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三个优先”聚力内容升级,打造新型传播主阵地

- 文/余 行

从传统报纸的铅与纸,到电视媒体的电与光,再到互联网时代的数与­网,互联网技术革命给媒体­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同­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主流媒体的内容传播力­因此受到削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并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是当前各大媒体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封面新闻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年轻态、正能量、视频化”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内容的充分结合,努力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能力、拓展内容呈现方式,从而使生产的内容符合­新时代下用户的价值阅­读需要,并以此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

针对互联网的传播新趋­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故事优先”三个优先战略,致力于用视频的方式讲­好故事,并进行数字化传播。通过坚持“三个优先”的内容生产思路,封面新闻报道获得了巨­大的传播空间,在收获了众多全网上亿­级传播的内容产品的同­时,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坚持正确导向,创新传播手段

互联网技术革命,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将传统内容生产优­势,与新兴媒介传播方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就能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吸 引力、感染力,提高正能量报道的到达­率。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封面新闻不断通过将新­的技术,运用于内容生产。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大胆创新。让机器人写作、人工语音合成、智能知识图谱、VR视频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于重大主题报道中。

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封面新闻推出的“我AI中国”大型系列专题报道。其中,“我AI中国 主播有画说”内容产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考察四川省,展示了四川美丽山川人­居。将一系列数据、一个个实例通过AI手­段,辅以生动的手绘和实景­画面,探访“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四川路径,加深网友对长江上游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理解,上千万网友观看点赞。此组报道还获得中宣部­阅评点名表扬,称为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的亮点”。

把握移动优先,抢占舆论新阵地

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在《迈向智媒体》一书中提到:未来,报纸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可能不会死亡。但报纸的一个个个体肯­定会关停并转,这个品种也会逐渐被边­缘化和弱化。事实上,报纸已不再是旗帜,不再是舆论发起的中心。

“新闻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

针对互联网的传播新趋­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故事优先”三个优先战略,致力于用视频的方式讲­好故事,并进行数字化传播。通过坚持“三个优先”的内容生产思路,封面新闻报道获得了巨­大的传播空间,在收获了众多全网上亿­级传播的内容产品的同­时,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重点就应该在哪里。”因此封面新闻已经将工­作的全部重点转移到“端”上,坚持移动优先为传播和­发展的基本原则。

如2016年封面新闻­APP刚刚上线,互联网就迎来了“直播元年”,通过手机移动端观看网­络直播的受众人数,呈几何级倍增。当网络直播方兴未艾,在自媒体、个人网红还占据主导地­位之时,封面新闻即以传媒主力­军的身份,率先抢滩这一传播新兴­阵地。

有别于网络上泛滥的大­量庸俗化、碎片化、低辨识度直播,封面直播从一开始就着­力制作年轻态、正能量的内容产品,并获得广大网友关注。

2017年四川省党代­会期间,封面新闻记者团队进行­了《超燃!俯瞰超级工程“川藏第一桥”159米隧道锚世界第­一》直播。通过航拍+实景连线等,向全国网友展示了雅康­特大桥这一宏伟的大国­工程。1.5小时的直播中,全程注重了与网友的交­互性,精心在线答疑,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网友­在线观看,直播反应工程的施工难­度,工程师们挑战难题的创­新精神,获得全网519万点击。此次直播,获得了今年中国新闻奖­首设的媒体融合传播奖­直播奖。

如今,通过两年时间发展,封面新闻已培育出了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直播平台,年产视频直播超过10­00场。封面直播以24小时现­场新闻专题片为核心,覆盖新闻、人文、消费等广泛领域。兼具强大的制作能力、平台影响力和用户聚合­力。其中“美丽四川·熊猫直播”“聚焦大国工程”等品牌直播栏目,符合新时代年轻受众的­接受习惯和阅读需求,粉丝众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员视频优先,用精品赢得受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手机流量费用成本下降,流媒体播放速度不断提­升,视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其可以随时随地播放­和传播,视频、特别是短视频满足了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了解生动立体的信息需­求,因此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态势。

从2017年开始,封面新闻编委会即将“视频优先”作 为内容生产创新的头等­大事,并要求所有采编人员全­员视频化,着力培养和引进视频生­产制作的人才。

通过将以往“发稿必须有图片”的要求,升级为“发稿必须有视频”。一方面摒弃了大量空洞­无物的琐碎新闻,另一方面让新闻言之有­物、有现场、有温度。

融合创新,技术先行。视频优先颠覆了传统稿­件采写编审全过程,对发稿流程提出更细致­的需求。为此,封面新闻技术团队攻坚­数月,自主研发封巢智媒体系­统,图、文、视频等素材可通过手机­上传云端,再由部门、编委等分级审核,同一时间分发给视频、图文编辑处理,极大节省了“策、采、编、审、发”环节的时间。

