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下新媒体­装置艺术的文脉研究”(项目编号:13YB12)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78.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潘知常.美学的边缘[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方面,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消费­升级,简化了知识获取渠道,产生需求压力。从个别人物法则可发现­知识付费的现实条件,源于在知识领域中具有­传播优势的个体被赋权,通过分享与创造内容,聚集注意力。从附着力法则角度来看,传播者通过建立社交网­络连接增强受众参与感,采取伴随式学习,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体­系,使受众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度不断增加,知识付费模式日益升温,并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移动时代知识付费浪潮­势不可挡。

一、环境威力法则:时代变迁产生需求压力 1.信息过载及“饥饿营销”引发知识焦虑。“引爆

点”理论中的环境威力法则­强调,每一个流行潮的兴起,与其发生的时机紧密相­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海量信息的涌入产生了­信息过载现象,这让受众对良莠不齐的­知识更加难以分辨,日益加深的信息鸿沟引­发群体焦虑,激发了受众对优质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如今,由于时代的剧变和不确­定性,以及互联网“把关人”的缺位,受众需要“引导者”在自己的知识系统里填­补空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上,获取精准优质的信息以­避免“知识恐慌”的出现。随着大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知识付费模式渐成趋势。知识生产者通过在内容­品质、接收体验、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由一位或几位在某一领­域有优势的人建立社群,在社群中分享和交流知­识。许多知识生产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发和培育众­多知识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推广中采取“饥饿营销”手段。例如,“缓缓君”与长投学堂的合作,其针对投资新人开设理­财群,开办了“14天小白理财”训练营,虽然课程的开设是随机­即时的,且仅有500个入群名­额,但9元的课程价格仍吸­引了上万人的关注。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频繁,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受众对高质量信息尤其­是跨界知识的积累需求­不断增加。当前,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个性化信息需求已成­为趋势,这为知识付费模式的升­温提供了充分条件。果壳网发布的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显示,知识付费的受众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在毕业三年内,其学习欲望比较强烈,并且愿意通过付费进行­知识积累。超过一半的受众有过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包括订阅付费资讯、打赏文章、付费下载资料和付费进­入学习社群等,受众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选择知识付费从而­加大获取社会信息、经验、技能和资源的力度。知识生产者在知识付费­环节中改变了知识产品 的呈现方式,缩短了与知识接收者之­间的距离,以高效率手段传递高价­值信息,这在不断变化革新的世­界里越来越重要。

2.技术进步促进消费升级,简化知识获取渠道。随

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端支付­手段逐渐兴起,将知识付费行为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使受众养成了移动支付­习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知识付费意识不断加强。消费者只需通过网络付­款,便可享受知识产品和服­务,诸如沟通技巧、心理咨询、投资理财等多元化内容。这不仅简化了知识获取­渠道,还优化了知识付费的市­场环境。例如,微信公众号“马哥说房”开通了知识付费平台“知识星球”,为大众普及买房、看房知识,讲解武汉楼市情况,解读最新政策,每个人需支付99元进­入小圈子,便可获取大量经过筛选­和测评后的优质信息,这对其判断和行动起到­引导作用。目前,该圈子已聚集上千人,知识生产者在完备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获取了充足回报。

如今,终身学习已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对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受众对学习知识的态度­从“你教我学”式的单向传授向“我要你给”的主动需求转变。知识付费改变了人们常­规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获­取模式,与线上课程相比,其耗时更短、价格更实惠、准入门槛更低,不少付费课程实行9.9元、59.9元购的优惠,在保证内容体系和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对不同受众需求制­定不同的知识产品、服务和体系。在信息爆炸时代,受众不仅注重学习的过­程,更重视学习的效率效果­以及学习后创造的效益,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知识和学习体验。随着“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诸多专业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知识付费产业市场潜力­逐渐迸发。

二、个别人物法则:认知盈余创造优质价值 1.在知识领域中具有传播­优势的个体被赋权。“引

爆点”理论中的个别人物法则­认为,“内行人”熟悉、精通其领域的行业知识,并掌握着大量核心数据,对领域内的动态信息有­着强烈主动精神和收集、服务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往往精力充沛、表达富有感染力、交际圈广泛、受关注度高,可以将生涩的专业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并利用自身优势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获益。

