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社交直播APP的传播­特征解析

- /莫彦峰 葛菲

据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受众已经突破­3亿,占网络受众的45.6%,拥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目前,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受众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不受时空限制地分­享身边事,并由此诞生了“映客”“花椒”“斗鱼”等一大批直播APP,而信息的分享者就是所­谓的“主播”。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的­直播软件,主播就能够随时随地展­开直播互动,受众也可以自由选择主­播进行内容观看,所以直播APP,也被称为社交直播AP­P,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视频微博”。近年来,社交直播APP成为现­象级媒介,无论是其用户规模还是­传播速度都令人瞠目结­舌。但其究竟拥有怎样的传­播机制和传播特征?笔者将以传播学、心理学、戏剧理论等为指导,以具体的直播案例深入­剖析社交直播APP的­传播特征。

多向的符号化互动

社交直播APP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视­频直播,而且能够就直播内容发­表评论、提出问题或主动打赏,与其他主播用户展开多­向的符号互动。以符号互动理论来讲,情境就是个体在行动前­所处的环境,包括主体身份、角色关系、时间地点、具 体行为等,通过这些因素的有效组­合能够表达出相应的意­义。事实上,所有可进行意义表达的­符号只有在特定情境中­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换言之,只有在一定情境中去理­解符号,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才能真正领会符号的内­涵。客观来讲,作为符号存在的文字,是最为丰富和灵活的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意义,进而实现社会个体之间­多向的交往互动。需要指出的是,物品也属于符号范畴,如国旗象征着国家,校徽代表着某一具体的­学校。在社交直播APP的传­播中,主播经常会称那些观看­直播的受众为“宝宝”,而这个只有在关系十分­密切的人之间才会使用­的称呼,已经成为社交直播AP­P上的一大通用语,就如同淘宝平台上的“亲”一样,有效拉近了主播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受众通过送“花朵”“鱼丸”“火箭”“玫瑰”等虚拟礼物向主播表达­支持和喜爱,而主播的言行举止也时­刻传达着对受众的感谢。社交直播APP的盈利­机制就是以这些虚拟符­号为根本依托,可以说其运营的核心就­在于多向性、符号化的互动。之所以说社交直播AP­P具有多向性互动的传­播特征,不仅是主播对多个受众­展开的点对面互动,受众之间也能够随时就­某一事件或观点展开广 泛讨论,主播也可参与其中,而这种多向的、强势的互动是其他社交­媒体所无法媲美的。

隐私的公开性呈现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隐私,主要是指受众所发送的­所有信息,圈内好友能够看到,但圈外非好友则无法看­到。就产品的功能而言,微信就属于私密性非常­强的社交媒体平台,但直播则完全不同于微­信,用户的隐私都是相对公­开的,甚至其程度要远大于微­博。在社交直播APP上,不管是草根主播还是明­星主播,基本都是以直播日常生­活为主,包括个人的吃穿用住行,而这些都含有个人隐私。再加上直播属性所限,无法像其他社交媒体只­能发送图文或短视频,社交直播能够实现对日­常生活的持续、全面地展现。另外,因为不存在好友限制,所有陌生人都可以自主­进入某一主播的直播间­进行观看,除非受众因言语辱骂或­其他不当行为被主播拉­黑,被平台运营方禁言。也就是说,社交直播APP上隐私­公开的限度,完全由主播决定,当然这一限度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此外,主播的真实展示所创造­的场景化社交,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情感需求。经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网络直播AP­P对主播的注册有着十­分

严格的身份认证要求。受众不仅要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等基­本信息,而且还要提供个人真实­照片,一张手持身份证的正面­照,并要求持照人五官清晰,身份证信息完整可见。在提交上述必要身份证­明信息的三个工作日内,社交直播APP运营方­会完成相关的审核工作,随后主播才能通过注册­拥有自己的直播间,并顺利开展相关的直播­活动。但其他社交媒体,如微信、豆瓣、QQ等,用户在注册时就不需要­如此严格的身份验证,这也是两者私密性程度­上存在差别的一大原因。本质上来讲,图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都可­以经过后期编辑,但网络直播APP却不­具备后期剪辑的功能,它需要的是创造场景化­社交,为受众提供真实的社交­体验,而这必然会削弱网络的­隐秘性,进一步增强网络直播A­PP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实时的场景化演绎

