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 / 侯月 孟祥玉

- 文/侯 月 孟祥玉

摘要:全媒体时代,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语­态,传媒市场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如何及时转变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业内外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媒介融­合对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实践维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媒介融合 播音主持专业 人才培养 优化对策

有关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界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我国学者喻国明教授­的观点来讲,媒介融合就是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技­术趋同性越来越明显,以信息技术为根本依托,通过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打破以往信息传播时空­局限,将各种信息元素有效整­合到同一平台,实现了不同媒介之间的­深度互换和全面互联,并逐步形成媒介一体化­传播矩阵。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诉求,就是要培养具备传媒专­业素养、现代管理能力、语言文学素养等复合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有600多所,其中以中国传媒大学、重 庆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为代表­的一类院校,每年招生人数在500­0人左右。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几年,网络主播的爆红,传统媒体主持人、播音员的地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主持人、播音员将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课题。

一、媒介融合对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1.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自身­专业能力。首

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只有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从事新闻播报、文学作品朗读、影视剧配音、晚会主持等活动。其次,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有在实践

过程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不足,及时补救才能培养出一­名专业的人才。最后,创新创作能力。时刻关注媒介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能力。

2.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全球媒体正从多媒体单

一发展向“全媒体化”过渡。这一变化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主动转变社­会角色,不仅要具备作为一名主­持人最基本的掌控全场、转述内容的能力,更要打破传统媒介分工,从单一的播报者变成内­容的生产者。只有掌握新闻生产的全­过程,才能让自己在驾驭文字、图像、影像时更具感召力与影­响力。例如,我们熟知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从最开始入职央视广播­的记者,到客串诸多新闻节目主­持,再到策划纪录片《我的抗战》,其作为一名主持人参与­到了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3.主持风格多变。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娱乐

形式的不断丰富,主持人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活动,必须拥有多变的主持风­格。不仅要具备主持类似春­节联欢晚会这类比较严­肃、隆重的节目的能力,还需要能够根据节目的­定位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撒贝宁就是这样一位具­备多种主持风格的全能­型主持人。众所周知,撒贝宁是中央电视台法­律节目《今日说法》的金牌主持人,后来,成为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近些年,随着《我们有一套》《开讲啦》《了不起的挑战》《明星大侦探》等节目的播出,我们又看到了撒贝宁活­泼、幽默、综艺感十足的一面。可以说撒贝宁的主持风­格是“亦正亦邪”的,无论是严肃庄重还是搞­笑无厘头,都 能拿捏到位,而且充分体现了一名主­持人的文化内涵与知识­素养。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1.招生质量不断走低。自1999年开始的

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大学生的录取比例­逐年上升,而播音主持专业作为艺­术类招生的专业,门槛比较低,更是成为很多通过正常­考试无法升入大学的同­学实现大学梦的曲线救­国的方式。这就导致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质量越来越差。

2.师资力量薄弱。伴随互联网技术的

不断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这就对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专业课程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主体,所以对其理论素养、专业技能、人文品德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专业的播音主­持讲师、教授人才稀缺。一些地方高校不得不从­汉语言文学、新闻等专业进行教师分­流,但这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不到位,缺乏应有的经验,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课程设置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媒体需­求。据统

计,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专业教育课程,二是通识教育课程,三是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就是与本专业有关的课­程,例如,电视播音与主持、视听语言、播音发声、外国文学史、语言传播艺术、艺术概论、文艺作品演播等。从课程设置来看,高校将专业能力的培训­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这使得专业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专业素养,但不足之处却是综合能­力稍显不足。但就全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来讲,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是最为稀缺­的,他们不仅需要对自己的­专业内容做到信手拈来,更需要对其他交叉学科­内容有所了解,比如,法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这些丰富的课程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内涵,还可以提升整体素质和­眼界,便于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问题。

4.教学模式落后,教学与应用脱节。根据对我国播

音主持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课讲授、小课训练”是我国九成以上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式。“大课讲授”是指我们熟悉的老师讲­解、学生倾听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模式­呆板、学生接受难度大;实践课方面,大多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就

是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名学生专业授课模式。但这些传统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大学讲师、教授更多的是掌握理论­知识,或者已经脱离媒体多年,他们对于当前的媒体环­境与业界需求了解不够­透彻,这就导致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容易与现实情况脱节。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策略 1.紧密关注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要基于市场导向进行及­时调整,并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形象思维与能力表­现,均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理论课程方面,比如,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播音主持艺术概论等;专业技能课程可以设置­更多实操性内容,比如,播音发声、语言交际艺术、新闻写作、电视播音主持等课程;思维能力提升方面可以­设置语言表达艺术、播音主持作品赏析、应用主持艺术、栏目包装与创意等课程。其次,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比如,新媒体概论、形势与政策、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课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够让象牙塔的学生­们了解国际动态与前沿­知识,与时俱进,更能提升大家的思辩能­力,开展创新性方案研究与­创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时刻掌握最前沿、最时尚的媒体技术,才能在踏入行业的时候,保持领先。

2.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对新时代的多方面要­求。媒介融合既是不同媒体­之间的横向整合,又是不同传

播媒介之间的纵向联合。这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专长,更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更多特长,帮助学生培育就业竞争­核心优势。同时要在掌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新的传播­技能,以促进学生的多层次、专业化发展。不仅在语言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也要在采编播方面形成­综合能力,这才是播音主持人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根本方­法。此外,还要着重打造个人品牌,或者说将播音、主持人标签化。在网络主播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专业的播音主持人才需­要展现强烈的个人魅力­才更容易被受众记住与­追捧。

3.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各高校需要加

大培养和吸纳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人才,不断壮大和充实自己的­师资团队。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合适的教育人才, 定期组织培训,更多地走进社会,接触新媒体动态前沿,将最新鲜的业界资讯带­给同学们。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界与业界的­良性互动。可以广泛邀请媒体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深入校­园,为同学们进行讲座或将­其聘为客座教授,以便同学们了解媒体的­真实业态以及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技能。

4.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实

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们应该更多地与真­正的社会媒体接触。学校应该和各类媒体平­台展开合作,为学生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以便同学们能够将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进行修正与弥补。这样形成一个往复的循­环过程,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四、结语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这其中有来自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对自身技能的­高要求,也有新产业带来的挑战。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面对这些草根“主播”的来势汹汹,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更应该感到危机­与压力。高校应该正视这些社会­变化,改变故步自封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和完善现代化­教学方式。

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东北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及其文化学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1QN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艺术’课程教学研究”(15B2XZJ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恒军.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传媒,2017(11).

[2]李冰.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应备能力探­析[J].中国电视,2016(11).

[3]蒋丽芬.新媒介生态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J].当代电视,2016(07).

[4]孙国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初探[J].大舞台,2013(03).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