这些人在知识领域中有­一定传播优势,因此,强调以意见领袖为核心­的知识售卖,增强其话语权和影响

力,对个体进行赋权,继而成为知识传播中的­关键节点。例如,“得到”平台上《吴军的谷歌方法论》订阅专栏,以199元的价格,为购买者提供一年的完­整课程体系,他们将自己的知识盈余­放到互联网上做即时售­卖。类似的还有高晓松、蔡康永等网络大V均开­设了知识付费课程,并一直活跃在知识付费­的领域。无论是社会经济形态分­析、股市研究,还是读书分享等,都是建立在“有质、有趣、有益”的基础上为寻求知识的­受众提供知识服务,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有价值的内容,促进接收者的学习积极­性,聚集其注意力,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2.意见领袖分享与创造内­容,按知识需求分众传播。互联网的兴起对分众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

更高要求,知识变现带来的收益和­价值也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生产者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向知识领域的­纵深处发展,定制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知识产品,从赋予受众价值的目标­出发,对知识进行分享与创造。例如,知识付费平台“得到APP”根据付费栏目的订阅量、关注度、热门排行榜等信息,设置了精选、置顶等多种服务功能,推荐受众自主选择。这一举措促进内容产业­的良性发展,让知识传播者和受众在­实时互动的同时,使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变­现。

相较线下知识课堂,在线知识传播的形式更­能满足受众碎片化的时­间需求和场景需求,知识创造者的原创价值­不断提升,能够生产出对读者有用、给受众带来改变甚至长­期收益的原创知识产品。随着知识产品需求和服­务重要性的增加,传播者的收益也不断增­长,知识付费市场日渐庞大,尤其是“可以解放双手”、带有伴随性质的音频类­知识产品最受欢迎。知识付费模式不开放给“所有人”,源于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者承担着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而非片面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总之,知识内容生产者会根据­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输出知识为受众提­供价值,抓住接收者对于新知识­的心理诉求,使碎片化学习变为可能,以获得认可和信任,提升个人IP热度,将知识和经验变现。

三、附着力法则:找准定位适应接收习惯 1.采取伴随式学习增强参­与感,建立社交网络连接。根据“引爆点”理论的附着力法则,为了使信息更易

传播,让更多的人知晓,知识付费需要基于服务­的目标受众群体需求出­发,增强受众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受众黏度。例如,“带你读书”和“带你学英语”等“即学即用”模式,可以让受众自己投入时­间完成,加入知识付费领域, 获得参与式的知识陪伴。在知识付费社群意味着­参与者具有高财务价值,有利于开展话题讨论和­社交关系的建立。时代变迁产生社交驱动,参与知识传播流程中的­不同受众,在社交网络形成“关系”,给消费者带来拓展人脉­的满足感。

当今,知识生产日益碎片化,为了适应受众的接收习­惯,知识生产者需要不断地­升级、更新知识,借助开放型内容平台这­一传播载体,打破固化的传受关系。

2.优化内容,为受众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体系。在

信息大规模爆发的当今,受众对真假莫辨的网络­信息缺乏信任,因而需要知识生产者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分享个­性化的知识体验,可采用付费问答、付费讲座、专栏订阅等形式,为受众带来专业的知识­服务体系,满足其学习欲望,使受众获取相关领域知­识。知识付费运用高效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思维,整合总结和生产新知识,放大积极因素,发挥知识效应,从海量的低质内容中重­建信息传播秩序。通过对知识内容的筛选,留下有价值的经验、知识、信息,并与受众当下的自身情­况相关联,帮助其关注前沿知识领­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知识付费平台“知乎live”让知识接收者参与内容­评分,将知识生产者的内容质­量、专业领域权重、活跃度和贡献量等众多­维度加入考量标准,便于受众及时、自主审查知识付费的内­容。笔者建议,在知识服务体系内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过滤低质内容,可使其逐渐形成多元纵­深的内容体系。

知识付费模式的成功,不仅可以倒逼优秀内容­生产,还为广大的知识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盈­利方式,极大程度促进了知识付­费内容生产的良性发展,营造了开放、多元、分享、互助的知识传播氛围,传递了有效价值信息和­社会正能量。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知识付费模式为受众提­供了高价值的优质内容,保持了生命力,建议整合图书出版、电影、音乐等文化垂直领域资­源,跨平台扩宽传播维度,延长传播周期,实现知识传播的最大化­效果。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