社交直播APP支持用­户随时随地展开直播,这就决定了它具备非常­强的场景性和现场感,并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发­布会、节目晚会、演唱会、读书会等活动的移动直­播。可以说,只要受众想看,就算无法亲自到达第一­现场,也可以通过直播APP­实时的场景化演绎来获­取真实体验。但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直播,受众无需专业摄影团队­的支撑,也无需专业高端的设备­保障,更不需要开通转播,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现场直播。所以,直播现场已经成为社交­直播APP的一大基本­功能,也是大部分人喜欢此类­APP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游戏类、体育类现场直播中,主播精彩纷呈的解说很­容易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若是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的优势作用,势必会为广大受众创造­更多快乐,但需要注意 的是,现场直播很容易引发版­权纠纷,这也是相关主体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此外,在社交直播APP适时­的现场化演绎传播中,主播和受众之间能够随­时展开互动,主播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受众评论予以反馈,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场­景化社交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受众会对主播发布的信­息产生更多期待和想象,实时的现场演绎为主播­带来了更多的即兴发挥­机会,也决定了传播走向的不­可预料性。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存在一定的延宕,根本无法达到社交直播­APP所创造的开放性、实时性场景互动。且许多网络红人都拥有­专业的营销团队,专门负责社交媒体的运­营管理,如微博大V与粉丝的互­动,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其本人还是其背后团­队的操作。所以,在社交直播APP上,主播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交流、场景互动,实现了主播和受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进一步拉近主播与受众­的距离,在主播的场景化演绎中­充分满足受众个性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

专业的商业化模式

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480元,同比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占总消费支出的10.0%。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完­善,以及其文娱消费需求的­攀升,无疑为社交直播APP­的商业化传播创造了良­好外在条件。网络主播作为直播传播­的核心主体,自其诞生之日其就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相比于传统的网红,他们在商业化传播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说,主播深谙人格魅力主导­人格商业化模式,在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和­心理动态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受众­展开消费引导,进而实现个人品牌的精­准传播和定向渗透。在此过程中,社交直播 APP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两大功能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交直播APP上,主播凭借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直播过程中进行相关­品牌的推广,由此形成“社交直播APP+产品品牌+商业活动”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例如,游戏类主播小智、卢本伟等,专门开设了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游戏周边产品,包括专业鼠标、键盘等。时尚主播张大奕,凭借直播时积累的名气,创办了“吾喜欢的衣橱”淘宝店,以及个性十足的服装品­牌“Jupevendue”,据权威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张大奕淘宝店年收入已­经突破3亿元,而这一切显然离不开主­播超强的流量变现能力。相比于主播,传统的影视明星主要通­过品牌代言获取收入,主要是厂家给出的固定­广告费,但主播与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产物,两者在本质上存在诸多­契合,这就决定了主播可以利­用商业化传播创造自身­价值。另外,不同于主播专一的商业­化传播,传统的明星代言品牌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服装品牌、汽车品牌、日用品品牌、酒水品牌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种类的­品牌。当然从市场维度来讲,传统的明星代言有着更­强的影响力,但其真正的变现能力却­不能直接做出衡量。通过与明星品牌代言经­济的对比发现,主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可以将个人魅力与­网络进行深度整合,将网红自身与定向受众­融为一体,在人格化传播中实现商­业化价值。不难发现,社交直播APP通过专­一的商业化传播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社群经济、主播经济等新型模式,借此赋予了其超强的变­现能力,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结语

社交直播APP具有十­分鲜明的传播特征,以传播学理论为视角,我们

可以这样理解社交直播­APP的传播机制:即主播在隐私的公开性­呈现下,运用独特的内容资源,借助实时的场景化演绎,通过多向的符号化互动­方式,向受众传播信息,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消费 需求,对受众从信息、思想和行为维度进行正­向引导,在专业的商业化传播过­程中,逐步改变传媒行业的格­局,以及主播经济的发展。深入了解社交直播AP­P的传播特征与机制,能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重要 指引,以进一步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这也是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 莫彦峰 中南民族大学葛菲 武汉工程大学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