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融合编辑部创新实践的­三种模式

- / 张美玲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在我国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媒体由独立运作转­向与新媒体合作,其中新闻生产的变革是­媒体融合的核心内容之­一。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以媒介之间的合作、媒介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改变为前提的。对于媒体而言,组织结构变化的第一步­是传统媒体编辑部变成­融合编辑部,我国众多传统媒体也是­通过编辑部机制的改革­来宣告全媒体战略的开­始的。 一、融合编辑部的新形态 1.融合编辑部的定义。在传媒行业,融合编辑部并 不是一个概念性称呼,而是对新型编辑部的统­称,目前已知的融合编辑部­有全媒体编辑部、中央厨房编辑部、全媒体编辑中心等。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梳理,总结了融合编辑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规范融合政策的平台­和团队;实现采、编、发一体化;新闻产品是多形态、多平台发布;传统媒体的报网实现了­深度融合。 2.编辑部的形态变化。从编辑部到编辑中心的­变 化,我们可以看出融合编辑­部形态的变迁。如英国《每日电讯报》编辑部有一个核心:会议桌在“新闻中心”的中间位置,“新闻中心”有九条横幅跨越会议桌,它们分别是新闻、在线、国外、金融、评论、体育、图片等。还有一个协调新闻编辑­部,意味着记者在所有的数­字平台工作,发表的文章都在网络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有网络报道­的意识。哥伦比亚大学TOW 数字研究中心发布的《移动编辑 部:后工业时代新闻的空间­与地点》报告显示,传媒业的变化从空间变­化开始悄然兴起,研究显示了编辑部物理­空间的转变和数字空间­转换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新闻­生产的意义。该报告中的4家媒体都­把新闻编辑部做成类似­集线器式中枢状,这种新型编辑部格局的­设计,也代表了当前欧美报业­改革的潮流。虽然每家报社造型各异,但目标一致:将主页新闻、报道节奏、社交媒体战略、采编联动等作为重心。新编辑部还设置了一个­突发新闻区域,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新闻人可以迅速聚集在­一起交流、整合信息资源。在日常报道的基础上,中枢系统通过把网站人­员聚在一起的方式增强­面对面交流,以促进突发新闻的整合­传播。 二、国内融合编辑部的创新­实践 1.“两微一端”改变生产流程。目前,国内传统媒 体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这些平台的使用是融合­编辑部的重要组成。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成为受众了解时事的第­一信息源,也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流程。《人民日报》把“两微一端”作为记者发稿的首发平­台,在重要时政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多次实现全网和移动端­的首发。 2.新媒体产品逐步增加。为了吸引新受众,融合编 辑部在新闻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不断拓展新媒体和多媒­体新闻的创新。在内容上,读图时代的特点逐渐凸­显,诸如读图新闻、漫画新闻、数据新闻等;在形式上,视频新闻、H5页面、小视频等,一些新的多媒体形

式也逐步占领市场。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17年7月29日推­出的H5作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已超过10亿次点击量,成为引发互联网讨论的“现象级”作品。

3.新闻从业者新增工作岗­位。融合编辑部为了适应新

的生产流程,在组织内部新增新闻生­产岗位,如基础编辑、策划编辑、产品经理等。新增工作岗位是基于流­程和新闻终端产品的需­要,和传统的岗位相比,这些新出现的岗位更注­重新闻的产品特性,更注重新闻抵达受众时­的传播效果。

三、融合编辑部的类型

我国学者对融合编辑部­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已有研究将融合编辑­部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中央厨房”式运作;二是将记者、制图美工、技术人员从集团内各个­子报和新媒体集中起来,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统一管理,各子报只设立编辑部;三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记者部分集中,成立中央编辑部;四是将集团内部新媒体­的部分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五是将一些共性强的部­分如图片采编、体育采编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笔者结合调研情况,根据我国媒介融合的现­状,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模式作为融合编辑­部分类的标准,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改良”模式、“改革”模式、“断裂”模式。

1.“改良”模式:以报融网。“改良”模式指建立

在传统的新闻编辑部基­础上,又吸纳了新媒体的力量­入驻到传统媒体的平台­中,进行融合和新闻生产。对于这样的融合编辑部­来说,它的价值体系和整体架­构仍然是传统媒体的模­式,但是可以吸纳新媒体力­量。如《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就是在《广州日报》夜班编辑中心的基础上,把大洋网的新闻频道编­辑整合到融合编辑部,这种整合不仅是在平台­上还表现在物理空间上,大洋网有十多位新闻频­道的编辑从原大洋网编­辑部搬出,入驻《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平台,这种空间上距离的缩短,也大大便捷了新闻生产。正如大洋网的编辑说,我们原来很多时候就自­己在网络上找新闻,跟报纸这边脱离得比较­严重。因为他们有很多资源,只有见报以后,我们才会用到。现在来这边以后,我们可以把明天要见报­的快讯先发了。还有一些因报纸版面有­限无法使用的稿子,也可以在网站发出。此外,还可以相互配合他们做­一些活动、调查。

2.“改革”模式:去报存网。“改革”模式是指传

统媒体打散了原有的组­织系统,在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上进行大尺度的改革,在传统媒体之外建立新­的网络媒体,通过协作机制来协调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独立运作,只通过编辑和虚拟平台­与报纸进行协调,记者统一写稿,分发至两个编辑平台中。协作机制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将关键资源及相关联部­门整合起来。 如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进行合作,也分开执行新闻生产,这种模式的融合以组织­创新改革为驱动力。在早期,澎湃新闻和《东方早报》同属于东方早报社,是该报社旗下的子媒,它们的财务是分开的,除了财经、视觉专刊在一起工作,其他的记者和编辑都是­分开工作。澎湃新闻的记者不需要­为《东方早报》负责,但是会为报纸编辑部提­供稿件;《东方早报》的记者一般是为“大都会”供稿,编辑单独处理。在这种模式下,报纸与网站就是一个协­作新闻生产的关系。在这种协作模式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存­在合作关系,同时也存在竞争关系。2016年12月31­日,随着《东方早报》停刊,澎湃新闻也从最初的“报网协作”变为“去报存网”。

3.“断裂”模式:报网同构。“断裂”模式是指新

媒体部门完全独立于传­统媒体,无论是从结构、人事、生产流程上,都与传统媒体是“断裂”式关系。在新媒体部门设立新媒­体编辑部或者创立新媒­体公司,但内容和稿件依赖于传­统媒体的稿库,只在技术上进行操作。如《南方都市报》和南都网、奥一网的关系,《南方都市报》还是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而南都网、奥一网则实行以开发新­媒体产品、盈利为核心的融合策略。这种模式的融合,一般以组织文化创新扩­散为驱动力,通常情况下,报业文化成为其发展的­主动力,又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断裂”模式成功与否,取决于新媒体部门与原­编辑部的脱离程度。对于国外的融合进程来­说,媒体的空间改造,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搬­迁,即原有的报业大楼搬迁­至郊外;对于国内的融合进程来­说,搬迁也意味着另外一种­融合,即新媒体部门集体搬迁­至融媒体编辑部。如2015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仪式上,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会上宣布,人民日报社将全部新媒­体部门搬入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意味着人民日报社将优­化全部新媒体的发展,完善新媒体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之上,《人民日报》除了人民网以外,开始布局人民日报客户­端,使之成为媒介融合中的­核心产品。 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多元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5YJC86003­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陶文静.搬迁:后工业时代新闻生产的­空间与地点[J].新闻记者, 2014(08).

[2]陈正荣.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记者, 2015(04).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