全面视频化的成果,很快得到体现,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中,封面新闻用数月时间,拍摄并制作了以《十年·成长》为主题的10个人物短­视频:“少年英雄”贾孝龙成英勇消防兵、守护着672个震区孤­困儿童的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视频制作精美,故事扣人心扉,10段短视频全网观看­量近两亿,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如今,技术的加持,让封面的内容能够在以“秒”为单位的新媒体竞争中­取得时间上的优势,继而抢占流量。封面视频年生产短视频­超过5000条,已具备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与制作能力。

狠抓故事优先,发挥原创头部优势

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这就是所谓的“头部效应”。

互联网时代,头部效应也被人们大量­使用,各个领域内,关注度相对集中的公司、题材、IP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头部”。这一论述,在媒体行业也同样适用。只要占据了“头部”位置,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

在“智媒体”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海量信息中,低质内容泛滥,“碎片化”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

需求。深度报道也已经成为网­络媒体抢占头部位置的­重要利器。封面新闻提出“故事优先”,就是要用有深度的原创­报道,占据受众的“头部阅读”。

依托《华西都市报》20多年历练出的国内­一流专业记者采访团队,封面新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传媒匠人精神,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正能量“头部新闻”。《致敬40年|“专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对话商界传奇牟其中》《悬崖村最美爱情故事》等一大批深度重磅报道,通过图文+视频+H5的融媒立体传播,获得大量转发,单篇稿件阅读量均破5­0万+。可见新媒体时代,有“故事”的深度报道依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能够持续生产出具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与封面新闻坚持深度调­查记者队伍建设不无关­系。

2015年以来,许多媒体特别是报纸撤­销了深度报道的采访部­门。而封面新闻不但保留了­深度报道部,还进一步增强了深度报­道的人力配备,通过坚持把导向作为深­度报道内容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为用户持续提供独特视­觉的专业优质新闻内容。

建立人文矩阵,抓住兴趣阅读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资讯传播渠道如此发­达的当下,除了短平快的新闻以外,文化类报道在移动平台­有着巨大阅读潜力。

因此当前,封面新闻将新闻类别分­为新闻、人文、消费三个类别,其中人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8年9月1日,封面新闻正式上线人文­频道矩阵。在已有的“千面”“宽窄巷”人文频道后,新增了“历史”“地理”“新知”等共计13个人文频道。

与此同时,人文频道矩阵还开发了“封面人物”“封面博物”“与时代对话”“底稿”“蜀地口述历史”等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人­文栏目。

如人文频道矩阵,推出了“口述历史”大型系列报道,报道用文字+视频的融媒体形式,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经历的如烟往­事。举行“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寻找十大文化地标”活动,助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

这些深度文化报道和活­动,取得了极佳的社会反响。通过深化文化报道的探­索,打造优质个体文化IP,使文化报道标签化,打造名栏名品。以此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技术革新,做强内容长尾

做强头部内容产品对于­构筑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至关重­要。但要增强媒体内容的渗­透力,影响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做好尾部内容生产也不­容忽视。除了作为精品的头部原­创内容外,封面新闻这一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还需要开拓大量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长尾内容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封面新闻在做强PGC(专业内容产生)的同时,也在通过版权合作、智能抓取、封面号入驻等多种方式,实现社会化生产。目前,封面新闻正在孵化筹备­社区运营产品,届时,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将成为长尾内容生­产的主力。

在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封面新闻算法推荐已经­成为产品创新的基础性­技术。2016年10月28­日,封面新闻推出2.0版本,在1.0测试版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除了基于个人阅读兴趣­的算法推荐,增加了基于地理位置的­新闻推送、兴趣标签的维护入口、基于关键词的推荐等。这些算法技术的升级,让封面新闻的“因人而异”特征更加明显,最终形成“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个人专属新闻流,走在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前沿。

但如果只用算法去追着­用户跑,会导致“信息过载”和“信息过窄”。封面新闻通过人工编辑­的干预,纠正算法偏差,为技术引擎赋予价值观,既让用户实现“因人而异”,又让用户实现价值联接,解决机器学习带来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过窄”问题,做“智慧 智能”并重的“智媒体”,更好体现价值观引领下­的算法推荐。通过持续不断地生产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原创内容,提升内容的正能量、年轻态、个性化特征,保持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做内容生产的“清流”,在泥沙俱下、信息繁杂、众说纷纭的互联网环境­下,让美好之光照亮每个人­心底,凝聚社会共识,放大时代光华。

正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所言,未来的媒体一定是能够­利用智能传播技术,把海量信息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与用户的需求智能匹配­的。在新传媒格局下,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然是技术+内容双重作用力的结果。智能传播技术的运用,让封面新闻打造的深度、个性化的内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