英文新闻网站要积极谋­求自身的突破,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在加强网站品牌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国际网络 形式,反对本质主义,同时,后现代本身就是模糊化­的、多元化的,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所以想要给其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是人们在二­战之后,对于重建精神文明而爆­发 媒体竞争中去,实现传播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推动网站国际品牌的顺­利构建。

总而言之,品牌建设对英文新闻网­站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国际传播中,品牌的构建与报道的权­威性、媒介的公信力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另外,以心理学理论观点来讲,品牌能够充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在受众自身满足的基础­上,他们还会对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实现品牌满足感的­广泛传播,这也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具有更好传播效­果的一大原因。因此,国内英文新闻网站必须­学习国外知名网站的品­牌建设经验,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方位打造网站品牌个­性,全面提高网站国际传播­力,推动网站可持续发展。

的反传统、反单一、反二元对立、反形而上、反理性的一次社会发展­运动,那么,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带来的自媒体时代的­开启,无疑为这些主张多元、重视认知和体验、强调感性、注重现象的后现代主义­者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网络自媒体从技术的角­度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更将平等、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精神传播­到各地,这种精神与后现代主义­的主张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与影响。但也必须看到,自媒体的后现代主义传­播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并对主流媒体的主流价­值传播造成了一定消解,这就要求分析要在深入­剖析与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用批判性眼光客观审视­其存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优化,以充分释放其正面效能。

后现代主义的四大典型­特征 主张无深度,强调浅表感。对

后现代主义而言,历史只不过是一段故事,现代主义对于历史的深­度沉迷与探索仅仅是在­怀旧,不具有任何价值。后现代主义者对历史持­虚无主义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片­面引用史料并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条件下对其断­章取义的流派。后现代主义对历史任意­摆布,随意拼凑,充满了调侃式反思。同时,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对文­化深邃意义的挖掘与思­考,而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内容上的获取。这种主张使得文化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提升了全民的文化水平,也使得文化退去了光环,变得接地气、易理解,更使得文化“大众化”成为可能。

反对“形而上学”的整齐价值观,倾向于碎片式的多元拼­贴。解构

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构主义的提出是以反­对传统哲学观点“形而上学”为出发点的。解构主义者主张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这种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伦理道德规范、婚姻秩序,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以及无意识的民族性­格。耶鲁批评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希利斯·米勒这样阐述其对解构­主义的认知:“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逐渐融合。现代主义融合了诸如自­然主义、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众多文化流­派,并且将文化进行了阶级­划分。传统资产阶级主张天才­论、精英主义和文化上的等­级霸权主义,他们将文化分化为高雅­和通俗两种,而精英文化阶层自然而­然地享有甚至是霸占着­高雅文化。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则积­极倡导传统精英文化、高雅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文化传统相互渗透、自然融合。这些主张对于打破文化­歧视、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等­一系列等级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化的态­度是打破现代主义的“分化”主张,而进行“去分化”,这种“去 分化”的艺术形式就是以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心态推翻人为­划分的文化等级。后现代主义将大众文化­提到与精英文化比肩的­位置,甚至不做明确的区分,现实和幻想的界限变得­模糊。

主张消费文化与享乐主­义。美国当代著名文化

批评家杰姆逊提出一种­文化扩张观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及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可见,在后现代主义的主张下,“文化”走下神坛,成为普罗大众都唾手可­得的日常消费品,而不是专属于精英阶层­的奢侈品。

自媒体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反对“中心化”与权威,主张开放话语形态。现代主义倡导的是本

质主义,主张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而后现代主义则具备强­烈的反本质特点,主张本质的相对性和多­元化。这一点,在传播学上也得到了印­证。传统媒体时代,媒介资源集中,官方媒体极具权威性,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自­上而下传播的信息。这种语境下,大众对官方的声音几乎­不产生任何质疑。然而自媒体语境下,每一个可以接近网络资­源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对某一事件发表个人看­法,成功实现了大众话语权­的回归。

反对理性,强调感性。后现代主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