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与宁夏来一次美丽约会

——第二十五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侧记

- / 和牧川 张慈丽

8月27日至31日,由中国报业协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暨­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宁夏行活动在银川举­行。全国30家省级党报及­新闻专业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及代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党报改革经验,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嘉宾们深入各地考察采­访,挖掘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报道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带走的是对宁夏的美好­记忆,留下的是与宁夏的深厚­情谊。

“塞上论剑”闪现思维光芒

相互借鉴改革发展经验,进一步凝聚智慧、凝聚共识,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是各省党报社长、总编辑参会的重要目的。会上,大家围绕“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与­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对如何领会和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纸媒曾经的风光无限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指媒’的如日中天。”会议首日,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的话点出了报业面­临的挑战。

直面困境,与会嘉宾在交流中积极­展开头脑风暴,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姚燕永分享了南方报业­融媒体发展的最新进展。“以内容智库化、传播智能化为重点,党媒宣传、立体传播和数据服务有­机融合,这是我们融媒体中心3.0的蓝图,要从传统报业向智慧媒­体转型。”

“一哄而上搞‘两微一端’建‘中央厨房’,让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要理解受众需求价值,重建自身入口价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针对当前新­媒体市场做出点评。

“浙江新闻客户端用户1­600万,活跃度居全国前列,这有赖于我们不断增强­原创优质内容的供给,这是内容供给侧改革。”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周咏南赞同李忠“受众需求”。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对省级党报来说是又­一重大机遇,我们有平台和经验优势,促进县级媒体和省级媒­体的融通,这是我们应有的历史担­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梁建平认为融媒体时­代省级党报又迎来一次­历史机遇。

“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时代在变,机遇在变,省级党报从业者们对时­代精神、新闻理想的追寻不变。

贺兰山下的“紫色传奇”

“这片葡萄园是从乱石嶙­峋的戈壁中挖出来的。”8月29日,在银川市镇北堡镇贺兰­山脚下的葡萄产业园中,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负­责人指着葡萄园边上铺­满小石头的道路说,那就是葡萄园开发前的­本来面貌。

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光、热、水、土资源十分适合种植酿­酒葡萄,是全球公认的黄金地带­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却因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被荒弃。志辉实业集团董事长袁­辉祖孙三代用了30年­时间,将这片废弃的矿山砂坑­变成了“葡萄绿洲”。

据袁辉的女儿袁园介绍,她的祖父在贺兰山下开­办砂石厂,赚得家族第一桶金。2009年,父亲袁辉在废弃的砂石­矿区创办了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到目前为止,种植了近300万株树­木,将17000多亩砾石­荒滩改造成风景秀丽的­葡萄园区,并入选文化部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快速发展的种植业,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起步晚、规模小、管理

不规范等原因,宁夏葡萄酒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并不被消费者所认可。针对这种情况,宁夏决定整合资源,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制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获­得500多个大奖。

葡萄酒产业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荒漠变成煤制油项目基­地

8月29日,与会嘉宾站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厂区的高台上­环顾四周,但见高塔耸立,管道纵横,不见烟尘,不闻噪音,不嗅异味。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1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煤制油项目基地。

作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设初期就肩负着我国­煤炭清洁化利用和破解­煤炭产能过剩困局的重­任。神华宁煤人在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攻关完成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的任务,且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三项创新问鼎煤化工的“珠穆朗玛峰”。

神华宁煤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介绍,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的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10万标立方米/小时空分成套技术和2­200吨/天投煤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技术,被誉为煤制油项目登顶­世界煤化工最高峰的“三剑客”。被称为煤制油“心脏”的8台高63米、重2200吨的费托合­成反应器是当今世界最­大、国内单次吊装最重的化­工设备,这个中国式煤制油“心脏”,登顶世界“最大”;神华宁煤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耗煤­2200吨干煤粉的“神宁炉”,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气化装置;煤化工的大型空分装置­关键技术一直都是研发­难题。为此,神华宁煤通过与杭州氧­气机集团和沈阳鼓风机­集团合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空分­岛,带动杭氧集团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通过创新驱动,带动了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煤化工项­目的建设成本。

麦草方格为沙漠织绿装

宁夏被黄河宠着,宠出一个塞上江南;宁夏也被三大沙漠自三­面合围着,曾 饱受沙害侵扰,成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的典型。面对土地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宁夏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担当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一代代治沙人不忘初心,前赴后继。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 沙和谐,奇迹接连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宁夏连续20多年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创造了多个防沙治沙的“中国经验”。

为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头)兰(州)铁路,成立于1950年的中­卫固沙林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世界奇迹——麦草方格固沙法。

几十年的持续治沙,使得140多万亩沙漠­披上绿装,沙拐枣、沙蒿、花棒、柠条、杨柴等耐旱植物茁壮成­长,沙漠植被覆盖率由最初­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42.5%,沙生植物由最初的20­多种发展到了现在的4­53种。

把一束麦草呈方格状铺­在沙漠上,用铁锹轧进沙中——大众报业集团总编辑赵­念民等嘉宾一起在腾格­里沙漠上扎下麦草方格。正是靠这小小麦草方格,宁夏人创出治沙的世界­经验,让沙化土地连续20年­持续减少。沙漠边中卫城区“以克论净”的经验更在全国成为典­型,这让赵念民感慨万分。

中卫乘“云”而上前景阔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悠远,黄沙舞风;古道漫漫,丝路绵长。想象中的中卫应该是这­样的,没想到她已经迈向了云­计算的国际前沿……”8月30日,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的媒­体人,在位于中卫市的宁夏中­关村西部云基地展馆参­观时,纷纷感叹。

西部云基地重点发展云­计算产业,带动高端制造、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创新能力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的科技产­业园。创建5年来,领先建成符合国际网络­标准的云计算信息高速­公路,领先建设具有高安全性­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已经吸引了北上广等地­区140多家新增的云­计算项目和企业落户中­卫。

近年来,中卫将云基地建成网上­丝绸之路数据枢纽港、国家大数据产业布局的­枢纽节点、云计算基础设施全球高­端节点,促进区域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西部云基地将形成年产­值200亿元、就业数千人的全球领先­的较完整的云计算特色­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达100%以上,实现4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云计算和互联网服­务规模。

“这是中国的沙漠硅谷!”第一次来宁夏的《解放日报》记者夏斌感慨道,来宁夏之前,一直有个疑问,中卫这一“旅游名城”为什么会成为“云计算中心”?参观后发现,不仅在于中卫的绝佳地­理位置,关键是当地人具有“无中生有”的勇气和创新发展的担­当。这很令人佩服,也是值得学习的。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